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语法教学任务,让语法引领听说
——中考改革下英语语法教学新视角

2017-04-15广东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中学陈小平

疯狂英语·新策略 2017年5期
关键词:形容词语篇重构

广东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中学 陈小平

课改进行时

重构语法教学任务,让语法引领听说
——中考改革下英语语法教学新视角

广东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中学 陈小平

2016年,广州市实施中考英语改革,突出对语篇阅读、听说能力与语法项目的考查。语言测试反拨课堂教学,为此,我们通过整合、重构教材中的语法教学任务,夯实语法基础,培养学生语篇构思能力,让语法引领听说,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科素养。

中考英语;重构教材;语法教学;听说训练;学科素养

1.中考改革下语法与听说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各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英语作为语言学科的教育越来越趋向于交际应用,为了适应社会需要,2016年,广州市中考英语大幅度改革,从考试形式、题型分布与分量分配来看,突出对语篇阅读、听说能力与语法项目的考查。与往年相比,在重视语篇阅读的基础上,更体现对语法知识与听说能力的重视。一方面,语法考查不再以单项选择形式出现,而是以语篇为载体的语法填空题考查,而且在完形填空和书面表达中也考查了语法应用。可见,中考改革后,英语语法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法知识, 更要在语篇情境中活用起来。另一方面,2016年实施中考英语听说考试,从题型和考试形式看,听说考查是重磅,占分量40分, 占总分比27%,与阅读理解并齐;而且作为首考部分影响着学生对中考的全局信心。为此,我们从中考英语考查的热点与教材编排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学情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语法教学中创设听说交流活动,让语法与听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英语教学更贴近中考改革的需要。

2.语法教学的意义与现状

过去,一提到语法课,大家想到的都是平淡无味的理论讲解, 与听说扯不到一起。中考改革后,听说是语言考查的主攻点,也是学生的弱点。而作为语言,语法与听说从不分家 ,语法是进行听说活动的基础。事实上,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具有性、数、格、时态等概念,对于母语是汉藏语系的初中生来说,如果没有适量的语法知识支撑,只靠语言体验掌握这些与母语差异极大的概念,必定事倍功半。已经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在交际活动训练同时,让学生注意语言的形式,与只重交际不重形式,或只在脱离语境的语法课上才重形式相比,其效率要高很多(Spada & Lightbown 1993)。日常交际生活中,人们交流思想时,往往要说多句话,这些话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应该是有中心、有层次、有关联的整体,即成段表达。Widdowson(1978)指出:外语教学要在语段中使用语言才能培养出交际能力。因此,词汇、语法操练要尽量设计在语段中进行。这样才能体现语言的活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成效。

3.重构语法教学任务的必要性

目前,广州市使用牛津上海版英语教材,该书简化语法知识,倡导通过句型理解和操练掌握语法,建议一线教师少讲多练,鼓励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发现、归纳总结语言知识和规律。从现行教材的编排内容看,每个单元以话题为主线,开展听、说、读、写教学任务,语段练习明显不够,所以我们整合、重构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当堂教授的语法知识造句组段,是势在必行的。俞红珍(2006)认为,由于每个教师面临的情景不同,而教材是固定的,因此要调整教材以适应情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教学材料进行修改、调整、补充或重构,赋予教材新的意义。另外,实践证明,一个会骑单车的人,时过十年或二十年,一拉起单车就会骑, 那是因为他体验过骑车活动,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理论。可见, 体验学习是最直接和记忆最深刻的途径。同样道理,学生若能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语法,必定事半功倍。因此,重构语法教学任务,创设实践活动,运用语言知识构思片段、引领听说是语法教学的新出路。近期,我们在语法教学中尝试:重构语法教学任务, 让语法引领听说。

4.语法教学实例

下面是笔者在语法教学中的一个实践案例——重构语法教学任务,让语法引领听说,教学内容是上海牛津版七年级上册 Unit 4 Grammar,在此与大家共享。

4.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四季”(seasons)为话题,以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和人们常见的活动为主线。在阅读(Reading)板块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景象和人们常见的休闲活动,基本懂得谈有关季节话题的文段。本单元Grammar 的教学任务是学习形容词的用法, 教学内容较多、包含A、B、C三部分知识点:

A. Using adjectives before nouns.

B. Using the adjectives after the verb to be

C. Adjectives with it is and to + a verb

句型:It’s + adj. + (for / of )sb. + to do sth.在阅读课文中出现过几次(如下a-d),学生对此句型有所了解,但有待加深和巩固。

a. It is exciting to take a trip in spring.

b. It is nice to eat ice cream in the hot weather.

c. It is nice to go on a picnic at this time of year.

d. It is interesting to make snowmen.

4.2 整合、重构教材

我们在整合本单元教学任务时,把教材重构成几个板块:阅读、听说、语法与写作,并注重各板块在语言输入与输出教学活动中互相渗透与促进。在重构语法板块教学时,坚持做到:(1)复杂的语法简单化,深入浅出让学生接受。(2)利用阅读课文与听说材料作为语法教学活动的信息源。如:在阅读理解与听说板块的学习中,学生已输入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大量词汇和信息,为语法教学与文段构思的输出环节搭建平台,做好铺垫,同时也巩固、深化和提升了单元主题。

4. 3 创设教学活动与课堂实操

[活动一]:预测基础,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

活动形式:小组比赛(group game),让小组在限定时间内合作,写出以下类型的形容词,按数量计分。

(1)天气:snowy, rainy, windy, cloudy, sunny

(2)其他:tall, short, long, high, fat, far, cute,lovely, funny, interesting, exciting, interested, excited,blue, safe, important, large, beautiful, useful, helpful,colorful, tasteful, dangerous, delicious, western etc .

小结:在阅读版块,学生学习了大量表示天气的形容词,他们对此项比赛活动兴趣很浓,信心倍增。根据学生写出的词汇,了解他们对形容词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教师顺水推舟导出形容词的概念,即:形容词可以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形状、大小或数量的词,并根据所写的形容词进一步拓展名词转化形容词的几种方式,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拓展:

(1)名词后加y(一般是天气的形容词)

(2)个别名词后加ly,注意它们虽然形似副词,但其实是形容词(friendly, lovely, lively,lonely)

(3)通过加某些后缀,如-ing, -ed, -ful, -ous,ern 等

[活动二]:体验学习新知识

教师让学生从身边或周围的实物中找形容词,然后开展仿例说话、口头接龙、仿例写句和转传句子等活动,并作相应的小结与拓展,有效完成A、B、C语法知识点的学习。

A 例:a cloudy day, a red apple, a funny story

活动形式:仿例说话;小组仿例构建短语进行口头接龙,限时按量计分。

小结:形容词 + 名词 ( 定语 )

拓展:不定代词 + 形容词(后置定语)

Eg.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B 例:It is sunny. The leaves turn green.

活动形式:仿例写句;小组在限定时间内一起在本子上写句子,然后投影评比,按正确的数量计分。

小结:连系动词 + 形容词(表语)

拓展:连系动词/ 感官动词:be, get, turn,become, look, taste, smell, sound, feel等,后面跟形容词作表语。

C 例:It’s nice to make friends with you. 句型结构: It’s + adj. + to do sth.

活动形式:句子接龙;各小组模仿以上句型造句,派一个代表到黑板上写出一个句子,然后代表选出某一句在本组以接龙形式悄悄转传,看最后的同学能否接得上完整的句子, 成功小组得分。

小结:句型: It’s + adj. + to do sth. 做什么是怎么样的。

拓展:

(1)否定式: It’s (not)+ adj + to do sth. 做什么(不是)怎么样的。

(2) It’s + adj + (for/ of) sb. + to do sth. (对于某人来说),做什么是怎么样的。

区别for / of : 当前面的形容词是描绘人的性格品质时, 用of,其他(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的形容词用for 。

(3)补充描绘人的性格品质的形容词:friendly, kind, patient, careful, careless, polite, impolite,wise, clever, smart, stupid, silly etc.

Eg.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offer the seat to the old man on the bus .

在以上学习活动中,语法知识点难度层层推高(词—短语—句子),课堂活动也步步深入(活动—小结—拓展),但学生却乐而不疲,激情满怀,因为他们不再当填鸭式教语法的接收器,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起设计、引导、点拨和评价作用。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个性特长,这种体验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语法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活动三]:文段组建与口头表述

为了把零碎的语法知识在语篇中活用起来,教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用以上所学的语法知识,结合阅读课文材料组建关于对季节认识的文段,并就文段提出几个问题做听说交流活动。在此,教师按照听说考试的标准,指导说者与听者的互动任务。如:说者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和流畅性等;听者要认真听取、速记相关信息和抢答问题。下面是同学们的一篇文段作品(横线标注部分为语法知识):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I like autumn best.Because it is a special season. The leaves turn brown,red and yellow. They look beautiful. The weather is cool and dry. It is nice to go on a picnic. The fruits are getting sweeter and sweeter. They taste delicious. It is healthy for us to eat all kinds of fruit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lso interesting. It is exciting for children to eat moon cakes and enjoy the full moon. Moon cakes are round and sweet. They look like a round moon.My family always get together on that day. We are all happy. Autumn is my favorite season.

听选信息和回答问题:

What do people do in the season? (have a picnic/go swimming / make snowmen )

What’s the weather like? ( hot and wet / cool and dry / cold and snowy )

Which season does the speaker like best?(Autumn.)

Is it exciting for the children to eat moon cakes?(Yes, it’s. )

When do the family always get together? (on the Mid-Autumn Festival )

本文段内容围绕本单元的阅读主题,综合检测了学生对本单元阅读输入的效果,五个问题是按照中考听说考试题型设计:听取信息(听选信息与回答问题)。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在写作、口述与倾听过程中,进行了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训练,不但巩固语法知识,训练听说技能,而且深化单元主题,综合提高学科素养。

5.结语

总之,重构语法教学任务,让语法课引领听说,使语法教学更具特色:学生在文段构思中夯实写作基础,在口头表述中训练听说技能,在体验学习中增强学习兴趣、信心与动力。这种语法教学更灵活、更综合、更实效,既促进语言的发展运用和让中考改革应试取得卓越的实效,又有利于培养、提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获得最优化的整体教学效益。这是中考改革下语法教学的新路径,为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视角。

俞红珍. 2006. 论教材的“二次开发”——以英语学科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

Spada, N. & Lightbown, P.M. 1993 How language are learned[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iddownson, H.G. 1978.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猜你喜欢

形容词语篇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认识形容词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形容词找家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形容词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