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独立飞翔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独立性的培养
2017-04-15浙江省宁波市第十五中学
浙江省宁波市第十五中学 陈 晓
让学生学会独立飞翔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独立性的培养
浙江省宁波市第十五中学 陈 晓
目前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缺乏思维的独立性。而造成学生缺乏思维独立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师应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维;培养独立思维能力。
自主;思维;独立性;质疑
近几年来,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同。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正如伽利略所说:“You can’t teach a man anything. But you can help him to discover.” 的确,知识的获得不能单纯地依赖于传授,但在他人的帮助下,一个人却能够去发现和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首先得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然而,不会独立思考,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只会依样画葫芦的现象目前在中学生中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学习困难时或等待老师同学的帮助,或应付了事,甚至抄写答案。久而久之,他们不仅无法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严重的是养成了“思维惰性”,最终成为只会记忆、存储知识,而无分析、处理、加工信息能力的“四角书橱”。可以想象,一个连独立思维能力都没有的人又怎能具有“创新能力”呢?而缺乏“创新能力”的人又怎能担当起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任呢?
严峻的现实已把“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这个问题提到了我们面前。那么什么是思维的独立性呢?心理学的解释为: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和独立解决问题,不受他人的暗示与干扰,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
造成学生缺乏思维独立性的根源何在?这是由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的不合理因素及学生自身的弱点所致。
应试教育中追求高分、高升学率的功利目的是造成学生学习上缺乏思维独立性的主要原因。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学生仍处于非主体地位,上课只是被动地听与记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许多教师要求学生记住语法规则,但极少要求学生自己从语言现象中去找出语言规则。因为,他们认为让学生记住语法规则,要比费神费力从许多语言现象中找出规律更容易拿高分。因此,为了应付考试,“读”和“背”成了两大法宝。此时此刻某些学生的“质疑声”无疑只能淹没在其他同学的读书声中了。只因独立思考的行为无法得到肯定,体验不到应有的成就感,最终许多原本有独立思考欲望的学生也会慢慢放弃。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主观世界的一种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索某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习和活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英语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积极主动、顽强执著地去思索了。
我们时常会在上课时发现这样一小部分学生,他们并没有积极思考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而是休闲着大脑,等待着别人的答案。这时,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原因:(1)我们所提的问题是否恰当。假如我们所提问题的难度过大或内容呆板平淡都有可能使学生对所提问题失去兴趣,无法激发出学生思考的欲望。(2)我们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是否单调。如果在让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总是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那就意味着每次全班学生中仅有少数学生有回答的机会。久而久之,一部分“被提问”频率不高的同学就有可能觉得教师所提的问题与己无关,懒于思考,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
那么如何做到“巧设问题”呢?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的问题难度要适中。
(2)问题忌呆板平淡,要新颖奇特。
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训练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笔者常常做的是:选一些简单、有趣的脑筋急转弯给他们。如在教授today、yesterday、tomorrow这三个单词之前,笔者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一个人一生只有三天,谁知道是哪三天?”学生愣住了。过几秒钟,一个成绩不太理想,上课很少举手的男孩竟然举手说出了答案。这多少让同学们有些意外。
(3)所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每一个不同的问题,选择哪些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应事先有一个大概的意向。因为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适宜度的问题。
(4)应多提开放性问题。
由于开放性问题答案多元化、不唯一,能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有助于学生思维广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采用多种问答形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变单一的问答为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抢答,小组抢答竞赛,学生互问互答等等,使更多学生有发表见解、回答问题的机会。这些活动既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
2.舍得放手,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一个人学会独立思考的过程,好比孩童学走路。大凡父母小心翼翼,舍不得放手的孩子,总是最后才学会走路的。所以,为了使我们的中学生尽早尽快地学会独立思考,教师要“舍得放手”,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对语言现象的观察与比较找出语言规律。
例如在教“very much”的用法时,笔者首先让学生用“very” 自由造句。学生造了很多句子: I am very tired .The bag is very big.接着就有一个学生说:“I very like eggs.” 笔者问其他同学:“Can we say so?” 然后把“I am very busy.”等几个句子和“I like eggs very much.”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尝试着比较异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笔者就问几个问题来引导他们思考。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零零星星地说出了very 和very much的不同,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very much” 的用法。
这种方法,比起教师直接教授,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有些教师认为这么做是浪费时间。但是由于这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己领悟到的,不容易忘记。而教师教授的语法规则,学生往往因为缺乏领悟而容易遗忘。正所谓“我听了,我记了,我忘了。”有人曾在对比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后得出:中国的学生学得多,悟得少,而美国的学生学得少,悟得多。学到的,由于没有经过充分消化吸收,需要时未必能运用自如;而悟到的,由于经过了充分的独立思考,已经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能运用自如。这也许就是美国基础教育最大的成功之处吧!
3.培养自信,引导学生独立思维
对于有些学生,仅仅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还是不够的。他们会像有些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摔倒了就赖在地上不起来,或试图从别处找到帮助。因为他们并不自信自己能否通过独立思考得到答案。因此,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是当务之急。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引起教师的关注、尊重和赏识。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是太理想的学生,尤其要给予适当的关注,比如,为他们设计一些相对容易的简单会话、问题及练习,让他们体会到“跳一跳,摘得到”的成功感,并经常鼓励他们。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就说上文提到的那个男孩子吧。那天他的回答令人喜出望外,笔者忍不住为他鼓掌,班里的其他学生也跟着鼓起掌来。从那以后,这位男孩的举手频率渐渐地高起来了,发言越来越自信,成绩也慢慢赶上来了。
学生进行了独立的创造性思考后,必定渴望教师、家长同学能了解和肯定他的成绩以满足他的成就感。他们需要我们及时的肯定和赞美。尽管他们的答案生涩、不完整、不完美,但是只要他们能坚持独立思考,总有一天,他们会使我们感到震惊的。所以教师们:别吝啬你的赞美。
4.鼓励质疑,培养独立思维能力
思——源于疑。学生在尝试独立思考后的结果不外乎两种:或理解,或疑惑进而产生疑问提出质疑。质疑设问是形成独立判断的前提,是创造的源泉。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笔者一般不会急于判定正误,而是会不动声色地进行追问,鼓励他们对于自己或同学的回答进行质疑和思考。例如:笔者曾给学生做过一道题:语法填空“Lucy,________ (go)to bed quickly. ” 有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说答案是“goes”。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这里是第三人称单数。于是笔者就将答案写在了黑板上。开始,学生一看教师写就虔诚地抄下,点头称是。然后,笔者一句“Is it really right ?”有人才发现上当了。所以,这时可以教育他们:“记住: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可能有意、无意给你错误的信息。因此,你一定要学会怀疑,炼就一双金睛火眼,识辨真伪。”为了培养他们的怀疑精神,笔者时常这样“耍”他们,也总有学生因为“似是而非”上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当的人已越来越少。
渐渐地,课堂上多了许多“小老师”,他们不仅会在课堂上对笔者的“口误”或“笔误”提出疑问,而且会对课本中的内容提出质疑。
总之,在美国人已把《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小学生的今天,培养我们的中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独立创造的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为了使我们的下一代不输给别人,给孩子们一片自由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尽快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飞翔吧!
陈安福. 1998. 中学心理学辅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黄全愈. 1999. 素质教育在美国[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