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要求与建议
2017-04-15郑海华
郑海华
(平潭综合实验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平潭 350400)
近两年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广大一线中学化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深刻地回答了作为一个未来可能不会从事化学专业的社会公民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以及学习化学有何功能和价值的问题,即深刻地阐释了化学学科的学科特质和学科价值。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学习和研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首要的任务,探讨和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务之急。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要求
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研制,化学学科组专家认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从三个维度定位了思维、观念与责任。前两点强调的是化学思维,属于概念能力素养的范畴;第三和第四两点,更注重化学研究观念的培养,是策略创新素养领域的问题;第五点强调的是化学研究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主要有:
第一,能利用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观察,辨识出其形态变化的宏观现象,能运用化学特有的符号,表示出物质及其变化,并且能从微观层面理解该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联系。
第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物质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观念;培养他们能从内外因以及量变与质变等方面分析出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关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活动,并帮助学生养成从不同视角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引领学生学会初步收集各种证据来对物质的性质提出假设,基于已有证据,进行进一步分析推理和验证假设,并且能独立总结出结论与证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化学模型来描述与解释化学现象,以解决复杂化学问题。
第四,能依据所探究问题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在实验后,要引导学生们认真记录实验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获得结论,同时针对实验结果和同伴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批判的创新精神。
第五,培养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崇尚真理,形成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思想,从而深刻理解化学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日后能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综合分析有关化学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形成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建议
基于上述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构成体系的阐述和分析,笔者认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在课堂教学层面“落地”,[2]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类学习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动力。初中化学学科教育作为化学教育体系的初级阶段,应该努力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较为陌生的、刚刚接触的课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首先,化学实验是学生走进化学之门的途径之一,同时化学实验本身就有其独特的新奇性和趣味性,在课堂上生动的实验演示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提高实验操作水平。比如,“铁的燃烧”“烧不坏的手帕”“吸纸魔法”“花瓣变色”等趣味实验。学生会对这些类似于“魔术”的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独立实验的兴趣,促使他们的神经中枢处于一种极度兴奋状态中,那么他们在自己做实验的时候就会非常投入,并且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有愉悦满足的体验,从而促进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二)促进学生从微观层面来分析问题
初中化学教材中提到了物质由微粒构成的概念。微粒构成这个概念第一次被学生所理解。首先,宇宙由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从更小至更大,无所不包、无所遗漏。这些微观粒子总处于一种运动状态。以“湿衣服晒干”这一学生们所熟知的生活事例为例,水由无数不断运动的微粒组成,并且他们在不断地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这种微粒的运动速率也就越快。又如,把固体高锰酸钾颗粒溶解在水里,颗粒消失而水却变为紫红色液体,是因为遇水后高锰酸钾固体被分割成极小的粒子,并且分散在水中,产生了以上的现象。这样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对物质及其变化有了更为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三)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化学源自于对生活的观察但又高于生活中的现象,其目的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生活。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假如没有化学,社会也将停滞不前。当今社会各界,对于化学的正面价值认识不足,过分强调和宣传化学的负面价值。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师中,在情景创设和问题设置中,涉及到化学学科价值的内容和素材,都要从赞赏化学正面价值的角度来介绍,不宜过多地引入新闻报道中很多不利于正确的化学价值观形成的素材。当然,也不是要教师有意回避科学这一把“双刃剑”给人类带来的可能的危害。
(四)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养成
认真审视本次教育部专家组提出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是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关注极度不足的方面。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宏观和微观、变化与平衡、实验探究、创新意识、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方面我们都是比较关注的,这些体现为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而作为必备品格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关注不够。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挖掘好化学史资源,并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社会行的素养。
三、研究的结论及启示
通过已有研究文献的分析以及笔者的研究,我们认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有助于真正地促进中学化学教育从教书走向育人,促进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体会和感悟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赞赏化学学科的正面价值,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能力和研究物质世界的程序和方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实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确实推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实施,教师是根本。化学教师要通过学习和研究,提升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识水平,提升自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走进课堂的基础和保障。此外,化学教师还要转变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开展单元教学和学科活动,[3]帮助学生通过体验式、参与式、项目式的学习,真正实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1]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
[2]张贤金,吴新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如何“落地”[J].化学教与学,2016(9).
[3]赖琛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