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云鹄《实其文斋诗钞》中作者之形象分析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游子百姓

徐 莹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黄云鹄《实其文斋诗钞》中作者之形象分析

徐 莹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实其文斋诗钞》是晚清著名文学家黄云鹄的诗歌代表作,该诗集主要作于作者在外为官期间,内容详尽,情感丰富。由于作者常年在外做官,很少归家,这些内容在诗歌中表现出来时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游子的形象。其次,在做官期间,黄云鹄勤力为民,关心民生疾苦,同情百姓遭遇,而被人们誉为“黄青天”。

形象;游子;“黄青天”

“黄云鹄(1819—1898),字祥云,又字翔云,蕲春青石岭黄大樟树人。黄云鹄出身贫寒,自幼勤学,1853年(清咸丰三年)会试中进士,先授刑部主事,后迁兵部郎中,因耿直得罪上司,贬为马馆监督。后放地方,历任四川雅州知府、成都知府、建昌兵备道等职。”①他是晚清著名的学者,一生著述甚丰,有多部著作传世,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实其文斋文钞》、《实其文斋诗钞》、《学易浅说》、《归田诗抄》、《粥谱》等。他的诗歌集《实其文斋诗钞》共六卷,基本都作于在外为官期间。

作者大部分的经历都是在外地为官的官场中度过的,虽然有妻儿陪伴在身边,但他远离家乡与母亲,这种经历让作者备受感慨,于是在他的诗中有许多表现这种客居他乡、怀恋故土与母亲的篇章,也因此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游子的形象。作者早年的身世也是很凄凉的,“高风卷庭树,日夜无休时。伤哉早孤子,闻之心暗伤。忆我先君子,力学多文辞。潜德不自曜,幸有苍苍知。如何方壮年,一去无还期。孤儿复难恤,尚赖母氏慈。”(《庭树》)从这几句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从小就只有母亲辛勤地将其养育成人。可是正所谓忠孝两难全,作者常年在外为官,能在家孝顺母亲的机会就非常少,于是作者经常因此而感到深深的自责。这在许多诗中都有体现,如“似言远游子,何事长淹留?”(《闻鸠》)再如“杜宇日夕啼,游子长脉脉。”(《清明前二日出游》)这种寓居外地的游子生活更是时常让作者有一股难解的孤独感与无尽的思乡之情,《上元夜感怀》写的正是这种孤独:“老母传书赋北征,今宵何处望神京?孤吟对酒难成醉,窗外团圞月正明。”每逢佳节应该都是团圆之日,亲朋好友相聚,其乐融融之时,可是作者却身在外地,也许没人陪伴,自己只能“孤吟对酒”,或许喝醉了就不会感受这孤独之感,可是醉也难,面对着天上的明月,想着远在千里之外的老母亲,月凉如水,也许那种凄凉就这样在作者心里扎了根。“佳节人鬼欢,吾身久为客。杨柳三春思,松楸十年隔。先人眷游子,望远老魂魄。”(《清明前二日出游》)同样是在佳节之时,值此清明,连鬼魂都应感到欢快之际,自己却只能隔着远远的距离寄去相思,也许在家的先人们也都在期盼着自己,只是遥远的相思只能让人老了魂魄。

这种孤独的悲凉又一点点的渗透进作者的内心,远离故土,在外为官,再加之当时的事态局势,官场争斗,这些都让作者备感世事艰辛,世态炎凉,于是作者开始感慨起自身之身世遭际。官场险恶,自己又经常受到他人的陷害,自己本是一介儒生,更是无心于富贵利禄,于是作者也经常会有一些挫败感,感慨无所建树、功名未就。“五十应问道,况乃过其一。茕茕四十年,于世竟何立。即事苦悠悠,抚忠深惕惕。翘首望前修,感奋始今日。”(《庚午生日感怀十三首》其十三)这是一个悲苦但却无奈的形象,在一个正好的年纪,本应有所作为,可是却于世无立,心情只有苦闷。“历禄无所施,坐愧糜官仓。时艰主方圣,资浅才非长。目鲜济时术,敢恨无舟梁。”(《寄荣凤楼》)作者说自己于世事无济,只能愧对朝廷的恩德,这里面虽不无自谦的成分,但作者那种愤恨、苦闷、自责的心情却无疑都传递出来了。

其次,“黄云鹄在四川为官20余年,勤政廉政,颇有政绩。在他眼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执法严正,不畏强暴,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黄青天’。”②“黄云鹄一生为官,而且是高官,薪俸自然不少。”③然而在其晚年辞官归乡后,却是家无余财,为了维持生计,在已是高岁之时还出任江汉书院和经心书院山长。正是这样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为我们塑造了青天父母官的形象。诗集中有许多的篇章都是写他勤政爱民,体恤百姓,心忧家国。“不祈官屡迁,但愿劳踪驻。边塞功勿邀,藏卫惠徐布。百蛮乐生成,列郡少愆误。上以慰君亲,下以育黎庶。”(《谒武侯祠》)作者不祈求功名利禄,但求能为百姓办实事,谋福利,希望百姓们也能得到更多的快乐。“拜别青郊涕泪倾,寻思与尔素无情。芙蓉江水悠悠去,未免心酸蓝柱荣。”(《有泣送者甚哀诗记其名》)则是从正面写百姓对作者的不舍与爱戴,更是突出了“黄青天”的形象。

具体来看,这类诗中表达了作者忠于职守,心忧百姓的情感。作为一代宿儒,黄云鹄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勤政爱民,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他渴求贤达人才为民谋得福利安康。起初,在被调往四川之时,雅州地处边远的地理位置、不安的社会氛围以及民风的落后还使得作者时时回忆在京为官的日子,可是在慢慢适应雅州的生活后,作者渐渐的和当地人民打成一片,能做到与民同乐,也许正是这种虽落后但淳朴的民风打动了作者,同时也使作者深深的感受到人民生活的不易,这种切身的体会也激励着作者去了解并帮助他们。“所愿官民同骨肉,永绥彝汉等孩婴。南瞻北望无穷意,羌水蒙山鉴此情。”(《去雅州留别僚属士民一律》)写的就是这种能平等对待百姓,与民同乐的和谐氛围。继而,作者更能忧百姓之忧,对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然后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化解百姓的忧愁。“泥滑滑,雨霏霏,蒲江道上行人稀。纤夫十步九头跌,舆夫怒骂纤夫泣。舆夫纤夫等辛苦,舆中人醒日初午。”(《蒲江道中》)写作者在途中见到的舆夫纤夫劳动的场面,作者还特地做了细节上的描写,把他们的动作、形貌简单却传神的表现了出来。他们是一些贫苦的百姓,做着最辛苦的劳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贫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另外,诗集中还有大量描写和农事相关的作品,特别是《喜晴》《喜雨》《闵雨谣》《试院祈雨》《微雨志喜》等寓意相关的诗歌,这些都是对作者忧心农事的最好表现。民以食为天,没有了粮食百姓也就活不下去,在面对百姓的切身利益面前,作者表现得比任何人都积极,粮食收成不好了,作者更是会责怪自己是不是没有尽好自己的职责而导致老百姓也受牵连跟着自己遭殃,百姓生活富足了,作者更是又比谁都高兴,真的是一个活的父母官形象。最后,在政事上,黄云鹄更是大公无私,在他担任四川盐茶道按察使之任时,“任职期间,发现一些不法商人,勾结官府,大搞权钱交易,草芥人命,导致很多冤案。他面对官场腐败现象,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秉公执法,为民请命,极力反对冤狱,得罪了当地权贵,让他难以为继,因而愤然辞官,携家眷返乡。”④由上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那颗赤诚的心,他心中所想的永远都是百姓的利益。

作为一名游子,黄云鹄不能时常在母亲身边尽孝,他会自责,同时他也感慨自身的遭际,会有忧愁,会有苦闷,但是他还是乐观的,在宦海沉浮中,他能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志向,保持自身的本性与生活的乐观。作为一位父母官,他心系人民,勤政爱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黄青天”的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这些情感在作者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而又至情至性的形象。

【注释】

①湖北省蕲春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蕲春县志.湖北科学社会出版社,1997:848.

②曾跃进,南东求.黄冈名师录(第1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151.

③叶贤恩.湖北廉吏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337.

④曾跃进,南东求.黄冈名师录(第1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152.

徐莹(1992.1-),女,汉族,中南民族大学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元明清方向。

猜你喜欢

游子百姓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潮细胞
游子
百姓在心中
走进百姓
游子归家
百姓看家“风”
游子新声
游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