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声乐作品《关雎》的音乐美学赏析
2017-04-15左馨
左 馨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对民族声乐作品《关雎》的音乐美学赏析
左 馨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关雎》是我国民族艺术歌曲中最为经典的曲目,这首歌曲将诗经中的诗与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出人与情、声与情的完美结合。本文将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多方位的分析。
声乐作品;《关雎》;音乐美学观
提到“美学”一词,我们不能用简单的“美”与“丑”来评判一首作品的美学价值,而是应该通过多角度去分析。“美学”一词源于希腊,最初的意思是指“对感官的感受”,是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对音乐表演而言,音乐美学是其实践的基础和理论指导。
《关雎》是由作曲家赵季平根据《诗经·周南》创作而成的古诗词作品,通过娴熟精湛的作曲技法,成功的向大家展现出了一位青年男子真挚而热烈的爱情。整首作品都将文学、哲学思想贯穿其中,语言精练押韵,旋律婉转悠扬,体现出一种含蓄优雅的中国古典美。
一、诗经为词展现中国古典美
《关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开篇之作,作为中国古代爱情诗篇的典范,它赞美了纯洁的真爱,倡导对女性人格的尊重。所以无论是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艺术特征方面,都符合儒家所推崇的以“和”唯美的主张。在表达人类自然性的同时,又以社会伦理作为自律要求,从美学观念来说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思想。
儒家所推崇的“和”的思想,不仅代表人与人间的和谐。其深层意义上更包含着人与社会、自然、以及自我内心的一种相互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的爱情也将是最美好的境界。这样的和谐既有两情相悦的自由选择,也有一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正如《关雎》所反映出来的是一种自我克制、和谐爱情之美。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自从男主人公在河边看到那位采撷荇菜的“窈窕淑女”后,便辗转难眠。那位姑娘的每一个动作都深深地定格在男主人公的脑海里,他一遍一遍的回想着那位姑娘采荇菜时“流”、“采”、“芼”那些动作。此时在他的心中,那位姑娘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格外美好,想起来都让人心里恋蜜蜜的。很显然,男主人公已经爱上了那位姑娘。那该怎么办才能赢得那位姑娘的芳心呢?于是男主人公想到了“琴瑟友之”,用弹琴来引起姑娘的注意。而当人在恋爱时期总是以乐观的心态看待事情,于是他想到了热闹的结婚场面以及婚后幸福的生活,而这一切的遐想都是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失眠中幻想出来的。
《关雎》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兴寄”,就是先由景引出所咏之物,并寄以心之所托。用这样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向大家展现出一种典型的,具有中国传统的表白方式。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关雎》成为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二、旋律简约真挚
通过对《关雎》的全面分析,该作品属于D羽调式的完全再现三段式(A+B+A)结构。全曲整体速度舒缓自由,与文字“兴寄”的表现手法相结合,风格古朴而又典雅。整首乐曲为4/4拍,用幽幽诉说的语调贯穿全曲,不仅能够体现出吟诵诗词的风格,也加强了古诗词歌曲在演唱时的韵味。
乐曲的A段力度为“弱”,采用以八分音符为主的节奏型,与流畅的旋律线条和结合,为乐曲铺垫了一种浪漫的音乐情绪。其中在“窈窕淑女”这一句中,作者用了一个四分休止符将“窈窕”与“淑女”断开,让“窈窕”二字与前面语句紧密相连,表达出一种因为爱慕想要呼之欲出,但又语迟的意味。
乐曲的B段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有变化重复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组成。运用了大量连续的八分音符合同音重复,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基本相同,在“侧”字上做了一个向上的大二度级进,力度渐强,表现出男主人公内心的焦灼,却因为道德约束不能鲁莽行事而辗转反侧的样子。第二部分为乐曲的高潮,前两句和后两句是变化重复。旋律的最高音在“采”和“芼”字上,以一个向上的大三度对这两个字进行突出处理,来表达情绪的两次爆发。最后以“弱”的“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结尾,与之前强烈情绪形成对比。
乐曲的最后一段是A段的在现,由前面情绪爆发时的强烈渐渐归为平静,就好像可以看到男主人公在幻想着这段美好的情感,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也不愿自拔的画面,给人一种余音缭绕的感觉。
三、声情并茂体现中和之美
作为民族声乐作品,《关雎》整首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作曲家赵季平先生结合诗歌的艺术特质,用精湛巧妙地创作手法,塑造出一副具有幽静唯美、细致浪漫的场面。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就必须要时刻调整声音音色的变化,使之与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相符合。
诗歌最深层所蕴含的情感在道德上不仅要有纯洁性和高尚性,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要受到理性的节制,达到的是一种适度而不过于放纵的平和之态。《关雎》所表达的正是这样的中和之美,所以,一切情绪的表达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乐记》中讲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心之所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段话简洁凝练的说明了“乐”的产生及实现的过程。在演唱《关雎》这首歌时,首先要将自己的思想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用理性去分析和感知,做到演唱时的情感一定是油然而生,表达的一定是自己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和感悟。
在演唱《关雎》这首歌曲时,除了对气息的要求外,还要在声音上注意“韵腔”的使用,即我们平时所讲的“字正腔圆”。最重要的就是咬字要清晰准确,这也是对演唱中国古诗词作品时的审美要求。咬字是声乐演唱者在演唱任何时候都应该时刻注意的问题,尤其是作为一名民族声乐的演唱者,在演唱这首由作曲家严格按照中国民族声乐以字寻腔的要求创作的曲目《关雎》时,一定要做到咬字与声腔的统一,语感与乐感的统一。因此,在歌唱中要将自己觉得美的声音和美的感情传递给对方,用思想感情来支撑声音,又让声音来丰富润色情感。这样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歌唱状态,才能最深层次的打动人心,只有打动人心的声音才能称其为艺术。
四、结语
《关雎》原本就是一首有意境又富有情绪的古诗词作品,在作曲家赵季平先生的创作下,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它是音乐与文学的统一体,具有一定程度的艺术价值,也成为了中国民族声乐中的瑰宝。这部作品中凝结了赵季平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也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敬畏之情,体现出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歌曲篇幅虽然不成,但旋律线条优美流畅,节奏朴素自然,使得我们在百花齐放的歌曲创作中得到了一丝的宁静,就像是一股清流,缓缓地渗透到我们的心间。
总之,想要把《关雎》这首作品演唱到位,除了需要过硬的演唱功底以外,更需要的是自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修养,只有将声乐演唱技巧与对诗词韵味的分析,才更将这首作品演绎的尽善尽美。
[1].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2].张艳丽.近百年来《周南·关雎》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3].姜兆磊,张奕峥.国学的当代演义——赵季平的作品《关雎》的音乐表达.[J].赤峰学院学,2016.
[4].许讲真.歌唱语言艺术·引言[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1.
左馨(1992-),女,汉族,陕西渭南人,在读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