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中国最北高纬寒地水稻产业基地的实践路径

2017-04-15李忠贵

奋斗 2017年14期
关键词:旱田水稻村民

李忠贵

打造中国最北高纬寒地水稻产业基地的实践路径

李忠贵

打造中国最北高纬寒地水稻产业基地是一次历史性变革。嫩江县联兴乡哈什太村地处第四和第五积温带之间,“哈什太”是达斡尔语,意为“柴草淤积的地方”。2003年,被黑龙江省民委命名为“鄂伦春和达斡尔较少民族村”称号。旱改水,就是要释放嫩江的潜力,激发科洛河的活力,发挥土地的实力,提升合作社的能力。

一、旱改水,改革思想

改变生产关系。过去,土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农民是土地的经营者,旱田是农民的生产对象。将农民从旱田中彻底解放出来,确实难度大。通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最大化,算水旱经济账,组织村民到嫩江县嘉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实地参观,转变他们的思想。改变生产力。旱改水,解放生产力,解放劳动力,更解放经济利益。335年的发展历史,村民完成从渔猎向农耕转变,从游牧向定居转变,从网船弓箭猎枪向现代化转变。一直以来,靠天吃饭,老守田园是村民心中的理想状态。将生产资料整体转交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村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改变利益。旱改水,成则互利双赢,败则吃不了兜着走,兜都兜不起。哈什太村,历史久远,文化灿烂。但底子薄、基础差、欠账多,我们从项目谋划、论证、实施,每个环节都科学精准。旱改水,涉及改革,触及利益,难度大、矛盾多。在利益再调整,再分配过程中,我们按照市场化运作,坚持“三个尊重”,即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人民的选择,尊重利益导向。改变经营。动农民土地,就是在挑战生产力极限,就是在搬动农民钱袋子,就是在动农民命根子。旱改水,将一家一户小打小闹转变到规模经营,集中耕种,难度可想而知。规模经营,有节约生产资料,节省劳动力,集约劳动成本的好处。过去习惯种旱田的村民,有的考虑旱改水不成,无法种植旱田。有的考虑承包方是否可靠,耕种成本收回后不履约。有的养殖户认为种植大豆可用豆皮子饲养牛羊,改种水田后饲料没有保证。有的认为能改水田的土地流转方要,改不了的尤其是坝外的土地面积小,不值得去耕种。针对群众的想法,从政策的、思想的、感情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逐一破题,强力跟进,确保土地实现顺利流转。哈什太村后屯160户,512口人,签订流转合同158份,流转土地8550亩。

二、旱改水,改变结构

改革生产结构。旱改水,改是动力,旱田是本,水田是目标。村民多年一直以旱田耕种为主。旱田是村民赖以生存的根。哈什太村处在嫩江冲积平原上,土地以沙壤土为主。土层自上而下分别是黑土、黄土、黄泥土,可避免漏水。村后屯处在江河交汇处,具备发展水稻产业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依托嫩江干流和科洛河天然肥水浇灌水稻,可生产出中国最北富含丰富硒元素的大米。改革市场结构。哈什太村,历史上有养黄牛、栽黄烟、种黄米的习惯,史称“三黄”。该村处于麦豆主产区,2015年曾种植过玉米,但属于低产区。在有粮食保护价收购前提下,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得到充分保护,农民收入可观。在国家退出大豆、玉米保护价收购后,受国际期货贸易冲击和自然灾害影响,种植大豆和玉米让农民收益甚微。小麦虽然有保护价,但十年九不收。水稻与之相比,具有产量高,价格好,有保护价,是卖方市场的优势。改革产业结构。产业决定出路。打造中国最北高纬寒地水稻产业基地是一次空前的产业革命。种植业、养殖业、渔业是哈什太村看家的“三大产业”。改革产业结构,必须着眼发展战略,从根上改,从利上改,从益上改。黑龙江省和浙江省有“两江”合作战略。浙江省在黑龙江实施300万亩粮食生产基地战略。嫩江县委、县政府抓住浙农发集团在黑龙江注册黑龙江绿色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难得机遇,积极争取该公司在嫩江县一期建设10万亩水稻产业生产基地,二期将建设30万亩水稻产业生产基地。改革种植结构。哈什太村历史上就曾种植过水稻,导致未能长期坚持水稻种植的主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技术不成熟;二是产能落后;三是市场疲软;四是米质较差。2015年和2016年,哈什太村党支部书记徐忠波大胆探索,大胆尝试,经两年试种取得成功,龙粳27每公顷产量达到8.5吨。试种经验说明,改革种植结构是哈什太村摘掉穷帽子的根本出路。实施旱改水战略,是哈什太村的唯一出路。资源配置市场最大化,才是强村富民的正确战略抉择。只有改革种植结构,才能实现由产加销转向销加产,由种得好转向卖得好,由亲自种转向别人种。

三、旱改水,改去风险

改去自然风险。旱改水,是自然的挑战,也是资源的挑战,更是趋利避害的挑战。传统麦豆产业受制于自然,风险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差,农民苦不堪言。即使有农业保险作为保障,可一旦受灾也容易出现村民因灾返贫、因害致贫、因难成贫的问题。水田,抗低温,抵御风灾、雹灾、旱灾、早霜的能力强。旱改水,将这些风险降低到最小化。改去市场风险。建设中国最北高纬寒地水稻种植基地是农业的挑战,是利益的挑战,更是市场的挑战。传统农产品一直是买方市场,投入产出比低。种什么能有市场,怎么种,种什么能挣钱一直困扰着农民。如何解决农产品市场风险是当前一个崭新课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农民做出了答案,旱改水是抗拒市场风险的正确选择。改去民生风险。旱改水,上关资源、中关市场、下关民生。当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80%需要贷款来支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不但要抗拒自然风险,还要化解市场风险,更要承担金融风险。一旦“三种风险”发生,就会导致民生风险。群众生活无保障、无依靠、无来源。旱改水,将一切风险化整为零,农民零风险轻装上阵,实现净收益。改去经济风险。旱改水,改是动力,效益是关键。旱改水,是解决农业落后产能的捷径。黑龙江绿农瑞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绥化农垦振寰水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标,由国家和项目方承担起经济风险。借助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该公司在哈什太村实施旱改水项目。省里相关部门投资2600万元,其中土建2178万元,设备投资478万元,黑龙江绿农瑞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匹配600万元进行项目建设。

四、旱改水,改活收益

改活集体收益。旱改水,是改革之举,是开放之措,更是富村之策。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前,项目区建设泵站1座,地埋供水管线1920延长米,一支渠2200延长米,二支渠3800延长米,4米宽白色路面7380延长米,5米宽砂石路面1290延长米,斗渠12000延长米,方涵、圆涵62座,斗门12座,主排水渠12000延长米等都作为资产增加村集体收益。哈什太村前后两个屯共有二轮土地1.2万亩,旱改水后新增土地0.3万亩。将新增土地按国有耕地进行规范化管理,村集体年新增收入12万元。村里将2016年省民委投资33万元建成的10栋果蔬大棚租赁给黑龙江绿农服务公司育秧,仅35天就获利2万元。两项增加村集体收入14万元。改活合作社收益。旱改水,既可富民强村,又可增加合作社收益。引入的黑龙江省庆安县富有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装备插秧机13台、筑埂器3台、农用车8台、3316水稻收割机1台、沃德收割机3台,哈什太村民将土地交给这样有市场、有品牌、有实力、有信誉、有技术、有设备、有资金的公司和合作社放心。2017年,合作社共流转出哈什太村后屯土地8550亩。其中,水田3405亩、旱田5145亩,种植马铃薯1500亩,麻籽450亩,大豆和芸豆3195亩。改活三产收益。一业带动百业,一业兴百业旺,一业活百业盛。旱改水,改革了动力,改出了希望,改活了三产。旱改水,将土地整体交给合作社,有的农户举家南迁,外出务工增收。合作社到哈什太村经种土地,租赁闲置房屋7户,7户获益2.1万元。46栋占地27600平方米大棚,完成育秧后,种植木耳、蘑菇等食用菌,还可种植反季蔬菜。雇用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每天收入150元左右。全村和附近村110名劳动力年可增收300多万元。

(作者系中共嫩江县联兴乡委员会书记)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旱田水稻村民
什么是海水稻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一季水稻
水稻花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环境保护下旱田改水田需要注意的问题
旱田改水田对黑土pH、电导率及酶活性的影响
旱田改水田的关键操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