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2017-04-15
(宁德市第一中学,福建宁德352100)
构建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卓碧玲
(宁德市第一中学,福建宁德352100)
赋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实意义,实现深度学习,是笔者长期以来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一年多时间“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研究”,初步建构基于生活情境、创设教学问题、关注学生体验的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文章就从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基本特征、现实价值、实施策略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思政课堂;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切实贯彻生本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活动为路径,以生活情境为载体,以生活问题为支架,引导学生深度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现思想政治课堂的魅力和价值。
一、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基本特征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在1976年提出的,与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相对。我国对深度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2005年发表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一文中首次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新的知识和思想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1]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是注重理解与批判,注重联系与建构,注重迁移与应用。
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基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赋予学生丰富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创设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学会应用分析、判断、推理、综合、概括、归纳等深层次思维形成正确的认识,完成意义的构建。强化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回归学生实际生活,在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知识的理解与思辨中培养高阶思维。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批判性学习,要求学习者对事物保持一种批判或怀疑的态度,批判性地看待新知识并深入思考,从而加深对深层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透过表面现象探究事物本质规律,学会辩证、批判、创新地看待生活中的经济政治社会现象,促进学习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如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评析“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这个观点。学生应用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思维,层层深入剖析,从而理解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是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实际想符合的正确认识。既然不明真相就无法形成真理性的认识,真理不会在热议中变成谬误,真理只会越辩越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不但不会在网民热议中走失,而是得到不断发展。引导学生思考“网络预约拼车”“分享经济”等新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思辨中催生高阶思维。
2.新旧知识联结中实现意义完整构建。深度学习是一种多学域信息的整合,是新旧信息的整合,它把新信息与已知概念和原理联系起来,把新信息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2]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激活学生的先期知识和经验,即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与新的知识形成联结,以便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深度加工,从知识的碎片化到知识和意义的完整构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赋予学生丰富的体验和感悟。比如文化生活的教学,教师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能说说参加文化活动的感受吗?”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社团活动异彩纷呈,大部分学生都有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经历,如辩论赛,漫画社,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在丰富文化体验的基础上,能从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中理解文化的形式、特点,体会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感受文化的精神力量,引导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结中完成对知识的体系构建。
3.知识迁移与应用中提升能力与素养。“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回归学生实际生活。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学生能将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在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理性精神,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提升全面发展的品格和素养。如在“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学生为维护国家利益应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在“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的教学中,设置“假如你是人大代表应履行什么义务”等等,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显行为,在解决新情境问题中提升学科素养。
二、构建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现实价值
1.改变肤浅学习的教学现状
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状态看,学生感觉政治“高大上”、空洞乏味、理论性、政策性强,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普遍存在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肤浅学习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学习游离于生活,理论的学习与实际的生活脱节,学生无法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结,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教学的本质难以得到真正实现。构建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目的在于改变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尴尬,改变学生浅层学习、被动学习、低效学习的现象,让学生的学习“基于生活,回归生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
2.应对全国高考的实际需要
2017年高考命题将坚持能力立意的取向,挖掘国家当前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热点话题,构建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运用判断推理综合分析批判创新等深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高阶能力和综合学科素养。[2]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就要根据国考的方向和要求,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现象的表象,深入思考和准确判断,探究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本质原因,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准则。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切合国考的要求。
3.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
2014年3月教育部正式引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素养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成功解决情境的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能力和道德。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所必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的本质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生活中的人。这正是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题中之意。
三、构建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实施策略
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激活学生的先期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结,实现对新知识的学习。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来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教学问题。同时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课堂互动研讨,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补充、质疑、点评同伴的观点。教师恰当点拨引导,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在体验和感悟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外现,达到深度学习的要求。
1.依托时政平台体验深度学习。将学生的时政述评引入课堂,课前十分钟开展时政评述活动,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首先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收集整合热点专题材料,制作成ppt在课堂进行展示。内容上主要把握四个维度:一是重大的时事政治,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如当年的两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习主席出访、中非南海问题等。二是最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如反腐“回头看”、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民币加入SDR、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三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相关事件,如复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新浪、腾讯等网站依法依规关闭任志强微博账号等。四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如出租车改革、网购投诉、治理雾霾问题等。其次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社会热点进行评析,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最后学生针对热点材料应用政治学科的理论观点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即自主命制试题,实现时政热点与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对学生来说将时政述评引入课堂既要收集、分析材料,又要挖掘时政资料的关键信息点,思考如何与学科知识联结,如何利用这个材料命题。可以说时政述评这个平台能不同程度地将学生的思维激活,促进深度思维。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收集、分析、加工、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从而正确地理性地客观地看待社会现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公民意识、国家意识。
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深度学习。在情境学习理论看来,学习是基于社会情境的认知活动,将学习者置于创设问题情境中,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将知识、思维显性化,学习者在真实情境的体验中习得知识、解决问题,最终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教师如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加工,形成知识与意义的构建,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4]这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前提。教师直接利用学生时政述评的材料创设时政情境进行教学,或选取国家时政热点问题、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能体现时代性、弘扬正能量的国家政治、经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发展成就进行教学。如在“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一课中,教师直接选用学生时政述评“中非南海争端”的系列材料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南海问题再度成为焦点,引导学生感受当今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错综复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难易适中的问题链,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考南海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南海问题上我们应如何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等。通过具体的事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公民责任意识,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搭建问题支架驱动深度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所以教师要善于研究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学习风格、学习偏好和先期知识等,挖掘知识内涵,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问题支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设置层层递进的具有思维拓展性的教学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在预学中提出新问题,还可以捕捉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生成的新问题来驱动深度学习。如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变”的视频信息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中世界迅猛变化的种种表现,如人类进化、社会进步、大国更迭、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容量倍增、获取资讯快捷、生活质量提升、新职业、新产品层出不穷等。设置层层深入的教学问题:(1)结合视频材料说明什么是发展?任何一个具体事物的变化都是发展的吗?(2)视频中哪些是新事物?哪些是旧事物?如何判断新旧事物?(3)有人认为今天的新事物将来也可能会被淘汰,变成旧事物。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4)面对变化迅猛的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现象,新产品、新工艺层出不穷,扑面而来的未来,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这四个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综合、概括、归纳等深层次思考,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更清晰理解世界是普遍发展的,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是规定事物前进的上升的整体趋势和方向的变化,准确把握发展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4.总结拓展提升推进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注重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要求学习者能实现知识和意义的完整构建,实现生活经验与理论学习的深度联结.因此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整理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综合思维。并创造条件将学生的思维拓展延伸到课外,关联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内心世界。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中,回应学生的时政述评“分享经济”这个社会热点话题,“分享经济”作为互联网背景下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并将成为主流商业模式。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传统产业该何去何从?通过设置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传统产业如何拥抱变化跟上趋势提出方法论建议”,引导学生链接经济生活企业的知识,运用发展的观点解决问题,在新旧知识的联结中提升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最后让学生展示包含发展观点的名言警句,成语诗词等,说明这些名言警句、成语诗词对学习生活的启示。有的学生说尽管现在学习上有困难,对自己要充满信心,“乘风破浪会有时”。有的学生表示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不要固步自封,也不要妄自菲薄,“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有的学生更是慷慨激扬,寄语全班同学“愿我们的学习生活蒸蒸日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等。通过活动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在深入理解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学习的深度得益于教学理念的新度,教学设计的梯度,点拨引导的适度,即教师要有高度,教师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掘取社会生活资源以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教学问题以引导学生深度思维直达问题本质进而解决生活问题,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促进深度学习。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 (5).
[2]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
[3]汪瑞林,杜悦.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答记者问[EB/ OL].中国教育报,2016-09-01(9).
[4]〔美〕Er ic Jensen,LeAnn Nickelsen.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黄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