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青年脑梗死CISS分型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7-04-15饶锦高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房颤病因分型

饶锦高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1

中青年脑梗死CISS分型的临床特点分析

饶锦高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1

目的:比较不同CISS分型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临床特点差异,分析各亚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从2011年1月-2015年11月共96例入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8岁-59岁的脑梗死患者的人口学情况、发病后第一次入院的检查及检验数据,在2016年12月进行电话随访,分别记录患者是否坚持脑卒中二级预防,是否留下后遗症及mRS评分情况,中风是否复发或患者死亡;将患者进行CISS分型,分析CISS各亚型的脑梗死临床特点,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依据。结果:本次研究的结果大致如下:CISS分型:大动脉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type LAA 39例 40.6%),心源性(cardiogenic stroke CS 9例 9.4%),穿支动脉型(perforator artery type PAD 42例 43.7%),其它病因(other etiology 4例 OE 4.2%)、病因不明(undetermined etiology UE 2例 2.1%), CISS分型各亚型中,胆红素、房颤、年龄等临床特点在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青年脑梗死CISS分型中PAD型为其主要的发病类型,胆红素、房颤、年龄等临床特点在CISS各亚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青年脑梗死;CISS分型;临床特点

进入21 世纪,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脑梗死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我国脑梗死发病率目前呈现出“井喷”的势态,国外中青年脑梗死病发率约占所有脑卒中的 11.7% ,亚洲约3% ~ 5%,严重危及人类健康,已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1]。研究表明,中国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率在2%~ 20%之间[2],对中青年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显得更加突出。本文旨在从CISS分型的角度分析中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CISS分型间的临床特点,从而指导临床二级预防。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从2012年1月-2015年11月的18-59岁96例脑梗死患者病例,所有脑梗死患者均为初次发病,诊断标准均符合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有3.0T磁共振或64排CT证据,均有MRA或128排CTA或DSA血管筛查证据;所有患者在住院区间均接受脑梗死二级预防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50.6岁,其中男性74人(77.1%),女性22人(22.9),40岁以下患者为9人(9.4%)。排除标准:临床诊断为脑梗死,但影像学无明显证据支持的患者;资料不全、未留下联系电话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收集病历

对第一次入院的96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登记姓名、年龄、性别、吸烟史、是否有高血压病史、第一次入院时血压、是否有糖尿病病史、是否有冠心病病史、是否有房颤病史、胆红素、血糖血脂、尿酸、C反应蛋白、同性半胱氨酸、血管影像等检查结果及发病部位、临床症状、发病时间、电话号码等资料。

1.2.2 CISS分型

再次阅读所有患者的磁共振及CTA等影像学资料,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法按CISS分型将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心源性(CS)、穿支动脉疾病(PAD)、其它病因(OE)、病因不明(UE)。

1.2.3 随访

在2016年12月对入组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患者出院后至随访时有无二级预防用药、有无中风复发及复发时间、死亡及死亡时间、有无遗留下后遗症及后遗症的严重程度,根据遗留下后遗症的严重程度进行mRS评分,mRS评分标准:0分:完全无症状;1分:尽管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能完成所有日常工作生活;2分:轻度残疾,不能完成病前所有活动,但不需要帮助能照料自己的日常事务;3分:中度残疾,需部分帮助,但能独立行走;4分:中重度残疾,不能独立行走,日常生活需别人帮助; 5分:重度残疾,卧床,二便失禁,日常生活完全依赖别人。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使用Excel录入,多组间比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 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96例患者中,患者的平均年龄50.6岁,其中男性74人,女性22人,40岁以下患者为9人。按CISS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患者39例,占40.6%,心源性(CS)患者9例,占9.4%,穿支动脉疾病(PAD)患者42例,43.7%,其它病因(OE)患者4例,占4.2%,病因不明(UE)患者2例,占2.1%,其中4例OE型患者均为moyamoya(颅底异常血管网),穿支动脉人数比例最高,和付娜娜等的研究基本一致。入院血压收缩压≥140mmHg的有51人,占73.9%;在2012年12月进行随访,有效受访患者为56人(58.3%),其中6人(占随访人数10.7%)死亡,有5人(占随访人数5.2%)复发过一次,2次或2次复发以上人数为0,本次随访有25人(44.6%)长期服用脑卒中二级预防用药,其余患者均已停药一年以上;CISS分型人数:大动脉粥样硬化(LAA 39人 40.6%)、心源性(CS 9人 9.4%)、穿支动脉疾病(PAD 42人 43.7%)、其它病因(OE 4人 4.2%)、病因不明(UE 2人2.1%),与马中华等的研究不同,本次研究穿支动脉型患者例数最高;本次研究发现不同CISS分型胆红素、房颤、年龄因素有统计学差异,各亚型间胆红素、房颤、年龄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他传统临床特点如血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对CISS分型各亚型的影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这点和付娜娜等[3]的研究基本一致。患者CISS分型及临床特点见表1所示。

2.2 中青年脑梗死CISS分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

本次研究选取中青年脑梗死患者96人,通过随访,有效受访患者为56人(占总人数58.3%),其中6人(占随访人数10.7%)死亡,分别为LAA型1人(1.7%),CS型2人(3.4%),PAD型3人(5.1%);有5人(8.9%)复发,LAA型3人(5.1%),PAD型2人(3.4%),复发及死亡总人数为11人(19.6%);本次随访发现,仅有1人重度残疾,MRS评分为5分,1人MRS评分为3分,其余患者残疾程度均较轻微,详细数据见表2。

表1:中青年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及临床特点数据mean(SD)

表2:中青年脑梗死CISS分型与复发的关系

3 结论

脑梗死是一种多病因疾病,为了更好的治疗和预防,对脑梗死更加科学、更加精确的分层是脑血管病治疗必然的趋势,相比既往的TOAST分型,CISS分型病因及发病机制更加全面、准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越来越呈年轻趋势,本研究旨在从CISS分型的角度分析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点,研究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对预后的影响,从而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二级提供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CISS分型间胆红素、房颤、年龄等临床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显示,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胆红素最高,受到房颤因素的影响最大,因此,控制房颤可能会改善心源性脑梗死预后,这和付封[4]等的研究一致。

国外有人提出脑梗死存在遗传异质性,且遗传因素对大动脉型患者的影响更大;录入患者的遗传因素,或许对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大的帮助,使我们的研究更加准确。

李鹏燕[5]等提出约20%-30%的腔隙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能在数小时内病情迅速恶化,遗留下较为严重的残疾,称之为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progressive PLI),提出此类缺血性脑卒中和炎症、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兴奋性、水肿、氨基酸毒性等有关,而有研究表明[6],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程与分支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 BAD)高度相关,而BAD目前在临床上可通过影像学观察到的血管主要为豆纹动脉和脑桥旁正中动脉,本研究中出现穿支动脉型(PAD)出现病死率、致残率较高,或和此机制有关?

本研究存在选取样本量小、总随访人数不多有关,此外,所有资料均有单人随访及进行CISS分组,数据的来源可能会有偏移。为了进一步明确脑梗死CISS分型与预后的研究,后续的研究将加大样本量;此外本研究属于单中心研究,研究的数据和人群均受限制较大,后续可进行多中心研究。

[1]洪雁,汪莉,刘英.青年脑梗死116例临床特点及临床特点分析[J].内科,2013,8(01):44-45.

[2]赖颂辉.青年人脑梗死62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5,11(02):129-129.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06):379.

[4]付锋,杨杰,翟海燕.伴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临床特点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891-2893.

[5]李鹏燕,朱雨岚.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05):429-431.

[6]段作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性皮质下小梗死与动脉主干病变的相关性: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3(06):435-439.

饶锦高(1980-),汉族,江西省抚州市人。研究生学历,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病学-脑血管病的防治。

猜你喜欢

房颤病因分型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电视的病因
预防房颤九妙招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