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转变
2017-04-15谭炜程
谭炜程
【摘要】意象属于诗歌的重要内容,也是诗歌的一种叙事方式,意象不仅可以客观的反映这个世界,也是一种多元化的载体。本文主要针对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转变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代诗歌;意象艺术;转变
想象是诗歌意象产生的过程,意象就是将一个表象运用在诗歌的创作中并且将一定的意义赋予该表象,主体将思想情感一定程度的介入到表象中形成了意象。意象包括了主体主观的印象、感觉、情绪以及理念等更多深于表象的理解与领悟,他是诗歌文学中一个重要的范畴,是诗歌独特的叙事方式,是想象力对于真理的投射,是诗歌的灵魂与符号,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象征等意象将特定的感情和智慧暗示给读者,读者通过意象体验和感受诗人的情愫。在诗歌这条历史的长河中,诗歌的缘情曾遭到质疑,诗歌的音乐性也曾被弱化,言志的诗歌曾被放逐,无论是言志、音乐还是抒情的诗歌都受到不同的冲击,在这一类被冲击的传统的元素中,诗歌的想象与意象仍保持姿态未曾动摇。从20世纪20年代的探索,到30年代的自觉兼容兼容,再到40年代现代性的变革,日常性与意象性等多方面推动和促进了诗歌意象艺术的发展和转变。
一、诗歌意象艺术的探索与拓展
诗歌意象艺术进行转变必然要从传统的意象体系中挣脱束缚与禁锢,寻求新的开拓。辩证的审视,理性的认识传统的意象体系,借鉴西方的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以及意象派等外来的现代诗歌意象艺术,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诗歌意象艺术。白话诗是探索的起点,胡适因为受到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影响创建了新诗。他反对诗歌的概念化及抽象化特征,反对浪漫主义,主张通过具体的意象呈现事物,在构造自由体诗的过程中采用自然音节来代替传统诗律的固定音节,运用日常生活中会话的语言,精准的词,反对运用修饰性的词藻,隐晦曲折,卖弄技巧,反对在整个诗歌中充斥典故。这场诗歌意象化的变革突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自我封闭的观念与思维模式,构建和促进了一个外向的,开放的传统思维和观念,催生了现代诗歌。传统诗歌常常运用借物起兴、即景抒情等手法,而现代诗歌主要把意象变成自己想像力的创造物,将其人格化、生命化。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逐步在反思中逐步开拓发展,以戴望舒为代表掀起了新诗的意象化运动,在接受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基础上,还接纳了法国象征性主义,表现为意象的意境美与氛围美,既有意象的朦胧幽晖,又有意境的空灵,既有个体的凝重,又有意境的浑成,从本质上更加贴近西方意象派與象征主义的内在核心。戴望舒将传统的意象作为审美的载体,在旧的事物中找到新的诗情,诗歌从自然意象中走出,使意象更加接近当代的时代背景,接近日常生活,使现代意象更具鲜明的时代特性,更具个体特征。在后期,艾青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三者融合起来,形成了一条自由而且开放的道路,艾青诗歌中的意象不仅充满了现实生活的浓郁气息,也蕴涵着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关怀与情绪。
二、诗歌意象艺术的转变
20世纪40年代,现代诗歌意象艺术实现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在广度与深度上的突破,使诗歌的意象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感与现实感,意象朴实仍具激情和哲理,刚毅的力量之美丰富并增强了现实主义诗歌的表现力,提升了现实主义诗歌意象艺术的境界。比如在冯至的诗歌采取的是与抗战诗歌主题不同的姿态,诗歌通过自然和平常的事物中来表达他自己的感受,诗歌意象中没有时代生活的色彩,从更深远的境界中唤起人们对于现实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于生命存在的意义感受,相当一部分现代派诗人常常把古城,乡土作为他们笔下的意象,因为这是他们真正的日常生活空间,这是他们生活常态化的处境,将自己生活的记忆更佳真实的展现在读者的脑海中,将诗人对于某种文化的态度寄托于诗歌之中。正如九叶派诗歌意象主要包含现实、象征、玄学三种诗学原则,注重把对民族、将人类生存的状态的现实关怀化个体的生命价值向结合起来,介入生活,介入现实,将深刻的生活体会深入人们的内心。所以现代诗歌中更多的是融入诗人的思考,主体体验与物象相互契合,注重对于生命意象的认识与感悟,或者说在生命意象中表达诗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并融入鲜明的中国传统的人文哲学精神。虽强调贴近现实,但并未将现实变得狭窄化,表象化,而是把生活现实、心灵现实打成一片,将人生的经验转化成诗歌中的经验意象,将感性与智性凝合,促使意象凝定、充盈、丰厚、沉稳以及内敛。
三、结语
意象化运动,从白话新诗的起点与外缘性动力到凤凰涅槃意象诗式与意象诗质的蜕变,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内在品格得到不断深化,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温 旭. 诗歌意象视域下的爱国行为观察[J]. 安顺学院学报, 2016(01).
[2] 吴 晓. 辛笛诗歌意象的内在含量及组合方式——辛笛诗歌意象艺术谈之二[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1987(02).
[3] 史 超. 诗歌意象——“鸿雁传书”的演变及意蕴[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01).
[4] 马国云. 曹松诗歌意象研究[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