APP下载

心好肾才好

2017-04-16汪芳

保健与生活 2017年7期
关键词:转氨酶心血管病类药物

汪芳

65岁的张先生在两年前查出患有慢性肾病,后在医生指导下病情控制得不错。前不久,张先生因为胸口疼痛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他有严重的心血管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需要及时处理。

家属听完诊断意见,得知病情严重性后非常焦急。原来只是慢性肾病,平时严格按照医嘱来管控,怎么心脏又出问题了呢?

临床上慢性肾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病例比比皆是,且心血管疾病最终致死的比例远高于尿毒症。而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在终末期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病。

由此可见,心血管病和肾病是一对“难兄难弟”:心好,肾才好;肾不好,心难好。

慢性肾病与心血管病“互为因果”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体液正常的容量及稳定的成分,而这些也是心脏行使正常功能的前提。

慢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下降,在发病早期即会出现血流动力学和脂代谢酶代谢异常,肾脏因此积聚了大量的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将会攻击心血管系统,造成心血管病变。

慢性肾病患者通常伴有脂代谢异常,因而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血脂异常反过来加重肾脏的损伤,致使肾功能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需要强调的是,慢性肾病和心血管疾病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等。这也使得心、肾健康更加能体现出“一体性”。

慢性肾病患者的心血管病有多严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12%。庞大的慢性肾病人群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同样不乐观。研究显示,65岁以上的慢性肾病患者中,高血压者有大半,有冠脉病变者近三成,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相对较低,但也占8%。

不少肾病患者在后期往往需要透析治疗,这类人群即使还在青壮年期,其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与80岁的耄耋老人相差无几,这从侧面反映了在早期防治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必要性!

心肾合病如何治疗?

过往的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中重度慢性肾病患者是心血管病高危或极高危人群,治疗重点除了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外,还需使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脂代谢,以显著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近年来很多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除能够调节血脂之外,还具有多种特定的肾功能保护作用,如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要慎用他汀类药物,比如活动性肝病和严重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一般不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原先就有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如脂肪肝、慢性肝炎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常引起氨基转氨酶升高。如果氨基转氨酶明显升高(超过正常值的3倍),则应减少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或停药。如出现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时,要高度怀疑肌肉损害或横纹肌溶解,要及时停药,必要时还需行血液透析。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往往需要同时应用多种药物,此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各自的吸收代谢,同时也会减少其在肾脏的排泄,所以一般用药需要减少剂量(必要时停用)。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脏器的损伤或病变,都可能引发另一个脏器功能的异常。因此,大家要注重体检,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并对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的防治,就像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要尽早应用他汀类药物。

猜你喜欢

转氨酶心血管病类药物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转氨酶高与肝炎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