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贵阳市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研究
2017-04-15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促进贵阳市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研究
顾泉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改革开放以来,日益严重的城乡差异问题引起了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内学术界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形成丰硕的研究成果。本论文主要相对于以往研究的意义在于,探求市场机制作用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合理策略,为贵阳市城乡统筹工作提供借鉴。
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贵阳市
2017年7月21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报告指出,新时期,加快农村全面转型,必须全面激活要素、市场和主体,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新动能。由此,贵阳市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精准脱贫就必须要多管齐下,探求市场机制作用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合理策略,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从而实现贵阳市“理想城乡”的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一、贵阳市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现状及问题成因
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2017年上半年也继续保持这一良好态势,在全省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继续保持第一名,顺利实现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贵阳市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现状
贵阳市深入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这一奋斗目标,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大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在实现贵阳市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取得良好局面。
1、扎实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2016年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年蔬菜总产量263万吨、水果产量19.4万吨、蛋、奶产量达2.9万吨、5.6万吨、出栏生猪111.2万头、出栏家禽2416万羽。加快33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园区累计入驻企业达405家,省及省以上龙头企业累计7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09个、从业农民39.25万人。对台农业合作深入推进,14个项目实现成功签约,10个市级精致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有序推进。2017年上半年,贵阳市认真落实各项农业政策措施,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取得良好效果。
2、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长。
贵阳市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城市发展基金、农村发展基金,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争取国家专项债券支持,解决发展资金投入问题。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发证公示,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建立“1+10”的对台农业合作工作机制。
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贵阳市以“八个一批”项目为抓手,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468个项目完成投资1556.57亿元、楼宇经济项目完成营业收入229.53亿元。在全省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观山湖区、南明区、云岩区、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分列城区方阵第1至6名,修文县、清镇市、开阳县、息烽县分列县域第一方阵第3、4、6、9名。以“六个小康”建设为重点,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开工建设红岩水库,那卡河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完工。完成58个乡镇、223个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新增5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建成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59个。城郊结合部、集镇周边村寨、美丽乡村示范点、旅游景区点等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
(二)存在的问题
1、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二元结构。
长期以来,城乡差别主要在于二元结构差别,除了资金短缺、资源要素缺乏的因素之外,还有资源配置严重的不均这一因素。一方面,农村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性要素单向流入城镇。虽然近两年有所改善,但是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并没有形成正向比例,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格局也没有改变。另一方面,由于户籍制、土地制等影响,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在城市也备受歧视;同时,由于城乡差距大,农村福利无法追及城市,农村现有资源对于城市资源流向农村缺乏足够吸引力、外加成本高等原因,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最终使得城乡资源双向流动的愿望很难得以实现。
2、城乡发展的体制性因素成为城乡资源有效进行双向流动的一大障碍。
在欧美发达国家,往往呈现这样的景象,农村地区特别贫困的人流向城市,而较为富裕的人则留在农村。这种情况在我国很多城市也较为常见,贵阳市也不例外。另外,户籍制、土地制等体制性因素成为城乡资源双向流动的拦路虎。虽然,贵阳市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进农转非项目,但是,体制性障碍得不到有效解决,城乡资源双向流动的愿景就不能得以真正实现。
二、促进贵阳市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对策建议
要促进贵阳市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必须要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要集聚资源要素,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齐抓并举、多管齐下,攻坚克难、长远发展。
1、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各种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是个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涉及的影响要素很多,而且当前城乡统筹方面也面临诸多冲击,亟需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由此,必须紧紧抓住影响最核心最直接的要素并制定可控性方案,以减少不利因素。同时,只有对要素流动各因子进行深层分析,挖掘市场机制下城乡发展的各影响机制,从而为促进贵阳市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促进贵阳市城乡和谐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2、集聚资源要素,打造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新高地。要继续推进贵阳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集聚城乡资源要素,通过股权合作、产业连体等方式,将产业、农业、农村、城市有机结合,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资源集聚化、产权清晰化、资产市场化,将双层经营模式进行创新,走出特色城乡资源双向流动之路。
3、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涉及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面广、十分复杂,推进这项改革,需要抓住改革的重点环节,解决改革的关键问题。要在成员确认、股权设置与管理、股权流转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美好构想,让农民放心、安心、用心做好自己的事。当然,还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我国土地制度与欧美不同,我国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所以,必须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盘活各类集体资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而为完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蹚出一条新路。
4、培育龙头企业,将农户纳入企业模式。要激活现有资源,培育适合本地发展的龙头企业,通过资源资产打捆入股、扶贫资金买股、龙头企业让股、农户持股模式,把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全部吸纳覆盖进来,“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开阳县禾丰乡探索“三变”改革之所以取得成效,正是基于“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理念。由此,贵阳市应因地制宜,选择龙头企业带好头,走出一条“动态评估拿分红+就业带动挣工资+散户养殖得利润”的模式的新型模式。
5、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目前贵阳市休闲农业主要以农家乐为主,以花溪区为例,农家乐主要形式有农业观光游、农家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可以说,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激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由此,需要不断挖掘农村休闲农业因子,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形成集体化发展、规范化管理、特色化产品以及生态化建设,从而留得住人才、引得来人才,改变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搞活农村经济、带动农村发展。
总之,贵阳市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问题的症结在于户籍制、土地制度以及体制性障碍。所以,贵阳市必须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集聚资源、均衡配置,提升城乡宜居程度,挖掘城乡改造潜力,方能走出城乡二元结构的困境,实现贵阳市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目标。
[1]唐刚,赵基英,刘启华.贵阳市小河区“农家乐”发展现状与对策.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2]郭树清.促进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社会科学报,2012
[3]卢丹梅.城乡资源优化配置策略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第8期
[4]邓伦冰.贵州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状研究.经济纵横,2012年
[5]罗凌,崔云霞.再造与重构:贵州六盘水“三变”改革研究.农村经济,2016年第12期
课题名称:《促进贵阳市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研究》,贵阳市2017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顾泉(1978-),女,汉族,上海人,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