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支架结合微弹簧圈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2017-04-15苏朝勇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格拉斯弹簧圈栓塞

苏朝勇

云南楚雄州中医医院介入科 云南省楚雄市 675000

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支架结合微弹簧圈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苏朝勇

云南楚雄州中医医院介入科 云南省楚雄市 675000

目的:研究分析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支架结合微弹簧圈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应用微弹簧圈介入治疗,观察组应用支架结合微弹簧圈介入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栓塞成功率、平均格拉斯预后评分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支架结合微弹簧圈介入治疗的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颅内动脉瘤;支架;微弹簧圈

本文现研究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支架结合微弹簧圈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并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满意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中,男患者22例,女患者15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5.12±5.77)岁,瘤体平均直径(13.37±9.44)mm,瘤颈平均宽度(6.45±4.88)mm,对照组中,男患者24例,女患者13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43±5.21)岁,瘤体平均直径(13.52±10.71)mm,瘤颈平均宽度(6.39±4.20)mm。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与对照组患者并无较大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支架结合微弹簧圈介入治疗,用膨胀式支架联合微弹簧圈进行介入治疗,在微导管以及导丝引导下,在载瘤动脉中置入支架,保证支架覆盖动脉近端、远端,之后将3F微导管撤出,经2F微导管释放自膨胀式支架,支架紧贴载瘤动脉后,将2F撤出,进行DSA定位支架,将Power10微导管置入其中,通过微导管在动脉瘤腔中置入微弹簧圈,完全栓塞动脉瘤。对于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则在基底动脉末端和一侧大脑后动脉之间放置支架,之后再置入弹簧圈。

对照组应用微弹簧圈介入治疗,全麻,穿刺股动脉将6F导管鞘置入其中,连接Y阀,在导丝引导下插入椎动脉或颈动脉,将2个三通器放入输液袋和Y阀间,对动脉瘤情况进行评估后,在大脑前动脉置入微导管,在路径图引导下向动脉瘤中引入导丝,由输液袋持续冲洗,微导管插入并固定妥当,将微弹簧圈置入动脉瘤,根据动脉瘤大小确定首个弹簧圈大小,之后逐次用小一号弹簧圈从外圈向内圈填塞,直至填满。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栓塞成功率、格拉斯预后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瘤腔内造影结果评价栓塞成功情况,栓塞率超过70%即为栓塞成功。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采用软件SPSS18.0对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栓塞成功率

观察组患者栓塞成功36例,占比为97.30%,对照组栓塞成功30例,占比为81.0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X2=5.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格拉斯预后评分

观察组患者平均格拉斯预后评分为(4.72±1.31)分,对照组患者平均格拉斯预后评分为(3.11±1.05)分,两组数据差异显著,t=5.83,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本次研究采用支架结合微弹簧圈介入治疗的方式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栓塞成功率、平均格拉斯预后评分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支架结合微弹簧圈介入治疗的效果较好。颅内动脉瘤患者通常采用血管内栓塞进行治疗,且在窄颈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但是对于复杂、宽颈、微小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致密栓塞、无法填充弹簧圈等[1]。而支架联合微弹簧圈介入治疗,可利用支架将部分瘤颈截挡住,并促使微弹簧圈固定在动脉瘤内部,从而可防止填塞时微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中。且妥当放置支架后,支架自膨胀能紧贴动脉瘤,可达到部分、完全覆盖[2]。总之,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支架结合微弹簧圈介入治疗的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1]崔铉默.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1(11):1350-1352.

[2]刘继东.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58-59.

苏朝勇(1982-),男,云南省楚雄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和介入科工作。

猜你喜欢

格拉斯弹簧圈栓塞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绚烂花车(环球360)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手持王Paul Greengrass(保罗·格林格拉斯)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