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4-15魏兴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监护室危重下肢

魏兴华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较为严重,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生命体征紊乱等情况,患者给予气管插管及各种置管治疗。重症监护室属于临床特殊科室,患者几乎处于封闭环境中,再加上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治疗,不能自主进行活动,容易导致引起压疮或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若不能及时检查与治疗,则会导致患者下肢功能完全丧失或致残[1]。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于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多辅助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对预防DVT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选取98例在该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危重患者,按其所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男性:女性=25:24,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3±7.5)岁,平均病程(1.2±0.7)个月;试验组患者男性:女性=26:23,年龄:46~81 岁,平均年龄(63.4±5.8)岁,平均病程(1.3±0.8)个月。疾病类型:脑干损伤45例、脑挫伤36例、硬膜外血肿17例。上述资料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一致。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试验组则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健康指导干预 ICU患者病情较为危及,需要各种仪器辅助支持治疗,监护仪器会发出一些杂音,患者本身经受病痛的折磨,长期卧床可能会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DVT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讲述DVT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肿胀、皮肤温度、颜色变化以及疼痛感等;同时讲解DVT发病后的危险性以及及时预防的必要性[2]。对于伴有糖尿病、心血管以及肥胖患者,属于形成DVT的高危人群,家属及护理人员要特别重视。

1.2.2 体位及活动干预 待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保持下肢抬高,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可进行肢体的康复活动:给予床上肢体按摩,防止肌肉发生萎缩以及关节出现变形等,护理人员也可以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床上被动或主动活动股四头肌,并对踝关节进行背伸和跖屈动作,30 min/次左右;若患者可以完成以上动作,则可以逐渐让患者自主活动踝关节,开展足蹬运动及直腿抬高动作,使足背屈曲,再用力绷紧膝关节。也可以对腓肠肌进行自上而下、有节律的挤压[3]。通过按摩及功能活动,不仅预防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也促进肋下肢功能的恢复。

1.2.3 心理及生活干预 意识清楚患者,由于对其疾病及治疗方式的认识和了解不够,且还要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病痛的折磨及面对死亡的恐惧,同时再加上ICU密闭环境,严格限制了家属的探视,这些因素均会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绝望及孤独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作为接触患者最多的人员,多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关爱、支持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外界医护人员给予的温暖,同时在饮食及生活方面,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给予不同干预措施后,统计各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

1.4 统计方法

文中数据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算,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出现1例DVT(2.04%),对照组则出现11例DVT(22.44%),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的发生率较低(χ2=9.496,P<0.05)。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疾病类型复杂,病情进展较快,且病情都较为严重,大多数患者均会给予气管切开,辅助给予呼吸机进行治疗和心肺复苏治疗,这些治疗方式是临床挽救患者生命、延长生存时间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重症监护室内,患者需长期卧床治疗,容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若不能及时治疗,血栓脱落也容易并发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在临床中及时预防血栓的形成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

在该文中,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至2.04%,远低于常规干预的22.44%(P<0.05)。主要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指导、活动锻炼等方式,护理人员注重以患者为核心进行主动服务,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发展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评估每一位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认真的对待患者的疑问,并及时进行解答,护理计划也随时改变,以适应或满足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增强疾病治疗的信心,同时还要强调DVT的发生原理以及预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同时指导或协助患者进行各个关节以及肢体的外旋、内展等功能活动,可以有效的防止肌肉发生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对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及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应用肢体活动及气压治疗等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预防或降低DVT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方敏,杨宝义,汪蓉,等.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811-1812.

[2]何玲.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医学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230-2231.

[3]傅丽萍.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实施CRRT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8):39-40.

[4]吕琦.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7,23(4):155-156.

猜你喜欢

监护室危重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