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生态税收制度建设

2017-04-15付雪媛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1期
关键词:税收文明环境

付雪媛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0)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生态税收制度建设

付雪媛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0)

我国目前还没有纯粹的生态税收政策,虽然税收方面也有一些支持环境保护的措施,但都是零星的、不系统的。生态税收制度只有结合中国当前改革背景,在宪法、法律框架内规范、有序地完善和优化,才能真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着眼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现有税收体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继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的前提下,推动税收政策的生态化调整,实现党和政府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生态税收;供给侧改革;税收政策;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长期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带来了经济高增长和生态恶化的后果,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稳定等问题的逐渐暴露,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业已成为国家的重点战略部署之一。十九大的报告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人民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此外,报告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远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统筹山水林天湖草系统治理,实现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税收机制,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税收法律制度来影响公共产品的供给和调整市场行为产生的负外部效应进而影响生态环境,通过调整各方经济利益、促进环境改善,进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税收即绿色税收、环境保护税收。生态税收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向所有因其生产和消费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纳税人而课征的税收。典型的环境税有:二氧化碳税、硫税、噪音税、垃圾税、资源税等。生态税收最早起源于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的外部性理论,他提出了政府可将税收用于调节污染行为的思想。而真正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得到重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西方。生态税是生态环境补偿费,它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谁付费”的生态环境开发利用保护原则。国内最早对生态税法进行理论研究的学者是陈少英教授(2008),主要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的多元优化视角探讨生态税收法制建设问题。

国内学者对生态税收的研究成果较少,主要是经济学家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推进生态建设的具有生态价值的税收政策。(1)从应然的角度探讨税法在某一领域生态保护中应当发挥的作用。计金标(2000)探讨了税收在保护环境资源中应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可应用的税收政策类型。(2)综合考虑各领域公共物品特点和程度,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具体的前瞻性政策建议。梁云凤(2012)在综合分析各领域公共品特质基础上,针对资源能源开发提出以权利金为主,辅之以探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的税费政策组合,并提出“三步走”战略。

国外对推进生态环境的税收制度研究,也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从税法的功能角度入手分析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税收职能实现程度,如皮尔斯首次提出“双重红利”概念,认为对环境征税一是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其它税收的扭曲。(2)从生态税的实施效果角度研究生态税和经济长期增长的关系,Hettich(1988)通过内生增长模型比较研究劳动休闲选择在生态税的实施效果中的作用,得出生态税的开征使消费者增加了教育时间以适应消费减少的选择,最终提高了长期经济增长率。(3)研究生态税与社会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Valid Oueslati(2014)对生态外部性和税收扭曲性的特质展开研究,详细分析了生态税改革中的短期和长期福利成本,计算了福利绩效。

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有的学者为生态税法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多数学者们则从不同的视角研究生态税收的具体领域,解决了部分单一生态税种的演进规律问题。生态税收具有双赢效应,是为保护环境而征收的税种。生态税的征收不仅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可以调节有利与不利环保行为,而且有利于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我国不断的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平衡。然而,中国当前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相关研究缺乏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运用税法调节机制对其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理论和公共财产法理论,要构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税收法制体系,必须从法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既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合理配置税劝,科学设立和完善税种,明确税收主体,税收优惠等税制要素,又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既要推动税收政策的生态化调整,又要强化政府责任,健全约束和规范环境行为的法律制度,改变“资源低价、环境廉价”的局面。因此,需在“供给侧”视域下运用法学理论进行系统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税在保护环境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加强。需要注意的是,脱离当前的具体国情来探讨生态税收的建立是不妥当的。一味的模仿国外的生态税收模式是盲目的,我们必须审慎地研究发达国家在生态税收的构建和运行方面的经验教训,着眼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现有税收体制,采取相应的生态环保措施,鼓励、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采取措施治理污染,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保护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持经济循环稳定发展。当然环保的理想情况是需要多种手段,多管齐下的。一种制度的有效实施,不仅在于它的建立完善,更有待于它能有效地执行,因此在完善生态税收制度的同时,还要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加速发展环保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素质执法人员的培养以及环保宣传教育的大力推行,只有这样才能使政策出台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发挥其应有功效,达到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终目的。在借鉴国外环境税实施的丰富经验,只要我们善加利用,去芜存菁,必可使我们开征环境税的工作事半功倍。

[1]李绍平、王甲山.关于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的思考.《科技与管理》,2004年第1期:13页.

[2]刘润明.关于建立我国生态税收体系的思考.《陕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6月第3期:第19页.

[3]易远宏.环境税的设立及其经济影响.《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3月第1期:第46页.

[4]朱雪艳.构建我国环境保护税制的思考.《北方经贸》,2005年第10期:第32页.

[5]刘凌波、牛庆磊、李士梅.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税收体系的思考.《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6月第24卷第3期:第20页.

[6]杨帆、赵敏.生态税收与可持续发展.《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2月第20卷第2期:第148页.

[7]张俊、马力.环境税立法的构想,《圆桌论坛》,2007年7月:第33页.

付雪媛(1992-),女,汉,山西太原,在读研究生,法学(经济法)。

猜你喜欢

税收文明环境
请文明演绎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漫说文明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对不文明说“不”
税收(二)
文明歌
税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