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模式在初中英语听力中的应用
2017-04-15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段梦瑶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段梦瑶
听力教学
相互作用模式在初中英语听力中的应用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段梦瑶
听力理解属于外语学习中的四大技能听、说、读、写之一。教师们只教会学生记忆,却没有教会他们怎么去听、怎么解决他们遇到的听力问题。研究发现,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交互模式在听力教学中最有效。
听力理解;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交互模式
1.研究背景
听力理解是以交际为目标的学习中的首要教学环节。听力能力就是听力理解,是指可以识别和理解别人说的外语。这个过程涉及理解说话者的发音、语法、词汇和意义。英语听力教学一直存在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在听力材料中,如果没有听不懂的单词、词组、语法,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材料内容。因此,在上听力课之前,教师总会用很长的时间去教会学生在听力材料中可能会出现的难词、生词、长难句、重读等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反复听材料,紧接着进行听力练习,直到学生做对全部题目。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教学方法确实有好处,但是很多学生在没有其他语言知识难度的情况下,还是无法真正理解某些听力材料(陈佳2008)。
在日常生活中,听力比其他的语言技能重要得多(Weaver 1972)。因此,探索寻找适合中国初中生听力课堂的教学模式尤其必要。
2.听力理解的三种模式
2.1 自下而上模式(The Bottom-up Model)
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堂,一般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自下而上模式强调,音素单位组合在一起构成词,词又构成词组,词组构成句子,句子构成整个意义篇章。学者把这个过程看作“听者是磁带录音机”,因为他们认为这个过程中,听者在按顺序地吸收和处理信息,就像磁带录音机一样:音、词、词组、句子。
但是,如果仅从语言知识的角度对复杂的听力理解过程进行解释,显然是把这个过程看得太简单了。很多学者提出,学生在进行听力时,即使语言问题得到了解决,也不一定对文章的主旨大意有清晰的把握。因此,仅仅采用自上而下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2.2 自上而下模式(The Top-down Model)
自上而下模式是指听者用自己的背景知识等对听力材料进行预判和分析,从而理解所听到信息的过程。该模式在听力理解教学之前不是基础知识的讲解,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组织学生对所要听的材料内容进行预测,了解听力内容发生的环境。比如,教师上课前可以先给学生们播放一段视频,这个视频是关于本次听力课的内容的,然后让学生们分别说一下对这个视频的了解。这种模式的理论来源于图式理论的内容图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激活图式。然而,这种模式又过分地强调了背景知识和图式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在听力材料中的作用。
2.3 交互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式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把两者结合起来的交互模式就变得很受教师的欢迎。交互模式最早是由Rumelhart(1977)提出来的。交互模式强调对以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
交互听力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对于一则听力材料来说,所包含的不仅有语言、语音层面上的困难,同样有背景知识的影响因素(陈金诗 2011)。Adams, Anderson& Durkin(1978)发现,会学习的人在理解的过程中同时使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达到更好的效果。
3.交互模式在听力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听力过程分为听力前(pre-listening)、听力中(while-listening)、听力后(post-listening)。交互模式和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就是增加了自上而下的教学环节。该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
3.1 强化学生的语言知识
有效的听力理解取决于学生对读音、语调、词汇、语法等各方面知识的掌握。学生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
受学校的唯升学率标准影响,部分对绘画没有兴趣或者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学生,由于文化成绩不好而被动学习美术。这不仅影响到学生未来职业道路和个人能力的发展,对于中国民众艺术水平的提高也是有负面影响的。
(1)语音
要理解语句,首先需要识别、理解组成语句的单词,这是听力理解的基础。而学生对语音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理解能力的高低。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音标、重读、连读等语音方面的训练。
(2)把词组视作学习和运用语言的重要单位
英语中多是词组形式出现,词组的搭配又千变万化。同样的词,不同的搭配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意义,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因此,教师应该多教授一些固定的搭配。听力理解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在试图一个一个单词地理解材料,而不是划分成词组意群地去理解,这样不利于他们整体理解内容。
(3)关注词组的文化内涵,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
英语文化随着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符合时代的新鲜的词汇和新的意义。英语词汇的不断丰富也跟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有很大关系,比如 tuhao,dama 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补充一些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听者按照句子的意思对句子进行加工,把它们划分成不同的模块,这样可以方便他们记忆。因为听力过程中需要学习者记住刚才听到的东西,所以记忆方法显得特别重要。比如,听到 not only… but also… 时,能够立刻理解成“不仅……而且……”而不是“仅仅”,这样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激活图式,唤醒、培养学生的预期意识
(1)题目激活图式
教师可以在进行听力练习之前给学生看看听力的题目,让学生先读题,然后推断出听力的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样学生心里会有一个预设,并随之激活之前关于这方面信息的图式。比如,听力题目是关于旅行的,学生脑子中就会出现与旅行相关的内容,如交通工具、花费时间等,在接下来的听力练习中便能比较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2)激活词汇项目
学生在读题时,自然会读到词汇。根据词汇,他们也能激活图式。如此一来,他们在听听力的时候便会更加专注,更加高效。
(3)通过导语激活学生的形式图式。
听力中的导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预判和抓住重点内容。比如听到“接下来你会听到一段关于台风的新闻报道”,学生会根据自己对新闻报道一般话语的了解来控制听力注意力。
4.结论
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它只会拉低学生们听力的速度,并且不能从整体文章理解听力材料。而只使用自上而下的模式又会忽略对学生的基础语音词组知识的训练,没有良好的语言知识基础,也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鉴于此,结合两者优点的交互模式是最有效的。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尝试,找到适合学生的活动,掌握最合适的方法。
陈佳. 2008. 听力理解的交互模式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10(3).
陈金诗. 2011. 自主学习环境中的交互式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教学——基于语料库的语篇信息教学实践[J]. 外语界(146)5:31-39.
Adams, M. J., Anderson, R. C., & Durkin, D. 1978. Beginning reading: theory and practice[J]. Language Arts(55):19- 25.
Weaver, C. 1972. Human listening: processes and behavior[M].New York: Bobbs-Merr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