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品德问题及对策

2017-04-15黄闪闪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品德儿童农村

黄闪闪

(新疆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浅析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品德问题及对策

黄闪闪

(新疆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大量农民开始进城务工,继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其所出现的品德问题也引起各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品德主要有自私、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倾向,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农村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以及家庭德育的缺失,所以必须充分调动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多方的作用才能是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

留守儿童一词是由一张在1994年提出来的,当时是指父母在国外工作、学习而被留在国内的孩子。[1]这一现象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相关的重视,但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工业迅速成长,大量的农民开始进城务工,随之留守儿童这一问题也开始逐渐引起各方的注意。在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的众多的问题,品德问题因其隐蔽性不易被发现,但其所造成危害的长期性应该引起我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一、农村留守儿童品德存在的问题

1.容易形成享乐主义、奢侈浪费的倾向。由于生活所迫,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能和子女一块生活,所以在感情上他们会感觉对子女有一定的亏欠,这个时候他们往往采取物质和金钱的形式来补偿对留守儿童感情上的欠缺。那么这类补偿方法就会使留守儿童的零用钱增多,相应的留守儿童使用零用钱的自由度也就得到了提高,这种没有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轻易得到的财富会让留守儿童不懂得珍惜而乱花钱、奢侈浪费,在同学中因为自己零用钱多而盲目的摆阔气、讲排场。这种奢侈浪费,摆阔气,讲排场的陋习,很是轻易让留守儿童构成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2]

2.容易形成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倾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的农民的收入普遍增多,甚至出卖劳力的农民工比那些所谓的城市白领的工资还要高。他们通过自己父母收入的情况切身体验到没有学问也能挣到钱,这就在潜移默化中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了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这种观点让农村留守儿童对学习兴致不高,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造成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刚读完初中就辍学和父母一起外出打工,甚至有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接受完就早早的辍学外出务工,成为了我们口中的“农民工二代”。

3.容易形成自私的思想倾向。留守儿童多和爷爷奶奶一块生活,而祖辈容易对孩子产生溺爱心理,对孩子的要求不论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大部分都会给予满足。在平时的生活中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有什么好的都想要留给孩子,这样就容易留给孩子好的本来就应该是留给我的,这种自私的心理,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某一次最好的东西没有留给他,他就会感到自己应有的权利受到侵犯,大吵大闹一直到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才会善罢甘休,从而养成霸道自私的性格。

4.容易被不良现象所诱导。农村留守儿童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时期没有父母的陪伴教导,而年迈的临时监护人没有过多精力关注孩子的精神问题,而其他的临时监护人又面临着轻不得重不得的尴尬局面。在这两种情况下,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缺少必要的管束和引导,又因为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年龄还偏小没有一个很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误入歧途。

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品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有了一个快速的增长,可是相伴随经济的快速成长也呈现了良多问题。譬如拜金主义、个人中心主义、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封建迷信等不良思想泛滥,这些错误思想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严重阻碍了留守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3]

2.农村教育和管理力量薄弱。农村由于贫穷落后的条件,在很多时候不能够吸引优秀的教师资源,造成教师资源短缺,正是由于这种教师资源的短缺,农村学校往往很少配备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老师,而多是有其它学科教师代替,这些课程的老师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训练,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没有办法准确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行为上的需求和特点,不能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引导,这必然会让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效果大打折扣。[4]

3.父母角色缺失,亲子关系失调。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对儿童道德观念,价值观点,行为习惯的构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农村留守儿童在他们需要父母引导和教育的时期,却缺少了父母陪伴在身边,这样亲子间的良好互动缺失,情感需要不能够得到满足,就容易让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出现某种偏差和缺陷,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和压抑。[5]

三、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品德问题对策

1.发挥政府政策在农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民外出打工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在农村务农时的收益,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大量的农民才进城务工。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更多的政策让更多的农村项目能够得到扶持。让农民在家中或附近地区就能够获得就业机会,这样父母就有了陪伴孩子的机会,这对解决留守儿童的品德问题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

2.转变学校教育理念,发挥学校的积极引导作用。学校要扭转既有的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提倡智育和德育并重,将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品德素质贯彻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学校积极的品德教育来弥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并且学校要主动增强和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特别是对品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校要安排教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积极与留守学生进行交流,有选择的进行心理引导。

3.教师工作要做到更细、更全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必须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教师可以建立学生档案,登记学生基本信息以及学生父母的联系方式、工作地址、单位等,以便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品德、行为方面进行指导。其次,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这时候老师就要经常开展班级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同学们的友爱和老师的关爱。[6]最后,老师要积极学习留守儿童相关的心理知识,以便能够在留守儿童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相关的疏导。

4.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重视家庭品德教育。如果留守儿童父母因为客观原因不能带子女到自己的务工地一起居住,则要尽可能的使父母单方可以与子女在家中生活,如果迫不得已同时外出务工,也要与留守儿童多联系,减轻留守儿童心理的孤独感和父母不在身边的无助感。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品德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它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充分协调和调动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力量,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品德问题的研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茁壮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曲凯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回顾与前瞻[J].青海社会科学,2009(6):49-52

[2]廖鸿冰.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7):19-21

[3]卢明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不佳的原因探析及对策[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3(4):51-53

[4]苗小强,李淑霞.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研究综述[J].传承,2010(5):157-159,162

[5]凌小萍.留守儿童德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究[J].经济师,2008(5):55-56

[6]王洪杰.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策略浅议[J].新校园,2015(9):174

黄闪闪(1994-),女,河南周口,新疆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品德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论茶的君子品德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