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
2017-04-15孙敬义尹慧峰
孙敬义 尹慧峰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
孙敬义 尹慧峰
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产能,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提出的战略举措,也是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和根本任务。2013年实施松嫩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后,我省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涉农资金整合的重要一环,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快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达到686万亩,有力推动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进程。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大、标准高、机制新、效益好,已经建成的最大连片面积达50万亩,85%以上的项目区建设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项目区全部达到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综合标准,管道输水、节水灌溉、“互联网+”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区共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1393个,土地基本实现规模经营;项目区平均亩增产粮食350斤,增产最多的肇东五里明项目区平均亩增产800斤,全省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农民人均年增收950元。我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不但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社会各界的认可,而且赢得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一、规划先行,持续推进
为使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我们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了《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规划2013-2020》,得到省政府批复,规划在我省71个产粮大县建设5个水稻高产示范带,2个玉米高产示范带和1个米豆麦豆轮作高产示范带,共进行“旱改水”607万亩,改善水田610万亩,旱田综合治理1231万亩,总面积达到2448万亩。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3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08万亩,2014年建设243万亩。同时,近两年根据生态农业建设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实际需要,又分别制定了《农业综合开发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示范点建设实施意见(2015-2018年)》和《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2016-2020年)》,将其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达到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建设标准。
二、集成投入,规模推进
我省耕地平坦集中,规模推进才能更好发挥大型农机装备的威力,更好体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优势,更好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农业综合开发一是在立项上严把规模关,要求项目区集中连片,面积在1万亩以上。二是要求项目县集中投入、连续投入、连片延伸,通过3-5年的连续投入,打造出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建设的样板区、示范区。三是以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推进,把支持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流转土地、规模经营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抓手,2013年以来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00多万亩。
三、突出优势,综合推进
农发部门区别于其他涉农单位的最大优势就是“综合”。我们发挥这一特有优势,一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综合组装各项先进措施和先进技术。操作上进行“五个配套”,即高标准农田与农机合作社配套,粮食烘干与仓储库建设配套,育秧大棚与浸种催芽车间配套,温室大棚与保鲜储藏配套,饲料基地与规模养殖配套。二是农业综合开发与水利、国土、发改、农业等部门共同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涉农资金整合政策,与有关部门联合,优势互补。资金需求大的渠首工程由水利资金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把重点放在田间工程和配套措施上。通过水利化、机械化、设施化建设,示范区呈现万顷良田原生态、水利配套促高产、农机驰骋提效率、“三减”实施保安全的生态高产标准农田景观。
四、技术领先,科学推进
科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一是在“互联网+农业”上下功夫。在五常等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物联网信息中心,实现粮食种植远程服务、作物生长实时监控、优质粮食生产追溯和互联网品牌专卖。二是在田间工程新技术应用上下功夫。在林甸、巴彦等地应用管道输水技术,既解决了水田建设征地难的问题,又可节约耕地5.8%、节水30%。在旱田区应用微喷和滴灌技术,解决了干旱地区节水灌溉问题。肇东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几十万亩,核心地块玉米单产连续多年突破2000斤,成为玉米高产“第一田”。三是在科技推广示范上下功夫。近三年来,我省共引进或繁育新品种78个、示范推广新技术45项,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科技水平,项目区科技贡献率比非项目区高20%。
五、调整结构,产业推进
近年来,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年粮食总产量突破684亿公斤。在我国粮食生产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情况下,一味提高粮食产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玉米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农民收入受到了较大影响。我们及时提出了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支持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的战略构想并大力实施。一是围绕粮食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以“旱改水”、江灌稻、杂粮、马铃薯等为重点,打造优质高效粮食产业。二是围绕草业公司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苜蓿、燕麦、青贮玉米、青贮大豆等为重点,打造优质饲草饲料产业。三是围绕果菜批发市场和加工龙头企业,以生产绿色有机食品为重点,打造优质蔬菜(食用菌)产业。四是围绕山特产品交易市场和加工龙头企业,以大榛子等为重点,打造优质坚果产业。五是围绕中草药产地销售龙头企业,以防风、甘草、桔梗、板蓝根、刺五加等品种为重点,打造优质北药产业。两年来,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的90%以上种植了优势特色作物,发展了优势特色产业。
六、保护环境,生态推进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我们不忘打造生态农业、环保农业和绿色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注重生态措施。在田间构造物建设上注意预留生物生命通道,注意建设谷坊、鱼鳞沟、截流沟、排水沟等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注意支斗渠、田间路不使用混凝土等影响环境的材料。二是注重生产环境。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退耕还林、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相结合。突出林业建设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和大榛子、蓝莓果等经济林以及北药、葡萄等经济作物,美化环境、增加收入。三是注重产品安全。项目区实施“三减三灭一还田”,即减少农药、化肥、除草剂使用量,机械灭草、生物灭虫、降解灭膜减少污染,推进秸秆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实现农产品绿色、有机、无公害。
(作者孙敬义系黑龙江省农发办副主任,尹慧峰系黑龙江省农发办土地项目二处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张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