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审美为核心的初中音乐教学初探

2017-04-15王梦赫

祖国 2016年23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艺术

王梦赫

摘要:初中音乐课程虽然不是在初中教学中的重点课程,但是在美育教育的时代大背景下,学习音乐,培养健康良好的审美,对于初中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的。笔者是一位初出茅庐的中学音乐教师,对于教学有许多的新想法和实践热情,本文就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结合教育理论进行探讨和分析,供参考学习。

关键词:初中音乐 音乐教学 艺术 审美培养

根据实践教学观察,不少初中生对于音乐和音乐课有着两种比较复杂的感情,一方面对于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有强烈的喜爱,另一方面对于音乐课的兴趣却很低,在对音乐教材中中国民歌、传统音乐、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这些方面尤为突出,甚至在课堂中表现出排斥的情绪。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和媒体使得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变得很近,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在音乐方面,流行音乐更能得到他们的青睐,而音乐课本中的那些传统音乐知识,在学生们的眼里就是与流行音乐相对的成为了“老土”的存在,这些偏颇的认识使得中学生对音乐课乃至传统音乐出现了排斥的表现。当然,这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端正学生的审美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这也是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去研究去探讨、实践的一个巨大工程。

一、音乐课也要好“导入”

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关键,教育家蒂斯多惠说过“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兴趣的培养是端正艺术审美的重要途径。所以,音乐课同样需要一个好的“导入”开始课堂教学。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抛开陈旧的教学模式,创造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兴趣,进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以及传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爱”上音乐,让刻板学习变成兴趣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在根本上建立端正的艺术审美观。

二、认可学生现阶段审美,认识现阶段培养审美的目标

虽然现阶段初中学生在音乐的审美大多仅停留在流行艺术上,但作为老师不应该把自己的审美强加给学生,也不应该对他们的审美做出否定。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是有其自身的价值的,我们不能对任何的艺术形式做出否定,艺术形式并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对于学生的现阶段审美,教师应该以理解和认可的态度对待,并且在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现阶段审美状态,着重注意个别具有明显偏差的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设定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现阶段审美实际上更需要以及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他们所要做出改变或者说是需要进步的地方,是从单一的审美认可转变为多元的艺术审美认可。以初中学生所青睐的流行音乐为例,现阶段学生所喜爱的流行音乐大多停留在艺术作品的表面,也就是音乐中的外在元素上。然而流行音乐的种类并不局限在此,自十九世纪初流行音乐萌芽至今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流行音乐在原有古典、浪漫、现代派音乐统领的音乐大局中占有一席之位,并且能够蓬勃发展,不仅仅是因为流行音乐特有的魅力,还代表了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一定需求。流行音乐发展与变迁的过程是学生们不知道且感兴趣的,从初中是学情来分析,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好动、好奇、好表现,并且对感兴趣的新知识有着强烈的获得欲望。抓住学生的兴趣并且从兴趣拓展学习,从单纯的感官审美,转变为对音乐本身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背景知识了解,并把这样的审美转变转移到其他艺术形式中,从而将单一兴趣变成对艺术的博爱,在音乐中发现美感受美,认识音乐了解音乐,这才是现阶段审美培养的目标及方向。

三、 培养艺术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一)何为艺术中的爱国情怀

“爱国”这两个字非常好解释,这是作为中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情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作为中学生,爱国的体现除了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贯彻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为祖国的建设输送人才外,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热爱祖国的悠久历史、民族文化也是现阶段学生的“爱国”重要体现。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沉淀着许许多多代表着民族性的艺术瑰宝,然而在社会发展规律的驱使下,很多艺术形式已经逐渐走向了灭亡的边缘,当科技的进步和传统文化的生存产生矛盾时,人们不得不开始重视这些具有民族性的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遗留下来的宝贵艺术形式很大程度的保留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原始形态,这对艺术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相当宝贵的资料;作为古人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使这些艺术形式流传下去。当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更多的还是靠专业人士来完成,但是作为基础教育中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更独到的优势;并不是说在课堂教育中要完成怎样的专业性教学,让学生在潜隐默化中了解和接受这些艺术形式,就是给这些文化遗产增加了巨大的生存空间;文化的传承不能只传承于专业从事的单位或群体之间,让更多的普通人经过学习,开始了解和欣赏这些艺术形式,才是对它们更有利的保护和传承。

(二)培养艺术的民族自豪感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很多少数民族的学生他们的少数名族特点仅停留在户口本上。这些学生几乎都是从父辈开始就居住在城市中,他们不了解自己的民族服饰,不懂自己的民族语言,更别说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了解。其实也不难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有很大的局限性,不管是地域局限还是语言局限,其传承还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口传心授的形式;脱离了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学生们很难获得本民族的相关信息,他们的阅读面和知识面也很难涉及于此。

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地特色的民族节日,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系列课程,使得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了解到一些民族文化,然后设计课外拓展作业,要求少数民族学生课后询问家长,回课后补充一些课堂中未出现的民族节日相关知识、风俗、典故;同样要求汉族学生课后也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甚至可以通过少数民族节日假期亲身加入到节日庆典活动中去。设计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回课的互相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尽可能的将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成为一个长期的学习兴趣。

四、“趣味教学”从课标中找教学内容拓展

原有课程内容中的一些作品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传统意义上的交响乐、民族器乐作品,学生无法立刻接受,并且也难以耐心的欣赏完作品。但如果一味的退让,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课堂上只上学生喜欢的内容,又不能真正的达到艺术教育目的。在习总书记“以新发展理念引导发展”讲话中提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教学上也可以“另辟蹊径”。在研读教材后,于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找合适的拓展内容,是比较合理的教学创新。如在上到交响乐板块的时候,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设计课程,单纯的交响乐晦涩难懂,但是可以找到一些在电影或者电视里出现过的交响名曲。利用这些影视片段,让学生们在熟悉的画面中认识交响乐、认识名曲名家;再比如我们可以把教材中一些容易扩充知识点和内容的章节单独独立出来,做一个系列课程,把更新更趣味的知識,填充到教学当中去。还可以适当的布置一些拓展作业,让师生位置交换,使得学生也能通过课程设计站在讲台上,向大家介绍、展示一样自己熟知或者喜爱的艺术内容。在锻炼了学生组织能力、动手能力的同时,教师也能更好的从学生的展示中,了解学生的喜好以及艺术特长。

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素质水平使得这个过程不至于变得漫长,当然这需要通过无数次的尝试和经验总结出来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王昕.浅谈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1,(12).

[3]吴红.对新课程标准条件下中学音乐教育的若干思考[J].歌海,2008,(05).

(作者单位:南宁市三美学校)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音乐教学艺术
纸的艺术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