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4期
关键词:基层单位档案室档案资料

(重庆市南岸区委党校 重庆 401336)

当前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李飞

(重庆市南岸区委党校重庆401336)

档案是过程的记忆、岁月的见证、历史的回音。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工作的基础,在构成整个社会的科学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历史、现实诸多原因,在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以笔者所在城市基层单位为例,对当前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问题;对策

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体系已经逐步形成并且不断自我完善,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国家档案体系细胞的基层档案工作,其档案收集和整理程度与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体档案体系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下面以笔者所在的城市基层单位为例,试分析探究出当前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档案意识不够强。档案意识是指人们通过了解档案、认识档案、建立档案,从而学会充分应用档案这个重要的信息资源。笔者调研了37个基层学校、所、站的档案工作,发现有56%的单位领导不知道有《档案法》这部法律,82%的单位没有对《档案法》进行学习宣传贯彻,有一句俗话说得好,“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领导的档案意识直接反映和决定着一个单位的档案管理状况,领导档案意识强,则人、财、物的基本保障不成问题,单位的档案工作就科学规范;领导档案意识缺乏,缺员少编、经费匮乏、管理混乱等情况就屡见不鲜,不仅影响档案工作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更对单位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后果。

二是档案队伍不专业。基层单位由于事情繁杂,加上体制的原因,本身编制就比较紧,所以绝大部分基层档案管理员是兼职的,再加上档案管理工作本身要求沉心静气、精细严谨,其考核、晋升通道狭窄,很多干部职工都不愿干,即使在岗,也一身多任,往往被其它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占去绝大部分时间,对档案管理往往身有余而力不足,基本上没有时间去管理或整理本部门大量的档案资料,有时也只是应付而已。笔者在调研中发现,37个基层单位,兼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就占了92.3%,真正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的不到3.5%,还有一部分是后来转岗,通过教育培训对档案工作才有所了解、逐步上手。

三是档案设施不完善。合格的档案室,是保障档案安全保管、有效利用、功能发挥的基础。笔者在走访中,只有43.1%的单位有标准规范的档案室,大部分基层单位的档案室建设简陋,其档案柜陈旧老化、通风性能不好、防虫防霉设备不配套等,个别单位受条件的限制,没有建立综合档案室,而是与办公室合为一体,既影响正常办公又影响档案管理。更重要的缺憾是,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居然有89.3%的单位档案室没有配备必要的电脑、打印机、监控器等必要设备,还是传统的纸质化档案留存方式。

四是档案收集不完整。现代信息化社会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标准的要求,比如单位重大会议、重要决定、重要公务活动的照片、录音、录像带等,与纸质记录同样是重要的档案资料,需要及时归档,但很多基层单位认为只有上级红头文件、单位重要会议纸质记录才是档案,致使基层单位档案资料不完整,严重影响了档案资料的完备性、齐全率。以声像资料为例,在调查中,有57.4%的基层单位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带等,长期在个人或科室内部保存,根本就没有想到移交档案室保存,更加之部分单位档案室根本就没有声像档案的必备保存条件,档案不齐全不完整的状况就更突出。

五是档案制度不健全。很多基层单位业务学习、人员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比较齐全,执行得也比较到位,但调研中仍然有10.4%的基层单位没有制定专门的档案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照抄照搬痕迹明显、缺乏接单位地气的针对性;有28.6%的单位虽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却流于形式,执行不力的情况比较明显,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档案室文件资料堆积如山,个别单位甚至3-5年才整理一回档案;档案室管理不严,单位其他干部或闲杂人员可以随意进入查找资料和借阅档案,借出的档案又不履行严格手续,有借无还时有发生,时间一长档案资料就杳无踪迹。

二、对策思考

一是教育培训,提升档案重要性认识。档案是一个单位或个人历史的真实、全面的反映,其重要性勿庸置疑,但与基层单位的经济、民生等工作相比,仍然免不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为此,有必要以《档案法》的学习宣传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以及单位员工档案知识的教育培训,因为档案工作的专业性要求比较强,可以考虑采取讲授和观摩学习相结合、课堂讲授和外出学习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形式,并逐步向亲自体验、亲自动手过渡,从而提升单位档案管理、收集、整理的规范化水平。同时,基层单位要善于争取上级对本单位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积极营造档案工作的氛围。

二是多措并举,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档案工作专业性强,应尽量安排或适当招聘一些档案知识扎实,又懂图书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充实进档案管理工作者队伍,当然这是最好的结果,但考虑到编制的限制,在某些基层单位可以考虑运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安排一定的事业编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甚至可以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予以解决。对于解决编制确实困难的单位,有必要在现有人手的基础上挖掘潜力,可以考虑选送热心档案事业的员工参加专业培训,重点学习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保管与保护、档案利用与编研、专门档案管理等档案专业基础知识,促使其转变、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档案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大投入,提升设施标准化程度。档案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有赖于政府投入。基层单位在使用经费的时候,有必要把档案工作经费纳入专门的预决算范围,个别基层单位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要注重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好规范化的综合档案室,购置必备的档案柜,搞好通风、采光、防盗、防虫、防潮、防火等配套保护措施,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添置空调、电脑、扫描仪、监视器等设备,进一步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确保档案资料不丢失、不损耗。

四是借鉴吸收,健全档案规范化机制。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是一项综合性强、系统复杂的工作,不是一、两个档案员想做就能完全做到的,只有树立全员档案意识,建立起相应的收集、交付、整理、保管、使用机制,才能使档案工作规范有序科学运行。比如,在区域档案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方面,可以建立半年通报、全年总结的定期会议机制,及时通报反馈区域内基层单位档案动态管理建设信息,以协调统筹、督促解决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在单位内部分工合作机制建设方面,资料交付、核查验收、归集整理,必须有一个围绕档案工作责任落实的清晰时间表、路线图,并且这些责任要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头身上,确保工作不出现疏漏。

五是考察考核,提升档案整体化水平。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基层单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边缘化的状况,鉴于此,区(县)级相关考核督查部门、档案局有必要将其纳入对基层单位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范围,比如在基础设施、队伍建设、宣传氛围等档案工作的重要指标方面设定统一的基准分,对那些档案工作氛围浓厚、设施完备、创新工作的单位及个人给基础分或进行加分激励,而对个别完成任务不及时的单位和个人,比如档案完备率不达标、基础设施滞后等进行扣分警示,从而进一步规范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提升区域内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质量。

李飞,男,中共南岸区委党校讲师,现任南岸区委党校教务科科长,曾获评国家级专项课题先进实验教师,南岸区党委政府表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其撰写的论文、调研文章多次荣获重庆市纪检系统、党校系统、教育系统征文奖励,有10多篇文章公开发表。

猜你喜欢

基层单位档案室档案资料
勘测设计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探讨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创新
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探析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单位政工人事工作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论政府信息公开下的机关档案室开放利用服务
高校档案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简述基建工程档案资料的科学化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