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手投掷动作发展等级标准的验证

2017-04-15陈周业

祖国 2016年23期
关键词:测试者分类法分类

近年来,儿童少年的体质下降,导致中小学生的基本动作发展滞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动作的良好发展可以为个体认知、情绪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提供有利影响。研究基本运动技能的动作发展规律,可以探索出不同个体在同一基本技能,不同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动作模式,以及在不同年龄阶段肢体动作发展的主要特征。小学生动作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来评判的较多,对小学生动作发展过程、阶段、特征进行专门研究的较少。本研究以日本学者的5级分类法为模本,研制一套适合于中国小学生的上手投掷动作等级分类标准,通过分类评定法来评价儿童青少年动作发展的状况。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投掷动作以及动作形成与发展的文献资料。

(二)录像拍摄法

测试者首先进行15分钟的热身运动,再进行两次试投网球练习之后,开始进行测试,测试时,测试者站在直径1米的圆内,向垂直于起掷线的前方进行连续两次全力试投,并测量投掷距离。一台摄像机(Sony)水平固定于三脚架上,置于测试者的右侧5米,主光轴距地面高1米且垂直于投掷线。摄像机的拍摄频率为30Hz,快门速度为1/1000。

(三)动作分类法

本研究以日本学者中村俊彦、宫丸凯史的观察分类法为模本,结合我国小学生上手投掷动作的发展规律和投掷动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了相应地修改。此观察分类法是按投掷的动作发展规律将投掷动作的上肢动作发展过程分为6种,下肢动作发展过程分为4种,躯干动作发展过程分为3种,重心移动的动作发展过程分为2种(如表1),然后将上、下肢和躯干、重心移动的动作组合起来,把从幼儿到成人的投掷动作的发展过程由低到高分为5个类型(如表2)。

二、验证

(一)有效性的验证

首先,将1-5年级各随机选出10名共50名小学生,让专家对50名小学生的投掷录像进行观察并按照动作发展水平由高到低分为5类。然后,让6名测试者按照表1和表2的分类方法对50名小学生的录像进行观察分类。我们将1-5类动作分别赋值1-5分,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出了每人的动作平均分,将1-5年级50名小学生的动作发展情况进行了量化处理后,将6名测试者分类结果分别与专家的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其结果见表3。

动作平均分= (1类的人数×1分+2类的人数×2分+3类的人数×3分+4类的人数×4分+5类的人数×5分)/总人数。

从表3可见,6名测试者与专家的分类结果均具有较高的正相关,说明本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二)稳定性的验证

6名测试者按照表1和表2的分类方法对50名小学生的录像进行观察分类之后,8-10天内,让6名测试者进行了相同的重复操作。将6名测试者前后两次的测试结果进行相关统计,结果如表4.

从表4可见,6名测试者前后两次的分类结果均具有较高的正相关,说明本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三、结语

本研究以日本学者的上手投掷动作分类方法为模本,研制了一套适合于中国小学生的上手投掷动作的5级分类标准,经验证,本分类标准有较高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可适合用于评定我国小学生上手投掷动作的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Halverson HM.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prehension in infants by means of systematic cinema records.Genet.Psychol Monogr[J].1931,(10).

[3]宮丸凱史.幼児の基礎的運動技能における Motor Pattern の発達過程.身体運動の科学Ⅱ,杏林書院:東京,1976.

[4]中村和彦,宮丸凱史,久野譜也 幼児の動作発達に関する研究(1)―跳動作の発達をとらえる観察的評価について―.日本保育學会大会研究論文集,1986.

[5]李静.山东省3~10岁儿童动作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04).

(本文为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第2013S10277021号;作者简介:陈周业,上海体育学院 羽网教学团队,职称:副教授,学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测试者分类法分类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搜救犬幼犬挑选测试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贝叶斯分类法的股票选择模型的研究
ABC分类法在介入耗材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很多英国人不会拼常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