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共筑留守儿童成长乐园
2017-04-15谢玉霞
谢玉霞
(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中心小学,福建 泉州 362124)
留守儿童,一般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里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大部分与爷爷奶奶,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在现行体制下,户籍和教育制度改革进程缓慢,导致大量农民工子弟在务工当地较难得到与当地人一样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些数目庞大、远离父母的孩子在性格形成阶段缺少关爱和指引,已成为泛社会化问题。按照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父母均不在儿童身边”的定义界定,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902万人。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势,有必要发动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点亮一盏明灯。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迫切问题
(一)心理问题
多数留守儿童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这显然与缺乏适当的家庭教育尤其是缺乏父母关爱有着直接的联系。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使得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较低,而且由于长期缺少关注,再加上社会的负面因素的影响,错误言行得不到及时纠正,往往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再加上农村对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认识不足,缺少相应的条件和人员配备,当留守儿童遇到“三观”不明、情感困惑和心理障碍等问题时,无处倾诉,难以解惑,难以摆脱心理阴影的情况下,会逐渐自我封闭,出现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等暂时的心理问题。更有甚者,部分儿童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性格问题,出现偏激、行为怪异、不懂得与人相处等一系列问题。
(二)学习问题
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往往缺乏关注,困惑时常得不到解答。而且家长长期外出,缺乏时间和条件,不能及时给予指导,甚至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大有读书无用的浅薄意识。当然他们也就不会注重对留守儿童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更不会引导留守儿童对学习形成正确的认知。这样直接导致这一群体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成绩较差,缺乏自信。为了填补因此而导致的心灵空虚,他们会将社会恶习作为价值指引,网络、影视及其他媒体的不良示范,会在他们身上逐渐显现出来。他们极易沾染不良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在对正确价值观的认识上也会产生严重偏差。在自我纠偏无法实现的时候,往往误入歧途,甚至终生悔恨。
(三)安全问题
近年来,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不断显现,作为父母更多考虑的是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安全保障往往被忽视。而且学校与家庭间的安全衔接上存在着“真空”地带,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管,在校外的所做所为无人把控,而且其在生理上缺乏足够的自我防范能力,心理上也缺乏自我防范意识,他们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因而带来严重伤害。如留守女童被人猥亵、强奸、诱骗的现象尤为严重。留守儿童溺水、车祸、火灾、触电等意外伤残时有发生,其伤亡比例远高于正常儿童,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成为家庭、社会永远的痛苦,令人扼腕叹息。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刻不容缓
(一)引导父母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父母要把子女的教育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在经济利益与孩子成长的权衡中陷入两难境地时,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父母在没有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看护的情况下,应注意加强与孩子交流,经常与教师沟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深切的期盼,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二)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管意识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时,实时监护人要与其父母及时联系,要意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注意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避免“重物质、轻教育”的思想,更多为孩子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当孩子出现错误的言行时,要及时发现并加强引导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三位一体”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关怀平台
家庭教育的运作虽在家庭内部,但功夫却在家庭之外。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应“三位一体”齐协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点亮一盏明灯。结合学校实际,笔者认为可以做好以下“四多”,以促进留守儿童成长。
1.多沟通。守住孩子纯洁的心灵,为其构架心灵沟通的渠道。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对“留守儿童”逐一排查,建立关爱档案,掌握其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动态情况,对品德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介入疏导。如可通过“心语信箱”“倾诉信箱”“爱心广播站”“心理咨询室”“视频聊天室”、宣泄室、综合活动室等方式,也可以督促家长、亲朋与留守儿童保持沟通与情感交流,使他们的心理问题得到疏解,心理调适能力得到增强。
2.多引导。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其可塑性强,自我控制力差,心智还不够成熟,一旦失去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就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与影响。有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经常与社会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较坏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学校因此设立了讲师团,请德育讲师针对学校的留守儿童,不定期开展宣教活动,在其生长关键期给予正确的引导。
3.多活动。学校借助乡村少年宫,提供平台让留守儿童锻炼,提升综合素养。笔者所在学校作为国家级乡村学校,这几年开设了多项特色项目,专门为留守儿童开设绿色通道。
4.多关爱。通过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爱意、学校的关怀、家庭的温暖。近几年学校与泉州市几所名校开展手拉手活动,让名校的优秀学生和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企业为留守儿童架设沟通桥梁
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企业可以对员工及其孩子的教育沟通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可为员工提供关于家庭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资料,宣传科学家教理念;鼓励员工在工作之余多与孩子沟通交流;鼓励员工利用孩子生日、儿童节日或其他节假日,回家探望孩子,并给予适当的路费报销。学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创立四点钟的学校,每周安排教师到四点钟学校上课,让留守儿童在课外有一个学习的好天地。
(三)地方政府为留守儿童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地方政府应牵头为关爱留守儿童营造良好氛围,可组织学校、村委会、派出所和志愿者等参与共建,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如建立留守儿童定期家访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强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场所的监管,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1]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2]叶峰,周谊.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状与对策,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