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贽男女平等观生成的逻辑路径

2017-04-15张昊雷

关键词:李贽男女

张昊雷

论李贽男女平等观生成的逻辑路径

张昊雷*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李贽的男女平等观开启了女性解放思潮的先河。明朝中后期,经济上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坏了女性人身依附男性的经济基础,政治上的内忧外患为改革儒家意识形态提供了契机,新出现的歌曲、戏剧和小说促进了高扬女性权利和地位的新社会思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李贽提出了论证人类自由本质的“童心说”,“童心说”落实到男女关系上就是男女平等观,它不仅是要解放女性,同时也试图改进男性的庸儒性格,并最终推动社会的启蒙和变革。

李贽;男女平等;女性解放

李贽是中国第一个提出男女平等观的知识分子,他提出的这一观点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戊戌维新时期,严复为李贽等一批‘名教罪人’鸣不平,谭嗣同痛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宋恕揭露礼教压迫妇女之惨酷,康广仁倡禁足等,都与李贽的反对礼教、男女平等思想相呼应……‘五四’学者揭露礼教吃人,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个性解放以及文学创作中唯情主义等都是李贽等早期启蒙思想的延续。李贽的妇女观对于此后新的妇女观形成有启蒙作用。”[1]李贽能第一个提出男女平等观是历史选择的结果,纵观华夏五千年,横论明朝不尽儒,必须要由而且只能由斗士李贽首先提出。首先,一个人提出的任何理论都带有深刻社会背景和鲜明个性特点的烙印。明朝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和西学东渐结出的硕果,导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是这些前所未有的变化导致明朝而非之前的其他朝代出现男女平等观。同时男女平等理论由李贽而非明朝其他知识分子提出,是由于李贽是千古第一思想斗士,在十二岁的时候就敢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孔圣人,在舞勺之年就认识到不应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及其长又发明“童心说”论证人的自由本质,构成男女平等理论的哲学之基。所以历史选择了李贽来宣讲“大道不分男女”,构建男女平等社会。

一、李贽男女平等观生成的社会环境

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撕裂了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

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中,男人主导着各行各业,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而妇女没有任何的工作岗位,只能在家干一些做饭、扫地、织布之类的家务。男人在经济上的支配地位决定了男人在家里的一家之主地位,而女人只能做为男人的附属而存在。明朝中叶,中国的东南沿海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东南沿海地区对外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刺激了工场手工业的形成和发展,手工工厂数量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招收的女工数量也越来越多,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因而萌发了要求提高自己在家庭中地位的观念。资本主义萌芽越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越削弱,女性对男性的依赖性越减少,独立性和平等性越增强。

2.政治上,内忧外患促使儒学意识形态出现改革机遇

明朝时期的内忧外患十分严重,政权的岌岌可危导致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受到了质疑,改革儒学意识形态的呼声越来越高。外患有蒙古骑兵对北部边陲的侵扰,还有女真骑兵对东北地区的蚕食。蒙古骑兵在与明朝军队的拉锯战中,曾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土木堡俘虏了明朝皇帝明英宗,消灭了大明朝最精锐的几十万军队,从此明朝军队更加一蹶不振。东北的女真部落势力逐渐增强,对明朝的威胁越来越大。除了外患之外,明朝政府面临的内忧也在逐渐增加。为了对抗政府的横征暴敛,减轻自身的负担,广大农民先后发动多场起义打击明朝政府,小的农民起义克州占县,大的农民起义横跨数省,起义军规模达到数十万人,对明朝政府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同时由于明朝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发展,市民阶层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也开始发动起义抗击政府的黑暗统治,市民暴动和市民起义层出不穷、延绵不绝。政府内部也出现了皇族政变和将领兵变,这些起义、政变和兵变使得明朝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摇摇欲坠。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提出改革已呈僵化之态的官方意识形态。这些有识之士在朝堂上有张居正等官员,在江湖有何心隐、李贽等知识分子,他们都同日趋僵化的道学意识形态做着尖锐的斗争。正是他们的斗争撕破了僵化的道学意识形态编织的黑幕,迎来了思想领域的曙光。由李贽提出的男女平等的新思想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缕曙光。

3.文化上,新出现的歌曲、戏剧和小说促进了新的社会思潮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男尊女卑思想来源于《易经》中确立的“阳尊阴卑”观念,因为男人为阳、女人为阴,“阳尊阴卑”观念就转化为男尊女卑思想,并在人们的头脑中固化下来,形成了文化基因一代代传递。及至汉朝的董仲舒,把这种思想以三纲理论更加推进了一步。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了三纲五常理论,他通过宣扬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构建了一个从父从夫的女性规范,在这个规范中要求女子在家要从父,从衣食住行到婚姻大事都要听从父亲的决定,出嫁之后则要从夫。如果谁敢忤父逆夫,那么就是伤天害理。在这种传统观念下,女性毫无权利和地位可言。具体到了李贽生活的明朝时期,中国发生了两个前所未有的巨变:第一个巨变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推动着市民阶层的扩大和他们思想的解放,出现了很多迎合市民需求的“非明教所能羁络”的通俗流行歌曲、戏剧和小说,然后这些歌曲、戏剧和小说又作为百姓日常娱乐扩展至乡间村落。因为它们的主要内容是讲追求自由完美爱情故事和远胜男子的奇女子风采,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迅速成为人们喜闻乐见且乐此不疲的生活趣味,同时也启迪着同情女性的知识分子和广大女性对于女性权利、地位和价值的思考,开启了一些开明的男女反对封建桎梏的社会思潮。第二个巨变是明成祖把“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理论成功变成逼迫女性守节的社会现实。在明成祖之前,“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口号而已,连提出这一口号的程颐还撮合自己守寡的侄女儿出嫁,虽然他自己之前也说不仅寡妇改嫁属于失节,男人如果娶寡妇也属于失节的范畴。明成祖以强大的政权力量引导妇女守节导致社会上出现了迫使女性守节甚至要为亡夫殉葬,以及残杀敢于追求自由恋爱女性的恐怖气氛。这种恐怖气氛反而促使人们更加向往那些歌曲、戏剧和小说里面描绘的爱情故事和英雄人物,使得那些歌曲、戏剧和小说里面描绘的追求浪漫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精神更深入人心,更加推动了新的社会思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男女平等旗帜的知识分子,其男女平等思想直到今天还散发着光辉。

二、李贽男女平等观生成的个性缘由

由上述可知,李贽生活的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促使一批人有了反对封建桎梏的意识,而不是仅仅李贽一人具有这种意识。之所以别人没有提出男女平等思想,而李贽提出来了,这和李贽的个性特点是分不开的,李贽的个性特点被他的好友利玛窦描述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2]。个性特点的形成离不开家庭环境和所受教育。李贽的家族是一个世代与波涛汹涌的海洋作斗争的航海家族,英勇无畏精神和崇尚自由的精神已经积淀在家族的基因里代代传承,加上李贽本人还有阿拉伯血统,其血管里也流淌着充满激情和勇武精神的阿拉伯血液,他的家庭也笼罩在伊斯兰文化的氛围之中,这一切促使李贽“自幼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3]。李贽的这种鲜明个性注定会成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成为批判假道学和道学先生的斗士,同时也注定李贽不被统治者和道学先生们所容。因为历朝统治者对知识分子都采取拉拢利诱和防范禁锢两个手段,最终目的都是把知识分子变成听话的老实乖巧文人和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可李贽对统治者的态度是“我平生不爱属人管”[4]。道学先生们认为孔圣人的话那是千世不可易、万年不能改的至理名言,孔圣人是只能被代代仰望不能被一刻怀疑的至圣先师。他们不允许任何人对孔孟和儒家经典有一丝异议和怀疑,更不允许有人改革儒家传统,所以他们视李贽为眼中之钉和肉中之刺,急于拔之而后快。尤其是当晚年的李贽说:“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夫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也已。”[5]李贽说此话,不仅是反省自己,亦有骂道学先生为观场矮子和吠形之犬的成分。李贽能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所以李贽才能认识到“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句话的错误,加上李贽的大无畏和真敢言,李贽才敢为女子代言,才首倡男女平等。

三、李贽男女平等观生成的哲学之基

李贽为女子代言,倡导男女平等的方式是通过建构深刻的哲学思想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李贽先是通过建构“童心说”来论证包括女子在内的人类自由本质,进而以“阴阳二气,男女二命”的命题来凸显女子也有和男子一样的重要性。男人和女人在本质上都是自由的,不能只尊重和保护男人的自由,而随意践踏女人的自由,在这里李贽为女人应该享有充分自由做了详细的哲学论证,虽然他在论证的时候没有经常专门点出女人,但是他在整体论证人类自由本质的时候,这个“人类”是必然包括女人的,而不特指男人。同样在探讨人类社会来源的时候,李贽提出人类社会来源于“夫妇”而不是来源于天理或“一”。从这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女人的重要性。接着李贽又说男女的情爱关系是来源于大自然的情爱,这种普遍和恒常的情爱亦是人类生存之根本。情爱既然这么重要,情爱和简单的性欲又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性欲取代男女的情爱关系。那么。传统社会中仅把女性当成男人的性欲附属品就是荒谬和可笑的。“人唯不明乾道之终始,是以不知乾元之为大……是故一物各具一乾元,是性命之各正也。万物统体一乾元,是太和之保合也,不可得而异也。故曰利乃贞。然则人人各正一乾元也,各具有是首出庶物之资也。”[6]既然每个人都天生具有一个乾元,不仅仅是男人,每个女人也天生具有一个乾元,并且每人具有的乾元之间也不可能有高低贵贱的区别,所以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主宰自己的命运,由此可知女性和男性是平等的,她们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由男性掌握。

四、李贽男女平等观的内容构成

1.批判带歧视性的“男女之别论”

中国传统社会充斥了关于男女差别的歧视性理论,据《春秋左传》记载“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御孙曰:‘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修,以告虔也。今男女同贽,是无别也。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而由夫人乱之,无乃不可乎?’”[7]鲁庄公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让自己的夫人和大臣的夫人见面,妇人之间不过是用布帛做为相互交换的见面礼,就被大臣提出严正抗议,因为只有男人才可以用贵重的玉璧、布帛和禽鸟作为相互交换的见面礼,女性根本没有资格用这些东西。女性见面的礼物只能是榛子之类的礼物,绝对不能用比榛子贵重的东西。并且这件事还作为荒谬背礼之事载入史册,可见中国带有歧视性的男女差别来源之早和程度之深。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面说得很直接:阳为尊,阴为卑。即使很高贵家庭里的女人也是阴,也是卑;即使很贫贱家庭中的男人也是阳,也是尊。虽然在男人之中和在女人之中都存在一个等级,有些男人比别的男人地位更高,同样有些女人比别的女人地位更高,但是最贫贱家庭中的男人也比最高贵家庭中的女人更加高贵,因为最贫贱家庭中的男人也是阳而最高贵家庭中的女人仍然是阴。而李贽不认可把男女之别极端化。他举例子说:“今且以夫妇言之,举夫妇一端,又且以许允阮新妇一人言之。观其欲责许允之好色,而先诘以‘士有百行’之一言,顿使允夫反情易向,来相敬重,则言语可少哉?又知名主不可请求,而夺之以礼。知无预诸儿事,而但教以如常。方允之被收也,妇尤在织而机不下。史赞其与允书,极为凄怆,则政事、文学又何如也?一妇人之身,未尝不备此三者。”[8]李贽以阮氏和其她女子举例来说明女子和男子有同样的德行、文采和智慧,甚至远超过男子,那么那些认为女子不如男子的“男女之别”就不攻自破了。所以,男女可以在性别上有别,但是在地位上不能有别,男女在地位上必须是平等的。

2.批判“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教育观

中国传统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女子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资源和考试机会都被男子给独占了。李贽试图改变这种现状,就公开招收女弟子,李贽的这个行为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祸端,谩骂者有之,试图暗杀者有之,写信苦劝着有之。可李贽丝毫不改初衷,并大声疾呼大道是不分男女的,并痛斥“女子见短,不堪学道”的奇谈怪论。李贽说:“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有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知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9]李贽认为虽然人可以分为男子和女子,但是见识不可以分为男见识和女见识。见识本身可以分为长远的见识和短浅的见识,但是不能说男子的见识就一定很长远,女子的见识就一定很短浅,因为有很多女子比男子的见识还长远,还有很多男子比一般女子的见识还短浅。所以,女子不能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她们和男子有同等的受教育权。

3.批判“以死劝人”的畸形贞节观和传统婚恋观

在传统社会男女是授受不亲的,被男子碰到肌肤或者其他部位的女子如果不自残或自杀就会被视为不守贞节,谈情说爱更被视为寡廉鲜耻。不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是无效的,而且当事男女都被视为奸夫淫妇并会受到极为严厉的处罚。尤其是从明成祖以后,政府鼓励寡妇为自己的亡夫守寡,这样不仅寡妇会收到政府颁发的贞节牌坊,而且家族成员也可以免除劳役、兵役和部分赋税。所以很多家族成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强迫本家族的寡妇守寡。李贽对此十分反感,他提倡的是建立在“童心说”基础上的自由恋爱,包括寡妇也可以自由恋爱、自由改嫁。李贽说:“方相如之客临邛也。临邛富人如程郑、卓王孙等,皆财倾东南之产,而目不识一丁,令虽奏琴,空自鼓也,谁知琴心?其陪列宾席者,衣冠济楚,亦何伟也。空自见金而不见人,但见相如之贫,不见相如之富也。不有卓氏,谁能听之!然则相如,卓氏之梁鸿也。使当其时,卓氏如孟光,必请于王孙,吾知王孙必不听也。嗟夫!斗筲之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抉择,防小耻而就大计。《易》不云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云从龙,风从虎。归凤求凰,安可诬也!”[10]。李贽讴歌寡妇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的故事,目的是以此来批判传统的贞节观和婚恋观。在李贽看来,一个科学合理的贞节观和婚恋观是要摆脱封建道学家制定的片面限制女性的诸多条款,在一个男子可以寻花问柳的社会里单方面要求女性遵守近乎变态的妇道约束,这本身就是对女子的歧视和不公。这不是鼓吹女性可以放荡不羁,而是要求站在女性的角度,实实在在感受女性的需要和渴求,尊重女性的利益。

五、李贽男女平等观生成的实践指向

1.促进女性解放

从李贽关于男女关系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李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女性从封建纲常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无论是在教育方面还是婚恋方面,一切都要尊重女性的本心,尊重女性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而不是强迫女性遵守由男性单方面给她们制定的规则,更不能把男性的意志强加给女性。女性有权利接受教育,因此要把女性从传统的不平等的教育制度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要尊重女性在婚恋中的主体地位,不能仅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决定女性的配偶,更不能强迫寡妇守寡,女性要根据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其一生,不管是穷困潦倒还是官居姚安知府之高位,李贽始终不纳妾,对自己的夫人十分敬重,凡事都不强迫自己的夫人,而是按照夫人的意愿行事。可以说李贽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不像有些道学先生说一套做一套。

2.改进男性庸儒性格

李贽促进女性解放的目的除了让女性在封建桎梏下解脱之外,还有就是要影响和改进男性。任何社会都是由男性和女性这两部分构成的,解放女性的同时也是激励男性,让男性从杰出女性中找到压力,女性尚能如此,堂堂七尺男儿如此不堪就太令人看不起了吧!李贽是一个很爱国的有志之士,看到国家深重的内忧外患,而整个社会被传统的儒家意识形态桎梏得毫无生机和活力,那些道学先生却百般阻挠和打击张居正等寥寥几个改革家,李贽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打开道学先生制造的黑幕,这就是通过宣扬男女平等、女性解放,激励男性,最终打破“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僵化局面,推动社会的进步。

[1]郑欣.浅析李贽的妇女观及其深远影响[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124.

[2]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M].何高济,等,译.何兆武,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388.

[3]李贽全集注:第十八册[M].张建业,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82.

[4]李贽.李贽文集·焚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73.

[5]李贽.李贽文集·续焚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3.

[6]李贽.李贽文集·九正易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3.

[7]四书五经[M].张彩梅,舒琴,编.北京:中华书局,2009:604.

[8]李贽.李贽文集·初潭集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

[9]李贽.李贽文集·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59.

[10]李贽.李贽文集·藏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719.

The Logical Path of Li Zhi’s View of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ZHANG Hao-le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6, Hunan)

Li Zhi’s concept of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opened the first phase of women’s liberation. But Li Zhi put forward the idea is not accidental, but in a particular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Budding capitalist economy destroys the economic basis of women’s personal attachment to men, and the political reform of the suppression of women’s domestic trouble and foreign invasion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reforming the Confucian ideology. New songs, dramas and novels promote the rise of the new social thoughts of women rights and status. In such a social environment, Li Zhi put forward the “childlike innocence” theory which holds the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This idea is not only to liberate women,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Confucian character of men, and ultimately to promot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enlightenment.

Li Zhi;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women’s Liberation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7.02.16

B248.91

A

1004-4310(2017)02-0078-05

2017-02-06

张昊雷(1986- ),男,河南新乡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

猜你喜欢

李贽男女
李贽的自由
李贽的自由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李贽之死新探
——以黄麻士绅纠葛为中心的讨论
发潜德于快悦,出谨肃以春和
——《李贽学谱(附焦竑学谱)》评介
男女有别
李贽与大同不了情
李贽辞官的心路历程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感觉那时男女很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