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农村孝道缺失的原因
2017-04-15陈雅琴李峣岑杨雨涵
陈雅琴+李峣岑+杨雨涵
【摘要】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更是儒家以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中最核心的一部分。“百行孝为先”便体现了古人对孝的重视程度,孝文化对于维系家庭关系,协调社会关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孝道文化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孝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代社会孝道缺失现象严重。本文以东北地区农村为例,分析孝道缺失的原因。
【关键词】农村;孝道;缺失
一、历史原因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倡导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而这必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所冲突。由于当时反封建的需要,以及对于中国文化的根深蒂固的考虑,新文化运动不得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其中,孝文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
新文化运动之后的孝道文化被冲淡了,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则是对其造成了毁灭式的冲击。
文化大革命,这场原本应该是文化领域的革命却延伸到了政治,更上升到阶级革命的高度。文化大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不可谓不巨大,它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达到了极致,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无差别的摧残。孝道文化更不可能在这场动荡中独善其身,它被当作封建“四旧”的代表,贴上了封建、落后的标签,人们言及“孝”则被扣上封建的帽子,被当作批斗的对象。这种环境下,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兄弟阋墙的事情层出不穷。
至此、中国传统道德体系处于崩溃状态,新的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尚未建立,社会道德处于真空期,人们陷入道德迷茫的状态。
二、经济原因
东北作为老牌的工业基地,在上世纪带动地区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为良好。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推动力早已从重工业转向信息技术方面。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潮流,重工业基地的衰落的同时带来的也是经济发展上的问题。在自己生存与发展都有着问题的时候,年轻一辈也许没有更多的能力顾及长辈。为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一些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机会与挑战更多的南方地区。人口的南移,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不能完全兼顾到家里长辈的生活状况。即使在对老人物质上的支持得到了满足,精神上的奉养仍是落在后头。
城乡收入差距大,这在东北也是常见的问题。农村人民素质普遍比城市人民素质偏差,享受的资源没有城市的好,能看到发展潜能和利用资源的人较少,农村经济相对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逐渐减弱,农村中的子女对于父母的经济依赖也没有以前那个强,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一切向“钱”看,“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使得孝道显得微不足道。
三、政治原因
“三好学生”、“四有新人”这两者都是将“德”放在“智”之前的,可见一个人想要“成才”,必先要“成人”。现如今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的关注重点都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对于“智”的要求达到了顶峰,“德”则屈居其下。学校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以及学校名誉,也不得不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智力教育之上。学校教育之中,道德教育相比于智力教育的课时已是相当之少,在此基础上,道德教育的内容更是大而空洞。道德教育被忽视究其根本是当下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副产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意味着经济成为着眼点,其他的一切都要在经济之后。经济先行,其他的都要为经济让路,然而经济发展了的同时,人们的道德却未能跟上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工作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美其名曰:“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对于家中长辈的关心和照顾的不足更是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建国后,由于社会环境、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水平的改变,我国人口日益增加。七十年代初,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对于控制人口,协调经济发展等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两个成年人不仅要担负起赡养四位老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养育下一代,这已成为现在的普遍现象。这对于夹杂在中间的中年一代是一个沉重的担子。再者,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独生子女是上下两代人的宝贝,家庭的中心转移到新生的一辈中,对于老人的赡养则不免有些懈怠。
四、思想原因
1978年的改革开放意味着我国的国门向世界敞开,不仅仅是经济,还有文化方面。市场经济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市场经济以利益为中心,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思想也影响着人们。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在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上,往往把自己利益摆在首位,更甚者,在孝顺父母所获得的与付出的代价之间做出权衡,进而决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西方发达的经济必然导致我国向西方看齐,西方的政治、经济乃至思想文化都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其中,西方倡导“自由平等”,追求“个性解放”,西方要求子女一辈是要独立自主的,这样的家庭关系相较于我国来说,可以说比较疏远的亲情关系。我国年轻人也认为自己与父母是平等的,并且想要追求独立,這样一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不是那么的亲密,那么对于父母的敬爱则无从谈起,“孝道”也面临危机。
这是多元文化的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潮流迎面扑来,各式各样的价值观使得年轻一辈迷茫。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消极的信息,年轻一代对于信息的筛选能力也尚未达到成熟,很容易沉迷于信息的浪潮之中。网络上更有宣传暴力、血腥的相关作品。大众传媒除了宣传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之外,更有忽视父母,对父母不尊敬的场景出现在大众眼前,这是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的年轻人的误导。孝道观念尚未形成之初,各种文化对年轻一代的冲击使得孝道观念薄弱。
【参考文献】
[1] 肖群忠. 孝与中国文化[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2] 宁业高. 中国孝文化漫谈[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5.
[3] 万 霞. “80后独生子女”孝道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报, 2014(04).
[4] 刘荣贵, 苏喜娥. 农村孝道观念滑坡原因探究[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2).
【作者简介】
陈雅琴(1995—),女,安徽芜湖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2014级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杨雨涵(1995—),女,黑龙江甘南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2013级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通讯作者简介】
李峣岑(1986—),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