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17-04-15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幸福感师生班级

中学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张伟斌(厦门市海沧中学,福建厦门361026)

目前的教育并没有给师生带来应有的“教育幸福感”。教育应该是幸福的,幸福也需要教育,幸福不仅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同时也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笔者阐释了幸福教育的内涵、师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尝试寻找在学校里实现幸福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中学;幸福教育;思考;实践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现在的学生是幸福的,但许多调查显示,师生的幸福指数在低位徘徊。怎样才能让师生是“真幸福”而不是“被幸福”呢?

一、幸福教育的内涵

幸福,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话题,为了撩开幸福的面纱,人类苦苦追寻了千百年,但一直到现在,人们还在不断地追问,幸福是什么?有人认为,幸福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使人心情舒畅的生活与境遇。也有人认为,幸福是对于人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学者们对幸福的理解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大家普遍认同与接受的,即“幸福观、幸福品质、幸福能力是构成幸福的重要要素”。

教育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无论是认识幸福的幸福观,还是感受幸福的幸福品质和创造幸福的幸福能力,都需要教育的参与。幸福教育就是通过各种幸福体验,使师生获得幸福的感受,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从而培养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从而使他们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幸福的生命的主体。

幸福教育是一种目的,它不仅要让人们在教育过程中获得幸福,而且更要让人们终生充满幸福。幸福教育又是一种方法,通过各种活动体验使学生具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传递幸福的风格、享受幸福的境界,就是为每一个学生终生幸福奠基。因此,可以说,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目的和方法的统一,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

二、谁偷走了我们的幸福?

目前的教育并没有给师生提供应有的“教育幸福感”。师生当下教育幸福感的失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校园中的师生是“真幸福”抑或是“被幸福”呢?师生的“教育幸福感”被谁偷走了呢?

1.教育目的过偏。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存在,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们现在的教育无视学生不同的可能和需求,漠视学生作为个体的权利,将儿童视为成人的准备阶段,视学生为服务未来社会的工具进行培养和训练。这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先苦后甜”这些话语成为激励学生的语录,将来成了学生生活的希望与目标,将来成了全部,为了将来可以牺牲现在的幸福。当教育目的迷失时,分数的高低成为唯一看得见量化指标,所有的方法和手段也就仅仅是为了知识与分数,学生沦为工具,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

2.学校责任过重。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受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批评指责之声更是不绝于耳。当今社会和个人发展一旦出现问题,人们往往就从教育上找原因,太多的责任使学校教育肩负着不能承受之重。有人说“现在中小学校长身上有三座大山,头顶安全泰山、左肩扛经济华山、右肩负质量衡山”讲得很精辟,当前教育环境下,社会、家长和学生不允许学校出一点问题。学校已远远超出了“学校”定义的本身。当学校把重重责任传导给教师,幸福感缺乏的教师如何培养幸福的学生呢?

3.社会期望过高。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在充满压力和注重成就的当今时代,父母们忧心忡忡地想为子女提供一种竞争的优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他们煞费苦心、不顾孩子的禀赋,以自己认定的模式塑造孩子,让孩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压力。

三、实现幸福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形成幸福教育精神文化体系

过去,我们的教育使用知识育人,用制度管人,而现在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认为教育是互动、是同化、是环境、是文化。学校的文化如同空气,看不见但却无处不在。良好的学校文化能产生一种无形而巨大的渗透性影响,师生员工在这个“文化磁场”的作用下,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一种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久而久之就“自然天成”。学校确立了以“幸福教育”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体系。将“一切为了人的幸福”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将“让老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作为办学目标,将幸福感受的两大来源“崇德尚学”定为了学校的校训,并初步形成了“弘扬真善美、幸福你我他”的共同愿景,更重要的是让师生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行为,让校园充满幸福氛围。

(2)构建幸福教育物质文化体系

在精神文化的引领下,学校从显性的物质文化彰显文化育人。以“四个学会”为主题的教学楼墙壁文化;以“校史之旅”为主题的雕塑长廊;以“感恩之旅”为主题的抗击莫兰蒂感恩木雕;以“生命之旅”为主题生物园景观;以“最美班级”为主题的班级文化营造;以“自信之旅”为主题的初高学生才艺广场;以“行知文化”为主题的学陶文化长廊,以“乡土之旅”为主题闽南文化长廊;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主题的教师风采长廊;以“运动最美”为主题的校园武舞场馆;以“我爱读书”为主题的图书馆文化;以“陶情之旅”为主题软陶活动室等校园幸福文化十二大校园环境景观。漫步其中,让人无时无刻感受到一种幸福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悄然浸润着师生的心灵,使全体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时刻规范着自己的行为。

(3)完善幸福教育制度文化体系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每一名学生未来的幸福,更应该着眼于他们当下的幸福。在实践中,我校建构完善了“幸福教育文化”的操作体系:以“安全、舒适”为特征的环境文化规划;以“温馨、自主”为特征的幸福班级营造;以“多元、适宜”为特征的幸福课程开发;以“生本、高效”为特征的幸福课堂建设;以“爱心、责任”为特征的幸福教师锻造;以“阳光、感恩”为特征的幸福学生塑造;以“沟通、信任”为特征的幸福家长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幸福教育”六大推进计划,即基于幸福教育的幸福班级建设、幸福课程建设、幸福课堂建设、关爱教师行动、学生快乐成长、家校共建共育推进计划。

目前,泛海系正试图将地产业务抽离出泛海控股上市公司主体。同时,在打造全牌照金融帝国的路上,泛海系与金融去杠杆迎面遭遇,高负债的隐忧始终牵扯着这个老牌系族最为敏感的神经。

2.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

教师幸福,是幸福教育的起点。学校只有提升教师的幸福品质,才能保证教师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

(1)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前提

每个教师都渴望被尊重,都渴望被公平公正的对待,学校管理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学校坚持以尊重教师主人翁地位为基础,以促进教师和谐发展为目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管理机制。学校的各种评优晋职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每位教师都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让教师感到自己被重视,心中充满幸福感。从而树立各个层面的先进典型,使全体教师做到了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形成了积极进取、勇于争先的文化氛围。

(2)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润滑剂

从职业和心理特点来讲,教师作为知识分子集中的群体,其劳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创造性、复杂性和效果滞后性,他们内心深处对尊重、理解的期盼更加强烈。因此提高幸福指数更需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一是定期组织开展幸福教师心理工作坊系列活动,以团队活动的形式为个人创造心灵互动的快乐空间与平台,以体验式的心理团队活动以及课程为每个教师提供个人心理指导等服务,以达到“体验幸福、享受快乐”的目标。二是成立幸福教师健身俱乐部,依据教师自身情况,组建了包括登山、摄影、乒乓球、排球等多个项目的健身俱乐部,学校在提供场地、器材等各方面的便利条件的基础上,使教师们在运动健身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有益身心的活动,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润滑剂”和“减压阀”。

(3)稳步推进的专业成长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关键

只有精神的丰盈,才能品味教育的幸福。专业发展是教师幸福的重要来源。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了人的各种需要后提出了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要求教师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最好的自己。首先,学校在引导教师依据自身实际进行个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通过名师导学、交流互学等形式,为教师的成长塔桥铺路。其次,学校通过常态课积淀智慧、研究课生成智慧、优质课演绎智慧三种形式,采取以课促思,以赛促练,以练促提高的教学策略,让每位教师立足课堂主阵地找到了因课堂而幸福的感觉。最后,畅通立体科研通道是造就名师的主渠道。学校通过课题立项引领、校本培训推动以及制度激励促动三个途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进一步提高,让每名教师更加深刻地挖掘出了自身的成长潜能,更感受到了因专业成长而带来的幸福体验。

3.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

学生幸福,是幸福教育的目标。只有学生的幸福体验、幸福成长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学校的教育成效。

(1)有“温馨向上”的幸福班级建设

学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的,班级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充满朝气、温馨向上的班集体能使学生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幸福感得到提升。幸福班级要优化环境渗透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通过班标、班歌、班徽等具体班级显性文化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同时通过民主制度规范行为,形成班级公约,让学生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主题教育导引方向,有计划的通过活动把学生引导到班级目标所确定的方向上来;自我管理养成习惯,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让每个学生找到位置,有成就感、幸福感。

(2)有“多姿多彩”的幸福课程体验

学校以升学率为首要目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牺牲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造就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围作业转”的学生。这不可能使学生感到幸福。人生是一种体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我校以现有校本课程为基石,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幸福教育”课程的开发,将“幸福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纳入学校课程统一管理。实行“走班制”,开设艺体、琴棋书画、文学素养等几十门校本选修课,让每个学生有自己喜爱的课程,上自己喜欢上的课。营造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程,表面看似乎牺牲了孩子学习的时间,实质上这些体验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这些现代公民所必备的要求是知识传授所无法达成的,而恰恰在活动中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更加自信,更加阳光。不仅使学生增长了见识、丰厚了学养、拓宽了眼界,陶冶了性灵、变化了气质,更为重要的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幸福基因。

(3)有“关注生命”的幸福课堂教学

学生在校园里,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课堂度过的。关注学生的幸福,必须关注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幸福的重要历程。幸福课堂应该是自主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感受,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时空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幸福课堂应该是趣味的课堂,教师要根据根据学生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让课堂成为每一个人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样的课堂学生充满感官的愉悦、探究的乐趣、收获的喜悦和人际交往的享受;幸福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生活就是课堂,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盈课堂,激活学生的灵感,实现教学做合一,使每个学生真正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幸福的课堂应该是和谐的课堂,学生自由的表达和展示,师生关系是水和水之间的关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彼此沟通,彼此分享,形成师生双边共赢的幸福结局。

总之,校长应怀着对教育本源的追求,倡导“幸福教育”,把教育的一切都与师生的幸福联系起来,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

[1]孟万金,官群.幸福教育实用指南:全员必读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胡爱玉.胡爱玉与幸福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陈姗.向着幸福出发——“幸福德育”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刘佳.论教育与幸福[J].当代教育科学,2010(5).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幸福感师生班级
班级“四小怪”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不称心的新班级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