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碎片化阅读背景下社会档案意识建设
——以档案微博为例
2017-04-15
(湖北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论碎片化阅读背景下社会档案意识建设
——以档案微博为例
张嘉欣
(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本文基于微博数据分析档案微博应用现状,阐述其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强化社会档案意识中的作用和不足,分析其原因,并对档案微博的应用提出相关建议。
档案意识;档案微博;平台
良好的社会档案意识能够为档案工作提供有利的发展条件,而创新档案宣传方式是强化档案意识的重要手段。微博是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中最具代表性的碎片化阅读载体,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其具有方便快速、内容简短、受众广泛等优势,且社会参与的活跃程度也更高。利用“热微博”将“冷档案”进行宣传,是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社会档案意识与微博碎片化阅读
社会档案意识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对档案的认识共同构成的,其在形成与变化过程中会对档案、档案工作有着强大的“反推式”作用力。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档案宣传工作获得了更多选择,同时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档案人应打破固有模式,采取新的思路,拓展出档案宣传工作新的空间。
“碎片化”的本义是完整的东西被破碎成诸多零片或零块,新闻传播研究者引入这一概念,并界定为“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并导致消费者细分、媒介小众化”。作为一种与时代相契合的新兴媒介,微博的出现更强化了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传播的特征,并直接表现为碎片化阅读。这种传播方式在现代社会的传播系统中,愈发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当前档案部门应利用微博在传播功能上的优势做好档案宣传工作,加深社会群众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了解。
二、档案微博应用现状调查
(一)档案微博影响力分析
影响力关系到微博的名气、关注度,进而影响到传播和服务的效果。有关研究表明,微博的影响力与粉丝数量、转发数量和被转发数量、所发微博总数等几个指标密切相关。利用微博现有的“找人”功能,笔者以“档案馆”和“档案局”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如下:以“档案馆”为关键词搜索结果有844条,其中机构认证用户数量仅为89条;以“档案局”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共有814条,机构认证用户为262名。
(二)档案微博内容分析
本文试图通过对档案馆发表博文的内容分析,研究档馆开通微博主要提供的服务。通过调查,现有档案微博发布的内容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档案工作动态。即发布档案馆查档须知、服务时间、档案业务新闻等相关信息。(2)档案小知识,即关于档案或档案工作的知识,如人事档案如何处理、公民在档案事务方面的权利等。如顺德档案馆微博账号开启了“档案话你知”的话题讨论,向公众介绍了例如工程档案立卷的原则或对城建档案材料的要求等一系列档案工作小知识,阅读量达到3万。(3)馆藏信息和编纂成果。主要用于向公众推送和发布馆藏资源,目前这部分信息的发布内容以馆藏历史照片居多。(4)生活百科,时事热点。目前档案微博除了宣传与档案相关的信息外,也发布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和国内外时事热点,时效性和互动性较强。
三、档案微博在现实中强化社会档案意识中的益处与不足
(一)档案微博在强化社会档案意识中的益处
(1)简单文字道出珍贵档案信息,受众范围更加广阔。微博内容,短小简洁,内容具有趣味性,浅显易懂、简单明了,这使得微博信息能够通过不断地分享转发得到快速扩散。档案微博能让用户在任意时间、地点都能感受到档案的魅力,还能对宣传内容进行评论和转发,在提高档案部门人气的同时也使档案知识得到了更好的传播。(2)化繁琐为简单的文字档案,有利于增加阅读兴趣。博文不能超过140字,这一特性使信息的文本编制工作变得简单。档案工作人员不需要像档案展览前那样筹备大量工作,而只要编辑简单的信息内容即可发布。微博自带的插入音乐、视频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功能操作,使档案宣传工作变得简单易行,以公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传播档案信息资源。(3)与“粉丝”互动,有利于档案馆知晓民众需要,同时给予档案馆参考意见。微博有“私信”与评论功能,利用这种方式,档案馆既可以省去现场调查的麻烦,又能拉近档案馆与利用者的距离。(4)从“幕后”走向“台前”,助于档案部门树立良好形象。基于微博的娱乐性和大众化,档案部门可借助微博塑造亲民的形象,增进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增强社会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二)档案微博在强化社会档案意识中的不足
通过对新浪微博上的档案部门注册用户进行调查和统计,可以出档案部门微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其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1)档案微博用户服务层次低。档案馆微博平台的服务层次低,体现在有些档案馆开通微博功能、目标定位不明确,存在赶时髦的形式主义,因此,提供的服务种类少,内容不丰富,信息更新的频率慢。服务的内容仅限在宣传、征集和知识介绍,缺乏多样化的档案信息服务。(2)档案微博用户的影响力小。粉丝数表明档案微博影响范围大小和影响力强弱,从调查结果来看档案微博的关注数相差较大。如调查表中的湖南档案馆和浙江档案馆粉丝人数已过五万,在同行微博中遥遥领先,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但许多档案馆粉丝数低于1000,档案微博的总体影响力相对较弱。(3)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部分档案部门开通微博后没有做好持续的微博管理工作,使其发挥不到应有的宣传作用,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导向,缺乏良好的管理机制。
四、档案部门微博应用对策分析
(一)加快档案馆微博的更新速度,避免“僵尸”微博
档案馆之所以利用微博,就是借微博独有的传播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改变档案服务利用的方式、提升档案服务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捷、更方便为用户服务,更好地开展各项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档案馆的影响力。但实际调研结果发现:很多档案馆微博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内容陈旧、单一,甚至有些档案馆自开通微博后,就再也没有任何信息,失去了的档案馆应用微博的效力和最初的愿望。
(二)建立相应的监督惩罚机制,合理利用相关法律法规
档案部门要明确档案开放利用范围,培训微博开放利用档案的工作人员,建立相应内外部监督机制。要求部门内部及时关注本单位在微博上所开放的档案信息,设立专门的监督电话、邮箱等以供公众监督。此外,档案的开放利用应处理好知情权和隐私权之间的协调问题,如个人的知情权和他人的隐私权;公民的知情权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隐私权。
(三)注意加强同行关注,善与其他网络应用相结合
档案馆要对同行档案微博加以关注,了解其工作动态和问题解答、反馈速度等,互相借鉴和学习。其他网络应用相结合也是档案微博应用中的重要的一项,档案部门可在自己的网页或博客中增加档案微博的链接,同时网页和博客的更新情况也可以通过微博即时发布,几种网络应用相结合,取长补短,在互相宣传的同时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微博作为新兴传播形式,改变了资讯产生和传播的方式,必将改变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方式。档案部门需踏实做好档案的收藏保管,优化馆藏结构等“本职工作”,同时还应不断完善档案微博建设,利用新平台宣传服务,进而提高公众的档案意识,推动我国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1]冯雪.“微时代”下的档案信息资源传播[J].兰台世界,2013,02:86-87.
[2]周雪.浅析自媒体时代下档案信息资源传播[J].档案管理,2014,01:13-15.
[3]陈奕,凌梦丹.微博“碎片化阅读”的传播麻醉功能解读[J].编辑之友,2014,05:19-21+25.
[4]李芳.如何利用社交网络微博提升档案服务[J].兰台世界,2014,35:62-63.
张嘉欣(1992-),女,汉,湖北天门,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北大学,研究方向档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