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吻合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底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

2017-04-15邢晓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隐腓肠显微外科

邢晓黎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安徽合肥 230022

探讨吻合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底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

邢晓黎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安徽合肥 230022

目的探究吻合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底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9月—2013年9月,该院在应用解剖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12例,术中行神经吻合,切除皮瓣最大面积15 cm×8 cm,同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行走功能。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行走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皮瓣感觉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且具有感觉功能,是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腓肠神经;外科皮瓣;皮肤缺损

足底外伤很常见,往往都是逆行撕脱导致足跟部脱套伤。伤后由于血运破坏,多数皮肤软组织出现坏死,跟骨外露。单纯的游离植皮不易成活,即使成活了,由于不耐磨损,行走后往往出现溃破,处理起来很棘手[1]。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技术简单,一次完成,成功率高,达到修复目的。胫前、胫后动脉皮瓣切取部位较深,具有操作时间长,风险大等缺点。比较起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避免肢体固定,患者体位舒适,可早期开始功能锻炼。自2009年9月—2013年9月,该院在应用解剖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12例,术中行神经吻合,切除皮瓣最大面积15 cm×8 cm,同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行走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9月—2013年9月该研究采用吻合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12例,男9例,女2例,年龄24~61岁,平均38.3岁。全部病例均为足底部皮肤软组织脱套伤。皮肤缺损面积最大17 cm×8 cm,最小9 cm×5 cm。

1.2 治疗方法

麻醉和体位,全部病例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俯卧位。

受区准备,先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直至露出正常组织。跟骨外露污染者以骨刀凿去污染的皮质骨,以慢速磨钻反复磨挫受染骨组织直至骨创面渗血新鲜。以双氧水、稀碘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跟骨撕脱性骨折者以克氏针或螺钉固定。以稀碘伏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

皮瓣切取以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至腘窝中点连线为皮瓣轴线,以外踝上5~7 cm为旋转点,根据缺损部位的形状及大小,以创缘轴方向的近心端至旋转点的长度确定血管蒂长度。

皮瓣移植去除覆盖创面的稀碘伏盐水纱布,再次清创、冲洗、彻底止血。观察皮瓣血运良好,边缘渗血,将皮瓣与创面无张力下缝合。将腓肠神经与足底的一支神经行外膜缝合。皮瓣下放皮片引流。对大面积缺损者,如皮瓣覆盖面积不够,则主要覆盖后跟部创面,将撕脱的皮肤打薄回植于前足部或取中厚皮片植于前足底。

术后处理,术后石膏托外固定,抬高制动。常规抗炎、消肿、保暖、对症治疗。。

2 结果

该实验中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6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行走功能基本恢复,未发生皮瓣磨损所致溃疡现象。随访1~2年皮瓣依旧良好。

3 讨论

足底外伤很常见,往往都是逆行撕脱导致足跟部脱套伤。伤后由于血运破坏,多数皮肤软组织出现坏死,跟骨外露。单纯的游离植皮不易成活,即使成活了,由于不耐磨损,行走后往往出现溃破,处理起来很棘手。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为有效地减少因炎性肉芽组织浸润或长时间骨外露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彻底清除坏死组等方式。游离皮瓣常用于修复较大创面,但其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有一定的风险性。相比之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技术简单,一次完成,成功率高,达到修复目的。胫前、胫后动脉皮瓣切取部位较深,具有操作时间长,风险大等缺点。比较起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避免肢体固定,患者体位舒适,可早期开始功能锻炼。采用吻合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具有如下优点解剖恒定,切取皮瓣方便快捷、蒂部可翻转灵活、愈合快,修复后的外观好、耐磨损,利于行走、不需要专业的显微外科技术培训等优点[4-6]。除此之外,皮瓣皮下脂肪较少,厚薄适中,质地优良,术后不会很臃肿,美观而且有利于穿鞋。

至于小隐静脉回流作用是否肯定尚缺乏足够的解剖及生理方面的证据,临床有待证实。结合本组3例结扎小隐静脉病例,我们认为小隐静脉并没有改善腓肠神经皮瓣回流的作用,结扎小隐静脉后对皮瓣成活无明显影响。足跟部是负重区,术中首先保证足跟部创面的覆盖,如果足底缺损面积过大,则在非负重区可以联合行游离皮片植皮。该实验中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6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行走功能基本恢复,未发生皮瓣磨损所致溃疡现象。随访1~2年皮瓣依旧良好。

综上所述,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相比前、胫后动脉皮瓣,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且具有感觉功能,是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1]钟世镇,徐永清,周长满.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基础及命名.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22):30-31.

[2]Masquelet AC,Romana MC,Wolf G.Skin island flaps supplied by the vascular axis of the sensitive superficial nerves: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leg[J]. Plast Reconstr Surg,1992,89(6):1115.

[3]刘明,马林,刘敏,等.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一期修复足及踝部软组织缺损[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6):77-78.

[4]刘文泉,公茂亮,王明杰,等.腓血管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6):592-594.

[5]钟俊波,朱必清,李波.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底深度烧伤皮肤软组织缺损[J].四川医学,2012,33(12).2191-2192.

[6]张克勤,魏明.足底软组织缺损的修复[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842-1844.

[7]杨国志,李振武,李志安.高位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3):74-75.

R521

A

1004-6569(2017)01(a)-0041-02

2016-10-19)

猜你喜欢

小隐腓肠显微外科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小隐在蒙特利尔
山水世家 小隐生活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外固定支架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低龄儿先天性并指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
小隐藏在盒子里
隐藏在盒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