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结构对策

曾 航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400000)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曾 航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400000)

从2002年至今,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然而大量的中小企业却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中倒下。大量中小企业倒下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这些中小企业自身以及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大多数中小企业均在内部控制方面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将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入手,通过研究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难题,对其展开探讨并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最后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难题提出建议及对策,旨在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内部控制;治理结构;内部审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主要是由企业全体职工、经理层、监事会以及董事会共同组成并加以实施,来达到最终内部控制的目标,以此来保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保证资产的完整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等目的。然而在我国中小企业之中,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以及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使得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严重失衡,因而在企业治理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最终束缚了企业的未来的正常发展,甚至某些中小企业会因此由于外部环境的小变化而倒下。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内部控制实施方面。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方面,据统计,只有30%左右的中小企业管理层认为内部控制作用很大,这就说明了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即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小企业并没有正确地认识到。主要是由于这些中小企业管理层的专业文化素养较低以及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而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往往会对企业的员工有一定的影响,这就使得这些中小企业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不重视。

(二)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方面,仍然有37%的中小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个人担任,说明了这些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尚未彻底的分离,管理层是否能作出有效的决策仍受企业所有者的影响和束缚。

(三)内部控制监督方面。为了能使企业内部控制发挥出其重要作用,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方面,企业应加大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然而据统计,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的中小企业占到了70%,所达到的比例已然超过了三分之二,没有对内部控制进行定期评估的也有61%,占到了半数以上。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尽管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然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专业文化素养仍然处于较低的阶段,思想观念也停滞不前,对于内部控制的意识甚为薄弱。他们普遍只重视眼前的利益,认为内部控制是无用之物,毫无意义,并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这些经营管理者的眼中往往只有生产部门,认为只有生产部门才能为企业带来实打实的利润,从而只重视企业生产,产品销量和企业的利润,一味地追求企业的利益,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较为轻视。即使有少数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重视内部控制,却也不能将其放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他们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

(二)岗位职责模糊。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层次结构比较单一,各个机构职能不清晰,企业员工也较少,故这些员工往往存在着身兼两职或身兼数职的情况,甚至还存在着一人担任两个或多个不相容职务的情况,不仅这些岗位不能够相互牵制,还存在着出现舞弊的可能性。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岗位职责说明含糊不清依然存在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之中,缺乏岗位监督,这就导致了企业员工出错或者工作失误后相互推脱的情况发生,也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本应有的重要作用。

(三)内部控制监督力度微弱。有效的内部监督不仅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正常运行,还能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内部监督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据统计,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内部监督系统,即使有一部分企业专业素养较高,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该部门的设立也只是挂着“空招牌”,并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质作用,其内部控制监督力度十分微弱,甚至为零。

三、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治理结构的不规范。完善的治理结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内部控制能够有效运行的条件之一,而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成长初期均为“家天下”的治理模式。随着时间推移,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管理层次,家族式管理愈发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企业的再发展。家族式企业最大的特点便是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不能完全、彻底的分开,这就导致了企业缺少职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即使有部分企业所有者意识到了职业经理人的重要性,但由于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职业经理人有时并不能独立地做出企业管理决策,很难实现利益分配的均衡,尤其是在内部控制方面,更会受到企业所有者的制约,使得其所作出的决策并不十分专业,具有的目的性只会让企业不能在职业经理人的领导下正常运转。

(二)内部审计职能缺失。我国的政府审计主要是针对大型的国有企业等,根本无暇顾及中小企业,而社会审计属于有偿审计,大多数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中小企业的态度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内部审计对于中小企业的内部监督来说,特别是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由于一味对利益的追求,导致了对内部审计的忽略,从而使得内部审计职能的缺失,造成了内部监督力度的缺失。首先,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大多为事后审计且其对象基本为企业财务资料,很少涉及到企业的其他方面;其次,由于大多中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并未完全的、彻底的分离,并且有可能由于企业所有者对于利益的追求而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的结果,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减弱;最后,由于我国经济起步较晚,引入内部审计的概念也较晚,并且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且资金较为匮乏,这就使得企业审计部门员工专业素质较低,甚至不是审计专业人员。

(三)风险管理意识不够。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自身以及经营方面的种种不容忽视特点,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对于风险管理意识的缺乏,对于风险管理并不重视,特别是一些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急功近利,把企业的利益看得太重,忽视了整个企业的治理以及风险把控。据统计,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在进行企业的管理决策时往往只根据企业管理者的主观意见来决定,这样不科学的决策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风险极大。即使一部分企业建立了风险分析与决策机制,但由于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健全再加上企业管理者水平较低和企业缺乏对风险管理全局性的把控,使得这些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普遍偏低,并未发挥出风险管理真正意义上的预警作用。

(四)缺乏企业文化。内部控制的实施与企业文化的建设息息相关,一个企业只有其特有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指导内部控制地实施与推进,而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往往不够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虽然这些企业也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却没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导致了企业员工散漫、缺乏对企业的信心的现象,而每个员工对于内部控制的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无疑是进一步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

四、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则可以从两方面来推进。一是中小企业应引进专业的职业经理人,使得企业的所有权以及经营权完全、彻底的分开,并且要完善企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职责,通过职业经理人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治理、企业重大决策通过董事会决定以及监事会全面负责来达到企业科学化、现代化的高效发展。其次,中小企业应加大其融资力度,不仅可以解决企业资金匮乏的问题,还可以改变企业产权结构的单一性,解决了大多中小企业“一股独大”导致的“独裁”现象。最后,应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比如董事会、监事会等,以此避免由于各职权交叉或过于集中导致问题。

(二)提高内部监督力度。通过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来提高其内部监督能力。一是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该部门必须为拥有独立审计权力的部门,不附属于企业的任何部门,也不受企业所有者的约束,以此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二是扩大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加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实现由事前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的转变,以此来避免由于内部监督力度不够所带来的风险。三是中小企业在招录审计人员时不仅需要扩大审计人员的数量,更需要注重审计人员的结构,要注意其综合素质,当今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审计人才。并且中小企业要建立内部审计知识的继续教育与再培训,建立考核制度,争取打造一支高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来辅助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中小企业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组织结构,该组织结构可专门设立,也可以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来组成该部门,但该组织结构的人员均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有一定的审计知识和财务知识等,以此来保证该组织结构发挥出其积极作用——在不影响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情况之下,为企业的正常运转以及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保障。其次,中小企业在选取财务分析预警指标时需要注意其选择的指标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其中科学性是指这些指标能够公正的、科学的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本质。全面性是指这些指标能够全面的反映财务风险的方方面面,不可有任何遗漏。而系统性则是指企业所选取的指标能够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可以有机地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为企业未来的决策提供一个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个有积极意义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其作用不亚于企业在运转时所需的资金流。然而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并不重视企业文化,但一个企业形成属于自身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还可以加强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企业的领导者应自身加强对于内部控制的学习,改变其观念,再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统一企业全体上下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现如今内部控制的现状入手,研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难题以及分析其背后的成因,最后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状况提出了以上四点建议及对策,旨在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推动其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1]吕凯风.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以獐子岛巨亏事件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3

[2]付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环球信息市场导报,2017,2

[3]易晓艳.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控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7

[4]潘婷婷.浅析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7.7

[5]陈玲.现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会,2015.8

[6]王瑞.安徽身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

[7]陈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旬刊,2017.2

[8]张大鹏.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7.5

[9]王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7.2

[10]尤笑治.浅谈制造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6.4

[11]胡楚玲.浅析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6.1

[12]高炜.论我国西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6.21

曾航(1996.5-),女,汉族,重庆璧山人,本科在读,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结构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探讨
对策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问题及对策探究
论结构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论《日出》的结构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