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些经济学思考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8期
关键词:广大群众同质化产业链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关于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些经济学思考

雷曲欢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文化产业是我们国家的新兴产业之一,探索和思考目前文化产业的状况对于弘扬中国文化以及产业经济在未来的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讨论文化产业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出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

文化产业;需求;产业链

一、引言

文化产业在我们国家是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产业,它是精神文化领域的不断延伸,为广大群众的文化活动和精神需求提供相关产品。现今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正蓬勃发展起来,由于我们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从而为整个国家的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

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也明显加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明确了政策导向,优化了产业环境。同时,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快速增长,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因此,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二、优势

(一)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显著的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了文化领域的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文化服务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主力军。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0254亿元,比2012年增长67.4%,年均增速13,7%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5.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其中,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640亿元,比2013年增长32.3%,年均增速15%,占文化产业增加值得比重为50.1%,比2013年增加3个百分点。

文化制造业增加值11053亿元,比2013年增长17.4%,年均增速8.3%,占比为40.6%。

由于文化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相比较,有着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的特点,正符合目前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又为供给侧改革,国民经济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发展文化产业对城市经济建设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广大群众对文化的消费需求呈现攀升的趋势

随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付出一定的成本享受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有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00元,比2013年增长38.7%,年均增长11.5%,增速比同期全部人均消费支出高出2.5个百分点,文化娱乐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4.7%,高于2013年4.4%的水平。

随着广大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文化消费成为一个巨大潜力的经济市场。

(三)“一带一路”的带动作用明显,促成文化产品贸易顺差

2013-2015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保持1千亿美元以上规模,文化产品贸易连续实现顺差。2016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885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4%,比2012年提高0.1个百分点,文化产品贸易顺差为688亿美元。以上数据说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对于文化经济和贸易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同时也表明国外市场对我们国家的文化产品是有需求的。

三、不足

(一)产业结构同质化程度高

文化产业中的投资大多局限在传统的领域,对于一些新兴的比如生产投入成本高,科技含量高的领域虽然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但在生产上不占优势。而产业中的大多数厂商追求低成本,低税收,导致同质化的文化产品较多难以形成创新优势。因此,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缺乏敏感度,不开发新技术,单一的经营模式等使产业结构呈现低端化,同质化。

(二)产业链的资源整合程度低

目前文化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等相关厂商的密切相关度低。上游企业大多缺乏创新机制,优质的产品较少。中游企业容易形成产能过剩但真正受广大群众喜欢的产品较少。下游企业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或者创新的传播渠道。从而产业链上的整合程度低,往往信息不对称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缺乏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相结合的高端跨界人才

文化产业有很高的融合性,可以和其它产业交互发展。但产业中能够成功实现跨界的高端人才依然稀缺。目前我们正处于知识和信息的时代,缺乏高端人是文化产业企业发展的瓶颈。

四、发展战略建议

针对目前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不足作出以下建议:

(一)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对于如何把这些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案例。比如美国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支持和鼓励文化企业发展和创新。英国成立“西北文化金融机构”等来支持西北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加强文化产品生产企业的创新意识

为了避免和减少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应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意识。在实现有效供给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文化产品的质量,生产出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求的高质量产品。加大在产品生产中的科技投入,实现从同质化到多样化,低端化向高端化的转变。

(三)整合文化产业链

整合文化产业链,实现文化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有效合作。积极鼓励上游企业利用资金,政策等条件进行原创产品的生产。促成上游企业和中游企业的密切合作防止产量过剩。对于下游企业要积极开创新的营销模式,比如“互联网+文化”的模式,利用互联网来拓展销售渠道,要根据不同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销售布局,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四)建立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对话的机制

加强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的对话,更有效和公平地推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应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引导企业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同建立核心竞争力联系起来,提升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其次,行业协会作为连接消费者和企业的第三方,应加强行业自律,同时公开公平公正地发布相关信息,做好消费者和企业间的纽带作用。最后,企业代表,协会代表和政府代表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五、总结

综上所述,现今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正蓬勃发展起来,从而为整个国家的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文化产业的规模扩大,消费者需求的增多,一带一路的带动等都显示出我们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优势,同时也存在产业结构同质化,产业链整合度低,缺乏高端复合型人才等不足。因此,在借鉴相关经验,加强创新意识,整合产业链以及建立对话机制等方面寻求解决办法是未来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1]李孝敏.“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拓展探析[J].求实.2016(07)

[2]张立波.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李亚亚.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4]吉庆华.基于国际产业链的我国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竞争优势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

猜你喜欢

广大群众同质化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质化市场背后致富路指何方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
治疗产后受风的秘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