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预防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患者肺部交叉感染的临床观察
2017-04-14杨芬
杨芬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上饶 334000)
护理干预在预防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患者肺部交叉感染的临床观察
杨芬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上饶 334000)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患者肺部交叉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高压氧治疗的70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患者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接受护理干预,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肺部交叉感染、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舱内肺部交叉感染发生率(22.86%)低于对照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舱内肺部交叉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气管切开;高压氧;肺部交又感染;护理干预
气管切开术(traceotomy)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经过气管切开处理的患者气道为敞开状态,和外界相通,导致呼吸道内丢失部分水分,加重痰液粘稠度,形成痰痂,加上患者呼吸道正常防御能力的丧失,极易诱发肺部交叉感染,尤其是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肺部交叉感染率更高[1]。为此,本文对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施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先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计70例气管切开患者,均选自本院2013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经患者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5~70岁。观察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8~75岁。两组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研究,其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擦洗高压氧舱内部、空气消毒等。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进舱前准备:①套管气囊内注人4~5 mL生理盐水,保持气管外套管、周围组织之间处于无缝隙状态。在准备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时候保持气管、胃管、导尿管等导管的气囊处于排空状态,认真检查静脉留置导管的接口;②在患者进入高压氧舱前0.5~1 h进行吸痰,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情况下应用棉签;③针对留置胃管鼻饲者,在进舱前1~2 h,禁止注入食物,预防窒息的发生,减少吸痰次数;④取舒适体位,促进治疗进展,保持气管套管位于正中央位置,尽量减少过多刺激,以免影响舒适感;躁动者,加以约束带固定四肢;⑤以一对一、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家属介绍高压氧知识、治疗目的、预后、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减轻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重点讲解高压氧舱环境,彻底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指导家属学会咽鼓管调压方法(捏鼻鼓气、咀嚼吞咽动作),必要情况时针对进舱患者做预防性鼓膜穿刺,避免发生中耳气压伤;鼻饲管者在治疗期间禁止食用牛奶、面食制品等产气食物。
(2)舱内护理:①保持舱内温湿度适宜,温度18℃~24℃,湿度50%~60%,治疗中,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查看内外套管固定情况;舱内人员以适中的力度扶好吸氧面罩,保持摆放位置正确;吸氧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应立即停氧,清除分泌物,必要情况下肌注0.5 mg盐酸阿托品,减少呼吸道分泌物;②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并准确记录。
(3)出舱后护理:①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妥善固定不同类型的导管,保持导管处于通畅状态,送患者回到病房,做好交接;②查看患者是否存在气道内血肿、肺部感染等症状,待患者呼吸平稳且分泌物减少时封管,做X线片,避免发生并发症[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舱内肺部交叉感染、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舱内肺部交叉感染的比较 观察组舱内肺部交叉感染率为22.86%(8/35),对照组舱内肺部交叉感染率为57.14%(20/35),观察组舱内肺部交叉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71,P<0.05)。
2.2 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为(16.35±2.57)d,对照组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为(21.57±3.4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78,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指出,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显著,优势在于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血氧含量增加;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促进患者苏醒,达到减少致残率、死亡率的目的,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3]。但多数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而护理难度系数较大,是由于肺部感染所致,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保护性咳嗽的反射减弱,自行排痰困难;②呼吸道功能减弱,加上和外界形成呼吸通道,致使外源菌侵袭此通道,接触肺部,引发呼吸道感染;③意识、肢体活动度等方面的差异性会引发呼吸道堵塞、套管脱落、非计划性拔管等现象;④高压氧舱内空间不宽广、空气不流通等原因均会诱发大量病原菌的繁殖、滋生[4]。所以,气管切开患者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应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并发症。
据报道[5],在室温为19℃~22℃、湿度为48%~59%基础上应用紫外线照射0.5 h,能够减少舱内空气污染,进而达到舱内肺部交叉感染率降低的目的。入舱前做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吸痰等相关内容,能够加深患者、家属对高压氧知识的认识程度,消除不良心理,以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从而达到肺深部痰液快速松动、脱落的目的,促进痰液排出舱内治疗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处理,减少肺部交叉感染,加上在治疗期间提供高浓度、低湿度的氧气会引起呼吸道黏膜处于干燥状态,增加分泌物黏稠度,形成痰痂。通过采取正确的夕阳方式,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排痰困难现象,防治舱内肺部交叉感染的发生,加上提高气血交换,利于缺氧症状的纠正;出舱后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待病情好转且生命体征稳定,无任何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封管,能够加快患者恢复速度,进而促使患者对护理工作予以高度评价[6]。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舱内肺部交叉感染率、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均较对照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阻断外源性感染途径,预防肺部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舱内肺部交叉感染发生率、减短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
[1] 王小恒.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171-172.
[2] 宝银平.对行高压氧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6,15(3):67-69.
[3] 曾翠荭.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34):119-120.
[4] 刘捷,马柱仪,李秀东.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3):419-420.
[5] 伍国华.护理干预在预防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患者肺部交叉感染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35):116-117.
[6] 何中华,李海香,陈志勇.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中气囊的管理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4):119-12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5.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