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各阶段指导策略探索
——以《走进南武夷》为例
2017-04-15杨小英
杨小英
(邵武市实验小学,福建邵武35400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各阶段指导策略探索
——以《走进南武夷》为例
杨小英
(邵武市实验小学,福建邵武354000)
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是活动的共同参与者,是伙伴,是助手,是协调者。在主题活动实践的各阶段,教师的指导应讲究策略,才能让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更加有效。以《走进南武夷》为例,探讨了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各个阶段教师的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活动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程,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实践经验,思维不够全面和成熟,要真正地参与活动、有效地探究、多维地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教师的有效指导尤其重要。[1]这就要求教师在主题活动实践的各个阶段按适合、适时、适度的原则选择相应的指导策略。文章就以《走进南武夷》综合实践活动为例,探讨笔者在这一活动各阶段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准备阶段——激发动机,引导合作
1.激发学生兴趣,确定探究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应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特点的一个标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去关注、去思考、去提问。
上课伊始,笔者让学生欣赏耳熟能详的邵武风景图片,伴着悠扬动听的歌曲《福地邵武》,笔者一边讲解,一边引出问题情境:“同学们,这就是咱们美丽的南武夷——邵武,家乡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问题一提出,大家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写下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活动研究的内容也就在激烈的讨论中产生。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制定课题,不能仅从个人兴趣出发,还要注意课题确立的原则:科学性,可行性,有价值,切入口小。此外,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整个活动的各环节要有地可查、有事可取。
2.组建合作小组,优化活动方案
根据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对小组成员要充分地了解,做到小组成员之间知识、能力互补,遵循“扬长避短、责任到人”的原则。在制定课题后,接着引导每个小组组长广泛征求组员们的意见,制定出活动方案,当“历史名人小组”初次设计的方案展示后,笔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个小组的活动方案有哪些值得欣赏的地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在全班交流之后,其他小组学生提出建议:活动时间不清楚,应写上具体的日期;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应发挥各自的特长、爱好;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过于单一……于是,该小组进行了二次讨论,修正改进,从而制定出了完整的活动方案。
二、实施阶段——跟踪过程,指点迷津
关注过程的前提是跟踪过程,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无为”,更不是“包办”,而是关注、引导。比如“历史名人小组”在采访李纲纪念馆的馆长杨彤时,由于没事先约好,结果空跑了一趟。当组长沮丧地向笔者汇报时,笔者告诉他:要真正地掌握采访技巧,还有许多本领要学习呢!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原来是没有制定详细的计划。于是,笔者让他们讨论、商议,制定了详细周密的采访计划,如预约时间,确定地点,准备工具,合理分工,采访问题的设计等。几天后,他们小组雀跃地告诉笔者采访成功了。
综合实践研究过程是学生的观察、思考、访问、实地考察、交往等能力综合体现的过程。[2]在他们遇到挫折时,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从而锻炼能力。
三、整理阶段——从扶到放,分步引导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资料只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信息,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活动成果。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甄别、分类、筛选,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为解决活动提供支撑,为成果展示奠定基础。在《走进南武夷》的主题活动中,笔者指导学生分三步整理:
第一步:资料筛选
即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本活动小组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统计。比如,“风景名胜小组”在活动中收集到南武夷风光的文字、图片各有多少?除了这些还有哪些资料?接着再按照本小组研究的课题对资料进行筛选,哪些资料对本小组的研究有价值,哪些暂时没有用,教师都要细致地指导学生进行筛选、统计。
第二步:资料分类
例如,在指导“风景名胜小组”进行资料分类时,首先要求学生根据本小组搜集到的资料,按照天成奇峡、瀑布林温泉、云灵山三个景区进行归类。然后再根据资料的不同表现形式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声像资料等进行再次分类,这样便于查阅。
第三步:资料汇编
资料的汇编是整理阶段的最后一步,教师要指导各小组的学生将已经分类好的资料,根据自己的主题进行汇编,方便在以后的活动中进行研究、查阅。在指导学生时,教师可以事先出示资料汇编的样板,让学生们观看、模仿学习,同时让学生们试着制作自己有特色的资料袋。当然,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个性、创新,反对照样画葫芦,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样板,并不是让他们一味地模仿,而是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展示阶段——学科整合,多元评价
学生在整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与收获,对问题的基本看法、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以及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交流展示阶段的基本任务。
各小组经过二个多月的努力,《走进南武夷》的主题展示活动如期进行。如“历史名人小组”的小组长声情并茂地介绍了李纲、严羽、张三丰等几位邵武历史名人的故事。显然学生的展示形式过于单一,笔者引导学生将其成果展示的方式向所学课程领域拓展。笔者因势利导:“孩子们,你们想一想,我们的成果能否与所学的学科结合起来?”经这一提醒,学生们茅塞顿开,脑子飞快转动,不一会儿就有学生想到与美术学科结合编小报,或用漫画的形式画一画家乡邵武历史名人的画像。接着有学生想到最近体育老师教的张三丰太极拳,也可以进行太极拳展示……这样成果汇报时小组成员各展其才,真正实现了多学科的整合。
成果汇报既是对各种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提供了生生、师生之间共同交流的机会。在交流展示中,教师还需时刻提醒学生认真倾听,敢于质疑。[3]汇报结束后,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让学生学会赏识别人,对照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延伸阶段——因势利导,延伸拓展
“从问题中来再回到问题中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走进南武夷》综合实践活动已悄然落下帷幕,但是学生的热情依然高涨。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特色小吃组”的“小吃货”展妍同学另辟蹊径,为什么不为“靠粘提”设计一个精美的包装?或是设计一句广告语让它大卖?一呼百应,下一个《我为家乡特产做广告》的活动主题就诞生了。以此主题为桥梁,构建大活动体系,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探究。
[1]杨培禾,曹温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4(2).
[3]闵宝翠.指得有效导得精彩——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4(3).
G623.9
A
1673-9884(2017)06-0107-02
2017-04-19
杨小英,女,邵武市实验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