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为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砥砺前行
2017-04-15黄鸿星
黄鸿星
中国金融业正在面临的或有风险暗流汹涌、前所未有,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亦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屡次、重点提到的“更加重要”和“决心处置”的问题。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金融形势下,又一次处在关键发展阶段的中国金融业应如何谨慎选择改革发展方向、如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如何稳妥降低杠杆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以及如何提前规避各类预期中的风险暗礁,迫在眉睫。急需睿智深刻、经验丰富、果敢有为、刚柔相济的复合型人才,献灼见之策、发砥柱之力、建长久之功。作为间接融资体系为主的国家,银行体系对中国金融业举足轻重。2017年2月24日,原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回京履新,出任中国银监会主席。
睿智深刻
2010年11月20日,以吴敬琏、周小川、郭树清等人作为主要贡献人的“整体改革理论”获得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该理论被认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经济理论之一,主张推进配套改革,在搞活企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实现宏观经济管理模式转换等方面相互协调,对构建市场经济的基础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在中国,有“学者型”称号的官员不少,但郭树清确是实至名归。郭树清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硕士,获社科院法学博士学位,在社科院读书期间即被借调国务院体改委。1988年、1992年两度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仅据公开资料,1980年以来,郭树清在宏观经济学、比较经济体制领域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17部,2007年出版的《直面两种失衡》被认为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涵盖对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财政改革,以及从各个层面对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在深度及广度上,郭树清在深刻涉入中国金融业改革实践的同时,对中国经济体制选择、改革与发展的思考和研究所达到的高度,可比肩者不多。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不仅体现了其认识的睿智深刻,也是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段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探讨最激烈、思想火花迸发、深刻影响中国经济改革方向的重要时代的见证。吴敬琏、厉以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对中国经济改革方向具有深刻影响的经济学界标志人物,在那个时期激情辩论,许多思想依然是今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理论参考,郭树清深刻参与和见证了彼时中国经济改革思想的碰撞,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把握高屋建瓴。
2011年10月29日,郭树清从建行董事长岗位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2011年12月1日,郭树清在深圳中小企业融资论坛开场白中说自己“刚刚从间接融资领域转岗到直接融资战线,对资本市场并没有多少成熟的想法”,这显然是谦辞,即便是后来2013年郭树清离开北京出任山东省省长期间,亦并没有离开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主线。此间的全国“两会”上,郭树清作为公务繁杂的一省之长被媒体围追堵截后,更多是被要求就金融问题发表看法。正是在郭树清任上,中国证券市场迎来雷厉风行改革阶段,业内回顾“回想2012年平均每周出台一项新政的节奏”。至2013年3月卸任证监会主席时,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的506天,提出的各项制度调整政策达70项,相当于“七天一新政”,郭树清也因此被称为“改革家”,获得“郭旋风”称号。
此期间,围绕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顽疾,郭树清开出三剂良方——“推进制度改革,倡导价值投资,剑斩内幕交易”。随后,一系列具有深刻影响的改革措施先后出台: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推出改进后的退市制度、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增加IPO审核透明度、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引入QFII和RQFII等长期资金等,同时,转融通、新三板等相继面世。在促进分红、打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上,这一时期的证监会成效显著:2012年共受理证券期货违法违规线索380件,比2011年增长31%;2012年,境内上市公司实际现金分红4772亿元,同比增长22%。从发行前端、到上市公司治理端、再到投资者利益保护与机构重塑的中端,最后到退出机制的后端,郭树清用500余天的任内时间诠释了改革速度推进的最大可能性。“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的时间虽短(任职期短于以前各任证监会主席),但影响深远,他改变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使行业更加充满活力,竞争和创新成为现实。”(陈志武语)。
2013年12月,郭树清向证券期货系统全体发问:“如何以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如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于中小企业、‘三农和创新创业活动?如何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中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述“三个如何”时至今日,依然是中国证券市场乃至中国金融业应该思考和解决的深刻问题。
经验丰富
郭树清的才能早在其攻读硕士期间便引起了高层注意。此期间,他曾花两年多的时间专注于经济体制的比较研究,在其论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探索》收笔之后,年仅28岁的郭树清便被借调到国家体改委工作。进入国家体改委不久,参与到吴敬琏挂帅的课题组,参与中国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研究(同期研究人员还有周小川、楼继伟、李剑阁等)。此前,郭树清曾参与设计“价格双轨制”方案。無论是价格双轨还是整体改革,都对中国经济改革产生过重要影响。理论、研究及思想经验的丰富,为郭树清进入更微观层面的行政实践提供了重要保障。
1993年,郭树清担任国家体改委综合规划司司长;1996年,被提拔为国家体改委秘书长,同时在体改委工作的还有王岐山。两年后,郭树清挂职出任贵州省副省长。贵州远离北京,但北京却正在经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余波冲击,围绕人民币汇率引发的利益博弈和摩擦不断。2001年4月,郭树清返京,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我要强调的是,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保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汇率不稳定,大家都会有很多错误的预期,市场波动就很大”——郭树清彼时的坚定,依然对应对2017年眼下中国汇率面临的压力和冲击具有重要意义。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面对美元加息、欧洲崩离等因素对国际汇率市场的冲击,当下中国依然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国内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坚定保障。
2003年开始,中国银行业开启现代化改革,随后进入十年的黄金发展时期,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成型、完善,以及“中国式”金融监管制度的建立、发展,皆在此阶段。换句话说,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与改革主要是在此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性改革或攻坚性事件是对国有全资商业银行的现代化改革。为配套改革,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工行、建行出资人,推进完成两家公司的股改上市。在中国的改革模式下,中央汇金的角色定位一度引发外界质疑:中央汇金注资国有行的法律程序是否合适?巨额货币投放注资是否会引发货币危机?注资改革是否是中国银行业现代化改革的正确起点?彼时,兼任中央汇金董事长的郭树清顶住压力,全力推进改革。事后再来评判,恰恰是中央汇金的角色保证了改革的完成、激发了后续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活力。
2005年,正在筹备上市的建设银行突发状况,建行能否上市成功牵动中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改革的全盘,不可失败。正如过往任职总是在紧急时刻,郭树清又一次临危受命,接任建行行长,担起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使命——带领建行上市。在他的强硬治理下,建行在216天后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四大国有银行中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银行。以丰富之经验完成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丰富的经济改革理论及实践经验,不仅保证了各项攻坚改革的顺利完成,而且磨炼起了领导者洞察先机、高瞻远瞩的建瓴之力。郭树清在建行期间的理念和实践,也影响着离任后建行的持续稳健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建行率先推动贷款投放,却又在其他银行一拥而上之时降低贷款增速,甚至甘愿放弃市场份额。建行在中国银行业黄金时间发展中收获到的,相比其他银行或许更多。2017年3月,某香港上市的内地乳业公司股价断崖式暴跌、或涉及财务造假问题,无法正常兑付部分融资人利息,仅据媒体公开报道即有23家金融机构涉及对该公司授信,但公开信息中债权人却尚无建行身影。这或许不能充分证明什么,但或许建行的风控和管理确实值得同业学习。
果敢有为
无论是任职证监会,还是处理建行上市,郭树清被冠以“改革家”及“务实派”,都在履任新职后即刻开始系统工作,推出的诸多措施不是循规蹈矩的修修补补,而是换一种思路、另一种方法,以创新推动改革目标的实现。在证监会主席任上推出的70多项制度措施,充分展现了其果敢、坚定的工作风格。
从最早参与研究和探索宏观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到具体思考和创新经济金融微观领域创新,大量的经验积累将为郭树清在更深入、更广泛和整体性的经济与金融联动改革中提供助力。2013年初,郭树清调往山东,随后出任山东省政府省长,开启了近年来中国地方金融改革的示范建设之旅。
山东是中国东部经济最为发达省份之一,但偏弱的金融发展水平却与其经济地位不相匹配。提升和发展山东金融,将为中国地方金融改革乃至全国系统性金融发展提供重要范本和启迪,山东金融改革之于中国地方金融发展的意义,不次于建行上市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意义。郭树清空降山东后,金融改革随即开启。
上任不到半年,2013年8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这份被称为山东“金改22条”的指导下,山东的金融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创下多项第一。12月,山东省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地方金融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省市县三级全面建立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属国内首创。2014年7月,《山东省权益类交易场所管理暂行办法》成为国内第一个单独规范权益类交易场所管理的规范性文件;8月,山东省出台《关于开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试点工作的意见》,是全国第一个指导、推动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专项政策文件。2016年7月,《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获得通过,开了我国在省级层面金融立法的先河。期间,郭树清推动在中央经济金融相关部委“海选”人才,为山东省大部分城市标配一名“懂金融”的副市长,一度成为轰动事件。随着山东金改的推进,其金融短板迅速补上,金融业发展成为山东经济的支柱产业。2016年4月,山东青岛首次被纳入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名列第79位。
地方金融改革和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绕不开的重要话题,这其中又涉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央与地方分权问题,以及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如何建立与发展问题。尤其是当前垂直金融监管体制下,国内地方政府在金融发展中责任与权力不对等,正在影响着对金融监管“二元体制”等诸多问题和政策的研究与探讨。这种背景下,地方金融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为下一步如何谋划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乃至谋划整体发展方向(打破二元金融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的金融改革是迄今为止,中国地方金融改革的重要区域性整体探索。
鉴于金融改革的系统性和长期性,以及金融改革综合效应的显现需要一定过程,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在亮眼的发展数据之外,郭树清带给山东的现代化金融发展理念,正在潜移默化地深刻影响着这个遵规守纪但却锐意争先的传统大省。“齐鲁情未了”,山东省的金融改革,必将成为中国金融监管与发展改革的重要经验。
刚柔相济
“学者型”“郭旋风”“改革派”等是郭树清在不同“职业”阶段被外界冠以的评价,屡次在关键时刻接棒重要使命,亦体现了高层对其能力的认可和重视。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去三十年,改革需要果敢、执行要似雷霆,过程中则需要因势利导,将改革中的“阵痛”降到最低,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改革成效。
郭树清温文儒雅,却在就任山东后坚定表示“来到山东工作,我就是山东人,我将夙夜在公,尽心竭力。”曾有记者回忆,在一次会议时,这位記者追上刚参会完毕的郭树清,并提出问题:“建行是否有意进一步收购财险公司?”据记者回忆,郭树清微笑着摇摇头予以否认,然后令人意想不到地摘下别在西服上的那朵花说:“送给你。”另有记者回忆,一次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当记者问:“您都喜欢哪种运动?是打高尔夫,还是网球?”郭树清的回答却出人意料——“在家洗碗。”
对于银行家,美国的J·P·摩根曾经为这一职业描述了他的形象:傲慢、冷漠、自我中心、权势十足。而凯恩斯则说:“银行家在其业务经营中必然要表现出超乎人性的传统的体面,终身从事这种活动使他们成为最浪漫并且是最不现实的人。”以郭树清为代表的中国的银行家们,却是勇于担当、幽默风趣、紧接地气又刚柔相济。
2017年,我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又一次处在关键时期,美元加息、欧洲崩离、外汇冲击、杠杆高企,内外部复杂金融形势再一次带来潜在汹涌风险,任何一项的处理和解决都会盘根错节牵带出一大堆棘手问题。此种形势下,郭树清“挥别齐鲁、再赴京华”,将以其经验丰富、踏实持重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改革促进金融发展而贡献力量,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