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绥化市加快粮食加工增值的调查与思考

2017-09-11绥化市农发办

奋斗 2017年14期
关键词:绥化绿色食品全市

绥化市农发办

关于绥化市加快粮食加工增值的调查与思考

绥化市农发办

绥化是农业大市,地处寒地黑土核心区,素有“北国粮仓”之称,先后被授予“中国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首批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和中国绿色农业示范市、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整市(地)整建制高产创建试点市。10个县(市、区)全部跻身全国产粮大县行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1137.6万亩,占播种面积近40%。201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50亿公斤,实现“十三连丰”。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57家,加工转化能力1300万吨。玉米加工能力400万吨,居全省前列。寒地黑土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十大诚信品牌,海伦粘玉米备受青睐,明水杂粮亮相G20峰会,庆安大米被评为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庆禾香”品牌大米获“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称号。

一、绥化市粮食精深加工取得的突出成效

(一)粮食加工具备一定规模和基础。截至2015年,全市粮食加工企业317户,加工能力1500万吨,加工转化率67.1%。玉米加工成为绥化的“黄金产业”,仅肇东中粮等4家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就达2000多万元。目前,全市玉米实际加工量超过300万吨,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玉米加工基地。水稻、大豆加工企业产值、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增幅较大。全市已建立起粮食精深加工生产体系,有15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2014年全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强,肇东中粮、青冈龙凤榜上有名;全省大米加工企业30强,龙娃农业、绥化中粮榜上有名。

(二)开发出一批精深加工产品。近年来,我市粮食加工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注重市场需求,在新产品开发和研制上下功夫。生产出大豆分离蛋白、大豆膳食纤维、大豆油、低温豆粕、生鲜豆制品系列产品(包装豆腐、板式豆腐、干豆腐、无公害豆芽等)、休闲豆制品系列产品(豆干、豆卷、素鸡、腐竹、素牛肉、素牛排)等大豆制品;生产出免洗米、营养米、绿色食品米等优质大米产品;生产出蛋白粉、胚芽粕、玉米油、麦芽糊精、葡萄糖酸钠、氨基酸、蛋白饲料等玉米产品,促进了精深加工的持续发展。绥化金龙油脂公司生产的大豆蛋白和膳食纤维产品出口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南非等国,深受国内外用户的赞誉。

(三)精深加工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绥化市生产和科研部门一直致力于粮食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2015年,全市投入研发资金2745万元,开发新产品5个。绥化金龙油脂公司攻克了大豆深加工技术难关,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大豆蛋白沉淀物,再经均质烘干获得大豆分离蛋白,该项技术处于全省领先地位。黑龙江龙蛙农业发展公司,集农业种植、粮食收储、加工、销售、研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绿色、有机、安全、可追溯、有标准”为宗旨,创新了粮食生产加工模式,运用国内先进的粮食加工生产线,生产出“龙蛙”品牌系列大米,深得消费者青睐。

(四)涌现出一批精深加工骨干企业。随着粮食精深加工战略的实施,各地重点扶持粮食精深加工项目,涌现出一大批产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有较大带动力和辐射作用的骨干企业。如肇东中粮、成福食品、青冈龙凤、昊天玉米、绥化中粮、中豆食品、绥化金龙油脂公司、黑龙江龙蛙农业发展公司、绥化正大米业、庆安东禾金谷、黑龙江壹丰科技公司等。这些企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周边企业、配套协作企业和基地的共同繁荣,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五)加快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绥化自然生态优良,全市依托资源禀赋,把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延伸食品产业加工链条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打造稳固绿色特色优质高端农产品供应链条。全市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180万亩,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3处、面积82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总数147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9万个,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全省第一。望奎龙蛙粮油公司系列产品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远销到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国家,是沃尔玛、家乐福的特约供应商,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25亿元,助农增收4000万元。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水平低,总体实力弱。调查发现,粮食加工企业普遍存在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有的甚至没有技术研发投入的问题,产品结构单一,抱残守缺,老旧落后,更新换代慢,市场占有率低。大多数涉粮企业处在加工玉米淀粉、酒精、大豆油、豆粕、大米等初级阶段,缺少精深加工产品,企业总体实力不强。全市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99.3亿元,上缴税金1.85亿元,实现利润3.6亿元,出口创汇仅7697万美元,与粮食加工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二)产业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实际开工率不足50%,年加工时间平均不超过5个月。优势特色产业普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低端,产业同质化,低科技倾向突出。一些粮食加工企业为家族式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思想观念保守,绝大多数没有聘用职业经理人,与市场接轨较差。特别是水稻加工企业,“小作坊”“小米碾”星罗棋布,遍地开花,达到一万多家,不但污染严重,其产品品质的不稳定性也给绥化大米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品牌知名度低,产品附加值少。全市粮食品牌多、杂、乱,仅大米品牌就有200多个,驰名商标只有一个“龙蛙”,著名商标、知名商标24个,直接影响绥化优质农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优质不优价,普遍存在产品附加值低的现象。

(四)产业集中度低,保障能力不足。目前,从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对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加工能力看,水稻加工产能有富裕,大豆加工产能达到82%,玉米加工设计能力占商品量的50%左右,产能不足。玉米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大豆、杂粮、水稻较低,产能利用率仅为31%。全市大型粮食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秋冬季生产原料充足、春夏季原料短缺问题,尽管有些企业通过订单、入股等方式,组建了原材料生产基地,但因库容有限、收储资金压力较大,在原料集中上市时,难以一次性采购到位,满足全年生产要求,原料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五)企业融资较难,发展动力不够。企业缺乏资金是一个普遍问题,尤其是流动资金和技改资金,使加工企业无法收购原料,有的甚至连搞代加工的检修费、预购辅助材料费都没有,无法进行生产经营,更谈不上产品研发。目前企业融资集道比较单一,大多数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银行一旦断奶,企业全部停摆。商业银行慎贷现象较为普遍,一些企业虽然有好项目、好产品,但也很难得到银行的支持。

三、推进粮食转化增值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种植结构,快速打造“绿色粮仓”。从长远看,实施粮食精深加工战略,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必须下大力气调整粮食品种结构,把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企业的第一车间,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绿色粮仓”,全产业链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优势品种,强化头尾衔接,提升绿色食品和粮食深加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提高综合效益。组织粮食精深加工企业与农民见面,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实现粮食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加速优质品种的推广,提高粮食精深加工产品竞争能力。

(二)聚焦企业升级改造,做好“三篇大文章”。在改造升级“老字号”上,向扩能扩量和盘活存量聚焦升级,突出抓好现有企业运行调控、监管和服务,实施好以应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机制为重点的“企业改造升级行动”,全方位提升运行质效。在深度开发“原字号”上,向“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聚焦升级,打造粮食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优化产品品质,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培育壮大“新字号”上,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聚焦升级,积极引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低碳环保等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开发新产品,打造新产业。

(三)打造规模以上企业,向农业全方位要效益。大力实施以打造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的粮食精深加工工程,构建以绿色食品、粮食深加工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探索“1+3”模式,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依托“互联网+”“产业+”“寒地黑土+”创新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定制农业,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要效益。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综合产能稳定增长。适当调整收储政策,给予企业一定收储指标,扶持企业利用社会库存,进行原料存贮平衡调剂,来满足企业生产加工需求。

(四)加大科技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目标,完善科研成果产业化、科技人员参股企业和自主创业等政策机制。鼓励激励精深加工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速产业更新换代进程。尤其是对企业建立研发团队、设立独立科研部门的,允许适当补贴。对研发出来的能够填补国家空白的、前沿性、市场占有率高的专利技术予以奖励。完善重点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人才服务、金融支撑、企业孵化、生活保障等综合功能,引入先进建设管理模式,打造专业园区、精品园区、品牌园区。加大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减少生产损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培育知名品牌,增强企业软实力。品牌效益是巨大的,一个好的品牌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后,可给商品的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加大品牌宣传广度、深度,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产品服务。围绕消费者价值取向试制产品和服务自主创新,让消费者认为物有所值,实现品牌效益最大化,增强软实力。扶持外向型经济发展,对能生产出口创汇产品的精深加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在技改投资、贷款贴息、引资、信息服务、入才培训等方面向外向型企业倾斜,争取给予大型粮油精深加工企业以粮油出口权,直接了解和反馈国际市场信息,满足国外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增大出口创汇额度,带动精深加工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张砾

猜你喜欢

绥化绿色食品全市
何藩纪实摄影创作中的主观因素研究
绥化天气雷达系统建设实施过程的关键点回顾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新闻评论应注意在“度”和“点”上着力——《绥化日报》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什么是绿色食品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