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年级朗读教学策略探索

2017-04-15张彩华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安静教师应内涵

张彩华

(平和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平和 363700)

小学中年级朗读教学策略探索

张彩华

(平和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平和 363700)

小学中年级阅读课堂的朗读策略,要求教师采取粗读、细读和拓展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文本内涵活动,使学生在解读文本中心思想的同时,培养朗读文本的习惯,形成个性化阅读能力,有效地发展语感能力和语用能力,建构高质量的阅读教学课堂。

粗读;细读;拓展;个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策略应立足于课程理念精髓,以及古语经典告诫世人朗读的重要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策略是文本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针对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应利用朗读文本句段活动,彰显学生的阅读文本内涵,凸显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朗读过程,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朗读:用眼看、用心想、用嘴念、用耳听,协同合作。这有助于增强记忆、加深领悟和培养语感,也有利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粗”读熟悉,走近文本

朗读的要求包括正确、流利、有感情,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文本活动时,既要重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也必须要求学生正确且流利地朗读。正因为教师没有落实好“正确、流利”的朗读基础,会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环节上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多半学生难以在阅读感知的基础上学会朗读,未能达成朗读的基本要求。教师不能只为朗读而朗读,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情,不能过于提高朗读要求,也不能让学生没有目的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这种机械又重复的朗读方式会导致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减退,因而,教师应让学生带着不同的“任务”去朗读,使学生初步熟悉文本内涵,对文本中心有大致了解。

由于小学中年级的文本较长,学生的个体朗读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实现朗读教学目标,让学生把课文读得准确、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有感情,教师要善于拓宽朗读时空,保证学生具有充裕的朗读时间,并把朗读文本活动向课前延伸。在文本教学之前,教师应预设朗读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课前熟读课文语句,读准字音,扫清字词障碍,并做批注与写感受,为文本阅读教学打好基础。这种自主朗读活动是学生熟悉文本的主要途径,力求做到“字字响亮,不误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课堂伊始,必须要求学生把文本朗读通顺,同时概括主要内容,促使学生整体感悟文本的内涵。

二、“细”读品味,走进文本

进行文本内涵研读时,教师应该把繁琐的讲解分析让位给朗读,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文本,进行自主的“入境朗读”,从整体上感悟文本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细读慢品,促使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的字里行间,反复朗读文本的语句,品味其所蕴涵的情感、意义,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借助文本中鲜活生动的词语与精妙的句子,引发学生积极与文本进行对话。教师要深刻挖掘文本的内涵,解决文本教学的重难点,注重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准确、具体、生动地表达。体会文本遣词造句的精妙所在,有利于渗透、积累好词佳句,充分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时,教师主要围绕“扑腾、扑闪、惊讶、张望”这四个重点词语,以及“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文本进行品悟研读,深刻体会安静对生活和生命的爱。教师抓住蝴蝶的两个动作词语“扑腾、扑闪”,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

①你想对安静说:“_____________ _。”

②你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

③你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

④你想对家人、朋友、同学说:“____________。”

生1:我想对作者说:“课文中你的用词太准确了!特别是‘扑腾’和‘扑闪’。以后我写作文也要像你学习。还有,谢谢你让我们认识了安静。”

师:如果作者听到了一定倍受鼓舞,将来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作品。

生2:我想对安静说:“虽然你的眼睛看不见,但你却那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我非常敬佩你,你是我的偶像!”

在朗读与品悟文本语句中,首先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贴切地使用词语;接着,紧扣两个关键词语“惊讶、张望”,引导学生走入安静的内心世界,在读中品、品中读,体悟到课文“爱生活,爱生命”这一主题;最后,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搜集的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也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一步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安静也是我们大家的榜样。所有安静的“粉丝们”,让我们和作者一起为她加油、呐喊吧!

师与部分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生3:我想对自己说:“这次演讲比赛没有被选上,别再难过了!比起安静,我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只要我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成功!我会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下个月的林语堂小解说员比赛,期待你的精彩表现!我们永远支持你!为自己鼓鼓劲吧!让大家都能听到你的心声——

生3: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此刻,老师也想对你们说,生活中你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一些同学碰到一点小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希望你们学会像安静那样乐观,积极向上,战胜困难。和她相比,我们庆幸自己是健康的;只要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相信每个同学都能触摸到属于自己的春天!(师用手示意课件)

生:(齐读)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此时,学生神情专注,朗读的情感积极投入。

教师要善于运用朗读方式,架设一座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桥梁,促使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内涵之中品味研读,熏陶和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与文本情感相互共鸣,个性化地解读文本深刻内涵。

三、拓展读法,超越文本

朗读不应局限在教材与阅读课堂,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延伸教材内容,超越教材,拓展朗读时空。教师理应结合阅读教学内容,适时、适度推荐学生朗读其他阅读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例如,布置预习《触摸春天》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搜集、朗读热爱生命的感人小故事;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时,教师可以介绍学生朗读“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学完了《争吵》的内容,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朗读《爱的教育》;教师要利用学校举办“讲故事比赛”的契机,组织全班朗读童话故事,鼓励学生朗读自主创作的作品,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朗读活动。同时,教师还要从每节阅读课堂中抽出十分钟的时间,设置“美文分享”环节,安排学生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这样拓展学生朗读的时空,锤炼了学生的朗读技巧,有利于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个性品味文本内涵,提升阅读综合素养。

中年段阅读教学课堂时而需要“书声琅琅”,时而需要“鸦雀无声”。教师要依据文本阅读教学要求和学情的需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解读文本内涵、深刻体会文本情感的朗读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成为阅读课堂活动中真正的朗读主人。

[1]李春艳.与文本对话 寻情感共鸣[J].辽宁教育,2012(5).

[2]陶晓丽.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2014(6).

[3]马玲.聆听生命飞翔的轻响[J].师道,2006(5).

[4]卓诒恭.在品悟词句中感悟生活的美好——《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学与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1).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安静教师应内涵
听,安静会说话
深入敌后,保持安静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楼上请安静
挖掘习题的内涵
坐拥安静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