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的虚拟角色构建研究
2017-04-15张粲
张粲
(福州市潭园小学,福建福州350014)
以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的虚拟角色构建研究
张粲
(福州市潭园小学,福建福州350014)
计算机新技术促进和影响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形成虚拟角色,由于缺乏法律等强制手段的约束,很容易让“虚拟角色”误入歧途,产生不良的信息意识。文章针对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尝试构建榜样模仿策略、制约与疏导策略、课外活动策略、亲身体验策略,讨论运用这些策略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构建自己的“虚拟角色”。
虚拟角色;信息素养;策略研究
“虚拟角色”是现实主体遨游虚拟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或者说是一种虚拟人格。它是在虚拟世界中建立的与虚拟世界的事物进行交流的一种媒介。虚拟角色的一个最直接的呈现方式就是“虚拟账户”,例如,学生在接触电脑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虚拟角色——系统账户(administrator或guest),通过这个账户进行人机对话,指挥计算机完成相应的操作任务。虚拟角色具有隐蔽性、多样性、沉浸性三个特点。
一、虚拟角色与信息素养
什么样的虚拟角色才算是良好的,积极健康的?笔者认为积极健康的虚拟角色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1]信息素养作为衡量信息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应用技能标准体系,成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虚拟角色构建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二、虚拟角色构建过程中的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结合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及不同学龄段教学内容的差异,笔者将所在小学的三年级、五年级各设置了1个实验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教学研究,观察学生的成长与变化,总结出了针对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1.榜样模仿策略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行为,从动作的模仿到语言的掌握,从态度的建立到人格的形成,都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模仿而习得。通过榜样的言行举止,把高深而抽象的信息技术具体化,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模仿学习,同时对信息道德的养成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学生们的模仿对象,小学生会选择自己崇拜的人(教师和知名人士)或是优秀的同龄人(同学)来进行模仿。
首先,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一榜样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起着最为关键引导作用。教师本身应当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有着精湛的计算机技术和优良的信息道德品质。笔者在上三年级实验班的第一节信息课时,发现学生会聆听教师的每一句话,观察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教师强调的任何注意点他们之间都会相互提醒,生怕产生任何纰漏。因为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对计算机充满了期待,但又怕自己的行为损坏了计算机,他们非常羡慕和崇拜教师对计算机轻车熟路的操作,把他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操作都铭记于心。
其次,教师可以推选班级里的计算机高手做信息科代表。教师可用正规化、正面性的角色确认与角色期待,带动班级学生的信息素养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同龄人的科代表,学生会有一种攀比的心理,他们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努力去追赶。同时,原本优秀的信息科代表也能感受到被迎头赶上的压力,迫使自己更加努力的学习。于是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就被带动起来了。
再次,教师应该规避不良榜样的错误引导。例如很多学生崇拜网络黑客,羡慕游戏玩得好的同学。作为第一榜样人,教师应该时刻警醒并以理晓之:黑客虽然技术精湛,但他们的所作所为道德沦丧,触犯了法律;虽然很多同学是游戏高手,但他们沉迷其中,荒废学业……逐渐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榜样衡量的标准。
最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面榜样的感染和熏陶,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从学校、家庭、社会三管齐下,配合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净化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很有用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对于适应当今的社会至关重要。
2.制约与疏导策略
所谓“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关键期,意志力不强,自觉性差,因此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我国在2001年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就是一个典型的网络道德规范,当然这只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网络道德规范,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信息技术相关规章制度。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就针对学校的设备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在相应的科室制定了《计算机教室使用管理制度》《互联网使用指南》《乡村少年宫管理制度》等,对进入科室的注意事项,用途、损坏赔偿责任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当然,规章制度制定再好,不执行也是一纸空文,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都会对这些规章制度进行逐条解读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还会加以穿插提醒,从有意识的服从到无意识的遵守。
当然,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不在教师的说教中,也不在危言耸听的案例里,而是要关注学生信息活动的每个细节。[2]笔者在教授五年级《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这堂课时,布置了一个“制作‘福州三坊七巷简介’演示文稿”的课堂活动。学生们开始上网搜集素材,笔者突然发现一个小组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把优盘插入到计算机,另一个把优盘里的文件考到计算机上,于是马上上前制止,没收了他们的优盘并叫到讲堂旁边进行教育。一开始,两个学生很不服气,认为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太死板,原来他们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天的课堂任务,昨晚已经在家里提前上网找好了素材,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就采取了这种方式。据笔者的了解,这两位同学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能随随便便就拿规章制度强制约束他们,于是笔者便开始以另一种方式疏导他们,让他们思考:为什么不能把优盘随意插入到公用电脑?课堂活动其实也是一种组间竞赛,别人在辛苦搜集素材时,你们却用现成的,这样做是否公平?很快,两人便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欠考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笔者也将优盘还给了他们。现在这两位学生的做事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设计作品的时候很多细节是其他学生想象不到的。这就是制约与疏导策略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巨大作用,张弛之间让学生不断审视自我,提高自身素养。
3.课外活动策略
信息技术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教材的更新速度永远赶不上技术的发展。如果光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话,那是永远不够的。笔者觉得以下四种课外活动非常适合小学生参与。
福州市数字青少年宫网,是一个十分贴近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网站,上面的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从2007年至今已经开展了九期的夏令营活动,并在每个法定节日推出专题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交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数字青少年宫的活动,不仅可以学到许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也能通过该平台的丰富资源开展各个学科的网络学习,对学生来说可谓一举多得。
信息技术竞赛能考查学生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考查的知识源于书本并高于书本,渗透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应用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可以说对学生是一个很不错的锻炼。
电脑制作活动是指用计算机来设计制作一些像网页、图像、动画等类型的作品的一项活动,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的要求很高,但一旦学生完成作品的设计制作,他们就会有一种无比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就是很多学生热衷于这项活动的重要原因。机器人竞赛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项集小组合作、动手搭建、程序设计于一身的竞技活动。它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让不少的师生投入到对它热情的研究中。在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10-12课,就用简单的篇幅介绍了机器人的基础知识,这仅仅只是知道机器人的“皮毛”而已,但这就足以让许多学生对机器人产生无限遐想,让学生们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这些活动既强化了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3]当然,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能力来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学习激发兴趣,让兴趣促进学习。
4.亲身体验策略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光说不练,只学习理论知识而不去实践,那么信息素养也得不到提高。信息技术新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讲”的不宜过多,多数时间留给学生自己体验,但教师要对学生的体验和反馈迅速做出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引导。
笔者在教授五年级的区级公开课《计算机系统安全与防范》时,在学生完成“认识、使用杀毒软件”这个教学环节后,笔者提出让大家轻松一下,于是给每台学生机发送了一个“我们都是木头人.exe”的小游戏,其实是一个恶意锁屏程序,而且杀毒软件当前的病毒库无法发现。当学生双击打开准备体验时,发现电脑“死机”,这下学生们急坏了,面对在场的几十位观摩的教师,他们措手不及。在现场即将失控的状态下,笔者揭晓了答案,提示学生们按下快捷组合键解除了锁定,下面重点来了,笔者让学生们谈谈刚刚这几分钟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刚学的杀毒软件怎么查不出来?有的说,刚才以为是自己机子的毛病,于是就重启了。有的甚至愤怒地指责,认为是教师害了他们,随意发送病毒的行为相当不道德……这次体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信息安全意识的薄弱,信息知识的不足,同时也让他们感受的信息道德的重要。
一次亲身体验,让学生信息素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这就是该策略所能达到的巨大效果。以上的体验属于负面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到痛苦后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给学生以正面的体验,以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
5.评价反思策略
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对自我进行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对他人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交流学习的过程,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所以评价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策略就是让学生通过评价来自我审视,以此来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时,主要针对知识技能、过程手段、道德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对知识技能的评价是最基本的评价,如知识掌握情况,理解程度等,对应信息素养中的信息知识;过程手段的评价则对应信息素养中的信息能力,评价的内容如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否得当,操作是否正确等;在信息道德方面,你的行为是否影响到其他人,是否触犯相关法规等。通过这些评价,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这样信息素养的培养才不会误入歧途。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仍旧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他们犹如一块璞玉,拥有极强的可塑性,对新事物的有着较强的接收能力。但同时,他们也易受虚拟世界中不良因素的诱导误入歧途。作为教师,在帮助学生们构建自己的虚拟角色进行学习时,一定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正确引导与培养,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自由地遨游体验,同时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的“虚拟角色”,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1]李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
[2]李冬梅.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5).
[3]邓潇.小学信息教育的思考与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5).
G420
A
1673-9884(2017)06-0102-03
2017-03-30
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4年度课题(项目编号:FZDJ2014B06)
张粲,男,福州市潭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