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信用社发展探讨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8期
关键词:信用社金融改革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农村信用社发展探讨

林娇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我国所有金融机构中有着历史悠久、网点分散普遍、服务面积广阔等特点。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累和金融消费深入,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居民家庭财富的积需求迅速攀升,农村信用社面对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型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道路越走越窄,发展战略急需调整。本文就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进行探讨。

农村信用社;竞争;改革;创新;发展

目前,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有效性,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第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首先,经济新常态催生金融新常态。相对于农村金融服务产品诉求的日益多元化,农村信用社传统的存、贷、汇“三板斧”业务模式更加捉襟见肘。其次,利率市场化带来冲击。利率市场化虽然不一定会大幅挤压存贷款利差,但利差空间变小却毋庸置疑,依靠规模扩张坐享利差的盈利模式将无法持续。最后,同业竞争的加剧。就现实情况看,农村乡镇一级,除信用社外,还有邮政储蓄、农行营业机构等,经济发达的乡镇还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办事处,对信用社形成一种合围趋势、多头制约、僧多粥少的局面难以打破。

第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政策良机稍纵即逝。自2003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出台,十余年来以农村信用社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信用新体制全面运行并逐步完善,股份制改革方向确立,股权改造深入推进。通过改革发展,农信系统已成长为拥有县域金融市场资源主要份额、支持“三农”的金融主力军,农村金融对“三农”改革发展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支持力度均显著增强。但由于金融的特性,农村金融作为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现象依然长期存在,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第三,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松散制约发展。任何事物生存发展靠内部的动力,影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内部动力主要有体制、人才和制度。其一,人才因素。自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生以来,信用社逐步调整了农村信用社员工的文化、年龄结构,但是,农村信用社历史延续过程复杂,现有职工大部分是“子弟兵”,入社后疏于学习,实际业务机能低下,跟不上形式发展的需要。目前信用社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开发配置也不够,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其二,制度问题。农村信用社内部制度缺乏权威性,无法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制度创新不够,导致旧制度无法适应新业务的发展;制度落实不到位,致使违规违章操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其三,体制问题。农村信用社存在产权结构不明晰,法人治理不到位等问题,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分离,由此难对信用社法人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从而严重制约信用社发展。

面对如此严峻的生存压力,农村信用社唯有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一,树立品牌意识,强化战略管理。

农村信用社的根在农村,要始终坚持立足“三农”的定位,由原来的支持“三农”扩展到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互动,紧贴“四化”同步发展的步伐,大力推进普惠金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在服务“三农”的基础上,确定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制定总体战略和市场战略。

第二,加快金融创新,优化金融服务

创新是金融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市场利率化对农村信用社依靠存贷利差盈利的方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信用社要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一是创新信贷产品,要根据客户需求合理地设计信贷产品,如商户联保贷款、住房装修贷款、应收账款质押等产品。二是开发中间业务产品。如保险、理财等,通过资金业务促进表内业务的扩张,并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三是研发客户品牌。细分市场,稳定低端客户、扩大中端客户、开拓高端客户。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提高客户依赖度,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创新金融服务工具。互联网金融集体推进金融脱媒。从最初的人人贷,到借助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再到蓬勃发展的网络销售基金。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正在抢夺传统金融市场的成熟客户,势必对包括农信社在内的传统银行业造成不小冲击。只有加快产品创新,才能满足客户更简便、更快捷和更安全的服务需求。

第三,深化体制改革,坚持转型发展

要坚持深化改革不停步,加快农信社向农商行的转制,完善法人治理机制,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资本补充机制,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同时,要把转型升级作为战略抉择,全面予以推进,经营理念上要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业务结构上要由传统的存贷业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风险管理上要由信贷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盈利模式上要由主要依靠存贷息差向收入多元化转变,服务模式上要由柜台型向离柜型转变,管理模式上由资本消耗型向资本节约型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第四,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人员结构。

农村信用社要适应经营转型和业务竞争需要,有效调整人员结构,开发人力资源优势,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一是优化干部结构。完善干部竞聘选任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建立后备人才库,发现和培养人才。二是充实营销队伍。压缩机关人员,推行竞岗和末位淘汰,鼓励优秀员工通过竞聘充实到营销岗位,增强一线营销能力。三是优化员工结构。对现有的员工坚持工作自律三原则:一尽责、二务实、三高效。继续扩大招录数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增加高素质人才占比。畅通员工退出渠道,鼓励内部退养,合理分流富余人员。做好员工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对农信社的忠诚度。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在经历着极不平凡的改革发展历程。这是一段对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及政策进行重新思考和选择的历史进程。未来,农村信用社不仅面临着改制为商业银行的蜕变考验,更面临着转型为商业银行后的涅槃重生。只有经得起市场的自然选择,才能真正生存下来。

[1]赵丙奇.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05期

[2]辛耀.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改革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3]张军.农村信用社向合作银行的转制研究——绩效、原因、问题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2009,(3)

猜你喜欢

信用社金融改革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改革之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P2P金融解读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