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肠癌的早防早治

2017-04-16湖南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保健与生活 2017年7期
关键词:结肠镜大肠癌息肉

湖南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刘 祺

北京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贾文焯

76岁高龄的贺老,身子骨硬朗得很,就是肠胃不太好,经常腹胀、便秘、腹泻,开始时没在意,认为年纪大了,消化不好,便秘很正常。可是近来便秘加重了,平时吃的泻药也一点儿作用都没有。到医院一检查,竟是结肠癌晚期。贺老的遭遇令人惋惜。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指大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

易感人群

1.45岁以上人群。

2.有痔疮和长期便血者。

3.直系亲属中有结直肠癌病史者。

4.有长期慢性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者。

5.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者。

6.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者。

7.长期精神抑郁,近3个月体重明显下降者。

症状大肠癌早期常见症状表现如下:

1.便血 肠癌早期病变仅限于黏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便血,血色多淡暗,黏附于大便表面。对有血便或持续大便潜血阳性患者,应首先考虑有大肠肿瘤的可能,并应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

2.黏液便和脓血便 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粪血相混。

3.排便习惯改变 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

4.腹泻或便秘交替 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症状,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应该考虑癌变的可能。

5.腹痛和腹胀 大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出现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

6.贫血与消瘦 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病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当有以上表现时,就应该考虑有大肠癌的可能,应及时就医。

诊断临床症状结合癌胚抗原、结肠镜和活体组织检查,不难诊断。

1.实验室检查和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可以发现大多数的直肠癌。进行血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和大便隐血检测,有助于肿瘤的诊断。

2.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将纤维结肠镜伸入结肠起始部位回盲部,检查结肠和直肠肠腔,并在检查过程中进行活检和治疗。结肠镜检查更准确,尤其对结肠小息肉,可通过结肠镜摘除并行病理学确诊。良性息肉摘除可预防其转变为结直肠癌,癌性息肉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

3.活体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学检查

活体组织检查对大肠癌尤其是早期癌和息肉癌变的确诊以及对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可明确肿瘤的性质、组织学类型及恶性程度,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脱落细胞学检查准确性高,但取材烦琐,不易获得满意的标本,临床应用少。

预后大肠癌早期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95%~100%。在决定大肠癌预后的众多因素中,肿瘤的病理分期是最重要的因素。此外,肿瘤的病理类型,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肿瘤的部位、大小、转移与浸润的程度,手术治疗方式,等等,对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认为年龄小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差;男性预后较女性差;大肠癌的发病部位距肛门愈远,预后愈好;肿瘤直径越大,预后越差。

预防篇 如何预防大肠癌

纪光伟

大肠癌的预防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减少大肠癌的发生,二是早期发现大肠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大量的研究证实,吸烟、喝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有资料显示,每天饮酒45毫升者患大肠癌风险增加1.41倍,吸烟提高大肠癌风险1.2倍,肥胖者患大肠癌的概率是正常体重者的1.45倍。因此,戒烟限酒,控制自己的体重,是可以减少大肠癌的发生的。

2.饮食预防

食物中纤维太少,也会提高大肠癌的发病概率。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40万人参加的饮食与癌症的大型调查结果显示,高纤维饮食能有效减低患癌症危险,特别是结肠癌及直肠癌。

随着中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增加了大肠癌的发生,吃的食物太细、太精致,容易产生便秘,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毒素就更容易被肠道吸收,从而引起大肠癌。因此,要减少精细食物的摄入,多吃粗纤维食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是可以预防大肠癌的。

3.增加运动

现代人的运动减少,肠道的蠕动变慢,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生。规律运动可以降低24%的大肠癌风险。每天从事30分钟的有氧运动,就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肠道息肉转变成大肠癌。

4.注意身体的求救信号

尽管大肠癌的发生比较隐匿,不容易发现,但也会露出蛛丝马迹。只要我们重视人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尽可能早期发现大肠癌,及时治疗,就可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当人体出现消瘦、腹痛、腹胀、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大便呈脓血便或血便时,就应该警惕是否得了大肠癌,及时到医院就诊。

5.做好健康体检

提倡30岁以后每年做一次大肠癌筛查,检查手段有简单而便宜的大便隐血实验和直肠指诊,必要的时候,可以做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尤其是直肠指诊,可以发现大多数的直肠癌。

6.积极防治肠道疾病

要防治的肠道疾病包括各种息肉、慢性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其中,肠道息肉要及早处理。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最好能在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肠癌发生。如果不加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腺瘤会变成大肠癌,治疗难度会增加。

治疗篇 手术是治疗大肠癌的重要手段

北京肿瘤医院 沈 琳

早中期的大肠癌患者常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而对晚期大肠癌患者,主要采取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不同阶段的大肠癌,其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在我国,60%到70%的患者是中晚期患者,所以通过手术治疗以后,可能还需要进行辅助的化疗或者药物治疗,有些直肠癌患者术前就需要进行放化疗。

1.手术治疗

对早期的大肠癌患者而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能更好地切除肿瘤,预后效果好。探查中如发现已有癌转移,但病变肠尚可游离时,原则上应将大肠癌切除,以免日后发生肠梗阻;另一方面,癌肿常有糜烂、渗血或伴有继发感染,切除后能使全身情况获得改善。结肠癌切除范围包括癌肿、癌肿所在肠袢及其系膜和区域淋巴结。直肠癌切除范围包括癌肿、足够的两端肠段、已侵犯的邻近器官的全部和部分、四周可能被浸润的组织及全直肠系膜和淋巴结。对有广泛癌转移者,如病变肠段已不能切除,则应进行造瘘等姑息手术。

2.化学治疗

单纯的手术治疗对一些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还不足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大约有50%的患者会有复发或者转移的情况,有一些患者必须增加辅助性的化疗。在手术前,先进行肿瘤肠腔内化疗,或直肠癌术前灌肠给药,可阻止癌细胞扩散,杀伤和消灭癌细胞,这对治疗大肠癌是十分有效的。术后继续化疗,有可能提高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也可以减少肿瘤复发的概率。化学治疗包括传统的化疗,还有一些新型的靶向治疗。

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放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可以减少肿瘤复发的概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辅助治疗方式。术前放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切除率,减少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术中癌细胞播散及局部复发;对手术根治病例,如肿瘤已穿透肠壁,侵犯局部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或外科手术后有肿瘤残存,但尚无远处转移者,宜做手术后放疗;对晚期直肠癌病例,用小剂量放射治疗,有时能起到暂时止血、止痛的效果。

治疗之后还要考虑定期随访,一般前两年每3~6个月做一次检查,一年做一次CT检查。在随访的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检查来及时发现、处理复发,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答疑篇

姚炳华

直肠指检与肠镜有什么区别?

答:直肠指检简单有效,带一个手套一摸就行了。做直肠指检能查出30%左右的大肠癌。当然,要真正完成整个大肠的检查的话,还是要用肠镜的。做肠镜有些痛苦,不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已有了无痛的肠镜检查。做短暂的麻醉,等你醒来的时候检查已经做完了。肠镜不仅仅可以看到肿瘤在什么地方,还能取病理标本,明确病理诊断,同时可以对小的良性肿瘤进行治疗。

患者担心直肠癌肛门改道手术可能影响生活质量,有很多人拒绝治疗。该如何看待?

答:临床经常可以碰到患者拒绝做肛门改道,他们担心肛门改道后影响生活而做保肛治疗。如果强行保肛,切除范围就小一点,一旦复发,往往病情很快发展,这个时候再治疗会非常困难,效果也非常差。其实,如果给肛门改道,生活质量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差。国外有研究证明,一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肛门改道,另外一组患者进行保肛治疗,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结果发现肛门改道者生活质量好。因为低位的保肛,肛门功能很差,大便控制不好,所以弄得患者天天门都不能出;而肛门改道了,大多数人可以正常生活,可以重返工作岗位。

猜你喜欢

结肠镜大肠癌息肉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