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研究
2017-04-15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实验小学黄聪聪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实验小学 黄聪聪
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研究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实验小学 黄聪聪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游戏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英语的课堂上。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游戏的种类,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应用现状,并分别从明确游戏规则、应用面向全体学生的游戏以及重视对教学游戏的评价几方面,提出有效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信息技术环境;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研究
前言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的英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我国小学的课堂上,英语、语文和数学成为并列的必修课。但是在英语的实际教学中,置身汉语环境下的小学生会觉得学习英语十分困难,而且小学生无法长时间维持注意力,缺少新意的英语教学模式就很容易导致小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小学英语教学的现有模式,寻找更适合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
1.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游戏的分类
1.1 反应型游戏
反应型游戏是指通过接收英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动作的游戏。它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根据听到的英语做出反应,如:指图片、涂颜色、画图形等;第二类是听问句进行抢答的游戏模式,可用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并且可以提高学生掌握单词和句型的能力。
1.2 角色扮演型游戏
理查兹博士曾指出,英语教学中每一个句子都代表着一个场景,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语言、动作、表情以及神态来准确无误地表现出相应场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英语通常在对话练习时,会选择学生分别扮演课本中的对话人物,搭配适当的表情和语气展现课文中的情景,训练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自然地说英语,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1.3 集体协作型游戏
集体协作型游戏通常以学生的小组合作为主体展开,主要包括小组竞赛性游戏与展示学习成果的合作游戏。在集体协作型游戏中,任课教师首先将班级内的小学生进行分组,指导每名小学生在游戏中分工合作,有助于培养小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例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情景剧进行表演,小组内的各个成员会分别负责整理剧本、旁白、道具与演员等工作,下一次需要情景剧表演时,互换小组成员的分工,使每一个参与游戏的成员体验到不同角色带来的乐趣。
2.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应用现状
2.1 游戏规则模糊,对词汇和句型的训练有限
目前,在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在游戏开始前只介绍游戏的玩法,不说明每个游戏的奖惩规则。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在玩得兴奋的时候难免会扰乱课堂纪律,教师不得已需要暂停游戏,整顿课堂纪律,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没玩尽兴,而且也没学到知识,课堂上的时间就这么浪费了。除此之外,游戏教学还体现出由于游戏形式复杂、游戏不易操作等导致的小学生对词汇和句型把握不到位的现象发生。拿“欢乐传声筒”这个游戏举例来说,教师常常将学生随机分成多组,看哪组可以最先完成单词的传递过程,在单词的传递过程中教师作为游戏裁判,很难有时间与学生交流,纠正他们不准确的发音,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速度上,没有巩固学生对于单词的把握。
2.2 游戏的参与面窄,优等生是游戏的主要参与者
据不完全统计,通常一个班级中只有25.4%的学生经常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游戏,38.1%的同学偶尔参加,而余下的一部分同学几乎从不主动参与任何游戏活动,积极参与游戏的学生通常是班里学习成绩较好、学习英语积极性较高的同学。而一节课的时间很短,许多教师会为了节约游戏时间,得到较好的游戏效果,选择优等生来参与游戏过程,忽视了其他同学的兴趣以及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在教学实际中没有注意到游戏的参与范围。
2.3 游戏过程中缺少游戏评价环节
现如今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普遍忽视了游戏的评价环节,这种情况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一是对时间把握不准确忽略了游戏的评价;二是在起初决定采用游戏教学的时候,根本没想过做游戏评价;三是即使做了游戏评价,可是评价的内容空洞,缺少激励性评价。这就导致教师难以捕捉评价对于学生学习的反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3.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英语游戏教学质量的方法
3.1 明确游戏规则,应用具有语言性的游戏教学
设计游戏环节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游戏的目的,确定游戏中要训练的词汇、句式等,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明确教学目标之前,教师可与同事共同商议,选取符合课堂内容的游戏种类,之后对游戏的细节进行精心设计,在落实细节的过程中也可以选取几个学生进行排练,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对策,保证教学游戏的可行性、趣味性及科学合理性。其次,要强调游戏的规则,运用合适的奖惩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在游戏开始前,教师要向小学生们解释本次游戏的目的、规则、要求和奖惩情况,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中英结合的方式,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清楚讲解的内容后再开始游戏。但一定要保证游戏的规则公平合理,并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否则很难保证游戏教学的效果。例如:在一节江苏无锡的小学英语课上,教学目标是“What’s this? It’s a dog/pig/cat.”教师于是设计了一个“guessing game”,让同学通过分辨声音猜动物。可是这次的游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们一听到声音直接说出了动物的名字,完全没有使用到教学目标中的英语句式,显然这个游戏设置是失败的;而在另一个班级,他们课堂的学习目标是“Thank you very much”,这个教师则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小学生们互送礼物的游戏,学生们在收到礼物之后,自然而然地用英语说出了“谢谢”,达到了教学效果。
3.2 应用面向全体学生的游戏教学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该以“面向全体,体验参与”为理念,设计的游戏应具有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注重个体差异、层次不同等特点,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给每一个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以南京市白云园小学的一节英语课举例,他们这节课的课题是“shopping”,教师在游戏开始前,通过对教室的精心布置,使教室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型商场,商场内还分为不同的采购区域,而且教师给每个同学布置了不同的任务,游戏一开始,学生们便纷纷根据教师的指示去不同的采购区采购所需商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3 重视对游戏活动的评价
完整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六个环节:游戏准备环节、游戏介绍环节、游戏示范环节、进行游戏的环节、游戏结束以及游戏评价环节。每一个游戏环节都影响着游戏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且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游戏的评价环节,在每次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对所有参与游戏的学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以及学生们在游戏中收获了哪些知识与经验,摸清学生在掌握哪些知识时存在障碍,不时给予学生鼓励。教师在对游戏进行评价时需注意,不同的评价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评价效果。例如,在某市三年级的一堂英语课上,教师总结了课堂上参与游戏同学的表现,可是却在最后问同学们:“有哪位做错游戏的同学愿意告诉大家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给其他同学一个警醒?”在这种评价下学生们会感觉到难堪,觉得学习氛围压抑,最终导致失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质量进行了具体的研究。通过明确游戏规则、扩大游戏参与面与及时的游戏活动评价这几方面可有效提高游戏教学的质量。由此可以看出,未来的小学英语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语言性、整体性、完整性这三大原则,提高课堂中教学游戏环节的教学质量,调动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让课堂中的游戏环节有存在的意义。
程彩云. 2016. 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的调查研究[D]. 河南大学.
王霞. 2015.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教学个案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张弛. 2015.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