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奥尔夫教学提高小学生核心音乐素养
2017-04-15厦门市集美区内林小学福建厦门361000
吴 珏(厦门市集美区内林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0)
运用奥尔夫教学提高小学生核心音乐素养
吴 珏
(厦门市集美区内林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0)
文章通过对小学生音乐课堂实践研究,参照有关学生核心素养基本框架要求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学生最喜欢的音乐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提出自己在运用奥尔夫教学一些思考和建议。文章共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学生核心素养出发,介绍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状和问题;第二部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三方面——“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造”出发,结合案例阐述奥尔夫教学法在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具体运用。
奥尔夫教学;核心素养;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造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明确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1]其中强调了审美情趣的培养: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音乐课程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教育的基本方式应该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学生应学习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乐曲;应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来参与音乐学习;音乐课堂应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和情境,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听觉和视觉环境,实现以“审美为核心”,实施“以人为本”的音乐教学。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多采用口传心授、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被动的接受审美认知,忽略了通过感官获得感受的审美体验。
一、传统音乐课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案例1:在欣赏《会跳圆舞曲的小猫》音乐中,要求学生听到喵叫声时表演会跳舞的小猫的形象,完整聆听后告诉学生音乐分为三部分,主要描写小猫在跳圆舞曲的样子,让学生跟着教师随音乐再跳一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听着音乐,模仿教师做动作,对音乐的行进及主题特点缺乏自己的感受和认知,无法深入感受音乐特点。
案例2:在感受新疆歌曲的切分节奏时,通过出示切分节奏图谱,告诉学生这是切分节奏,让学生读一读、拍一拍节奏,识记节奏型,在这个实践中,学生所学习的乐理知识是枯燥的,模仿是机械的。
从这两个案例教师不难发现,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把乐理以及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欣赏是盲目的,知识是灌输的,学生多数的学习是模仿而无创作意识的。音乐是抽象艺术,学生无法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去学习音乐,就无法体会作曲家在创作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可能就会失去对艺术表达的兴趣和意识。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强调以“原本性”为基本理念,以回归本源本质为根本追求的“整体的艺术”。它强调贴近自然和生活,重在学生的亲身参与与自由创造,将语言、动作、舞蹈、表演、美术等诸多元素融合,在游戏中学习音乐,表现形式十分丰富。
面对大班化的教学课堂,在课堂中渗透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如下意义。
(一)“原本性”有利于完善人格
奥尔夫认为“音乐始于人的自身”[2],幼儿经常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这是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不是直接将音乐的理论与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跳、跑、唱等多样化的形式让孩子自己感受体验音乐相关的知识。通过润物细无声的音乐教育,在不知不觉的引导下使孩子进行音乐艺术理解、感知、想象和实践,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使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也能够让孩子们的情感、意志、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和陶冶,从而完善其人格。[3]
(二)“游戏化”促进个性发展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新课标教学理念都提到了音乐游戏化教学,教师从核心发展框架中也发现,要落实学生社会素养、学科素养以及学生创造发展素养等多方面的素养要求,首先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活动。在奥尔夫音乐游戏教学中突出让孩子在音乐游戏中感知、学习、成长的教育形式,强调乐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使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养成动脑动手的习惯,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可能。
(三)“即兴式”提高创造能力
奥尔夫即兴活动立足于一种探索精神,注重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释放,活动将语言、节奏、音乐(唱与奏)融为一体,在这种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个性化的体验将音乐自然流入自己的内心情感,可以最大程度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理解音乐的内涵。因此,即兴活动是提高学生音乐创造能力、升华音乐体验最为有效的途径。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运用
新课标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鉴赏力以及创造能力。然而,这些音乐核心素养要求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实现的,它必须是能内化为学生的本能意识,而这些本能意识的培养正好与奥尔夫“原本性”思想教育理念相融合,通过不断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使师生受益,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提升。
(一)关注音乐感受,激发探究意识
镜头一:在学习《大家来劳动》歌曲前,教师结合道具——筷子的运用,让学生在地板上任意的敲打,引导学生思考:听到了哪些声音?接着,用不规则小点图形谱将它表示出来;有了一次图形的敲击体验,接着出示一个大圆点图形谱(●)让学生探索敲击的方法,通过几次的尝试,大家发现,要让所有的筷子敲出一个声音需要有一个人来喊口令带领大家敲击。在完成这个体验后,教师借助大鼓的声势带领大家进行有规律的集体节奏敲击,并在每次学生敲击时让他们加入“嗨!嗨!”的劳动声响,劳动过程中“一领众合”的劳动场景便产生。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被筷子声所吸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不断的尝试探索,感受音量的变化,节奏的融合,在鼓点的带动下感受“一领众合”的劳动力量,趣味性加挑战性的教学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关注劳动中所产生的节奏规律,回归原本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劳动中所产生的声音有了初步的探究意识。
镜头二:在歌唱教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中,教师首先运用体态律动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体验雪花轻盈飘动所带来的雪花舞动的律动美。同时,借助设计不同的雪花形象进行歌唱前的双基训练(呼吸、演唱),在融音乐与动作为一体的教学过程中唤醒肢体语言的感知,学生不光提高了音乐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和学习习惯,为歌曲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音乐体验,发展审美情趣
奥尔夫强调的亲自参与音乐活动并不是大齐唱、大齐奏,而是通过语言、声势、体态律动、节奏、音调乐器等多种途径挖掘学生的乐感,对发展审美情趣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
镜头一:在《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新疆典型节奏有一个初步体验,教师按4/4拍点着卡片 X X|X X|X X|X X|让学生拍手念,连续反复,形成节拍感;然后边念边加入其它声势(拍腿、跺脚等),在学生熟练以后引进X X X卡片,采用各种组合法,但拍率不变,形成固定音型;接着再引入“0”进行组合,将声势换成新疆特有的舞蹈动作:托帽、点踏步、跳踏步等,教师们会发现,一个简单地“多声部”声势训练初见成效,学生间配合需要更专注听与拍,不仅训练了内心节奏感,还给拍奏的孩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镜头二:在欣赏教学中,为了能让音乐化抽象为直观,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止为运动,教师们经常借助体态律动、图形谱等体验方式来感受和表现音乐情绪、速度、结构特点等。如 《跳圆舞曲的小猫》是诙谐有趣的管弦乐曲,在A段聆听中,通过寻找小提琴所模仿的小猫叫声感受小提琴柔美细腻的滑奏技巧所描述的故作优雅向人撒娇的小猫形象,然后结合图形谱让学生在两个主题音乐对比聆听中,结合自己的感受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从而充分表现小猫顽皮好动的性格特点。
从以上案例教师们不难发现,丰富多样化的音乐体验调动学生视、听、动、想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学生对音乐知识技能、情感的体验中得到多方面的认知,同时在活动中他们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达到情感与思想,想象与理解的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孩子的潜能发展审美情趣。
(三)鼓励音乐创造,提高审美能力
核心素养框架提到学生要“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1]要唤起学生的艺术表现本能,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获得感知、感受、感情的经验,而奥尔夫教学的即兴创作正是强调了感性先于理性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以及探索、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镜头展示:闻乐而动,动辄合乐
闽南童谣《红虾红丢丢》是一首诙谐风趣的音乐,描写了祖孙三人用不同的方式品尝红虾的情境,在学完歌曲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品虾的场景,引导学生编创根据人物特点设计动作展示人物形象,这时候孩子们可高兴了,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模仿表演,比如“老爷爷的蹒跚走路、老奶奶的精神抖擞、小孙子的心急火燎的吃虾场景等”,有了一开始的表演经验,教师继续让孩子聆听音乐,分组为每个乐句前半句设计相应节奏,这个节奏的设计要符合人物的形象特点;小组讨论热火朝天,他们分别运用“X—”“X X”“XX XX”节奏型进行组合来表现爷爷、奶奶、小孙子走路的形象,有了这个固定的节奏型,引导幼儿配合节奏加入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声势进行表现,多声部的音乐层次感逐渐分明起来,这时候分别再每个小组设计2-3个木质或散响乐器进行声响伴奏更加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孩子们纷纷跃跃欲试,思维更加开阔。将歌曲的动作、声势、器乐、表演融为一体后,孩子创作还没得到充分满足,于是,教师开始从旋律及音乐速度变化入手,让学生找出乐句中出现最多的两个音“6”“3”,指导学生运用奥尔夫音条乐器为歌曲设计简单的前奏,并通过变化最后一个乐句的音乐速度设计“尾声”,表现小孙子囫囵吞枣吃虾的样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风趣幽默的音乐感染着学生,学生在情境中生动地为音乐造型,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规则去设计音乐、表现音乐,所有人全身心的投入,他们所呈现的作品效果有一定的音阶、一定的节拍节奏,一定的音乐处理要求,并且配合音乐表现产生了一种风趣幽默的美感情趣画面;同时他们在即兴创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这种充分即兴体验能让学生舒展身心,陶冶情趣,使知识得到升华。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素质全面的人,即对音乐有感知、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的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果仅用被动的训练和知识灌输,学生学习便无法得到满足。教师们应该更加关注音乐的各种要素、音乐结构及发展手段的学习,运用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生为本,将语言、动作、音乐(唱与奏)融为一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音乐本能,激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从而更好地热爱音乐、鉴赏音乐和享受音乐。
[1]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发布[EB/OL].[2016-9-13].http://www.sohu.com/a/114315 061_372513.
[2]尚志华.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4).
[3]胡艺兰,罗立章.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4(9).
G420
A
1673-9884(2017)09-0097-03
2017-07-05
厦门市第四批课改重点课题“在小学音乐情景编创中培养学生创意性思维的实践研究”(ZH401)
吴 珏,女,厦门市集美区音乐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