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017-04-14王立诺郑利辉刘俊民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分层体育教师目标

王立诺 郑利辉 刘俊民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王立诺 郑利辉 刘俊民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因材施教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正是对因材施教理念的有效体现,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分层教学模式的优越性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了分层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策略。

高等教育 体育教学 分层教学 教学模式

基于高校体育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理性选择,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1]。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虽然很多体育教育工作者对“分层教学”进行了教学尝试,但是由于对分层教学的教育价值、应用原则和实施策略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分层教学浮于表面,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有必要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具体实践,就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的身心素质逐年下降

目前的高校在校生,多以 90 后为主,而且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接受的中小学教育多是智力教育,而对于体育教育则是相对忽视,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不仅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甚至还缺乏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兴趣和情感,对体育课常常抱有抵触情绪,所以目前高校的很多大学生身体素质状态不尽如人意。

2.大学生的个性差异非常明显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中学时代接受的体育教育存在较大差异,统一化的体育课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学习需求,甚至会影响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无疑给高校体育的常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2]。

3.体育课堂的教学管理相对混乱

在当前的高校体育课教学中,由于选课制度存在的缺陷,很多学生学习的体育项目可能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体育课逃课、迟到、早退的情况也比较多见,而体育教师的课前点名所起到的效果相对有限。此外,体育教师的教学管理,主要是着眼于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的训练和考核,而对于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体育态度、运动情感、学习兴趣等信息的搜集与整理相对不足,所以无法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对教学方案的不断优化。

4.未能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是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课上训练和课下锻炼的重点,但是关于体育理论的学习,体育教师多是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关于一些体育健康理论和运动理论的讲解相对较少,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体育技战术素质的提升。

分层教学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优越性分析

1.分层教学可以让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其前提就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然后分别制订差异化的教学方案,所以高校体育课堂上的分层教学,不再只是面向个别学生的体育教学,而是着眼于所有学生,旨在让所有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能实现应有的进步与提高[3]。因此,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让高校体育教学很好地解决优秀生“吃不饱”与学困生“消化不了”之间的矛盾。

2.分层教学可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便于教师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实现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有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权,不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机械性、被动性的学习,这显然更符合高校体育教育的客观规律。同时,分层教学是以贴近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情感为基础的,所以分层教学方案的制订会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教师则是更好地发挥教学引导职能,制订更多“个别化”的教育方案,让每个学生尽快适应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4]。

3.分层教学可以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分层教学可以彻底转变传统体育课堂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相对固定的弊端,高校体育课教学形式不再是标准化和统一化的形式,而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制订差异化、层次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体育学习需求,促进高校体育和谐课堂的构建。

4.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实施分层教学,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学习偏好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分别制订差异化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案,这样学生基本都可以学习自己擅长或喜欢的运动项目,能够在体育学习与体育运动中收获更多的成功体验和快乐体验,也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立足教学实际和学情,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高校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以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为基础和前提,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在制订体育教学方案时,一定要先对教育对象进行充分了解,根据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基础、锻炼习惯、兴趣爱好等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做到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并且以此作为体育分层教学的重要依据,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但是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必须考虑到大学生的自主意愿,当学生自身的能力与所处层次不太相符时,要允许学生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2.制订富有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的基础上,体育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订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制订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尽量保持一致;短期目标则应当有所差异,对于高层次的学生不仅要有基础性的体育教学目标,还应当有提高性、拓展性的教学目标,低层次学生则应当以基础性的教学目标为主。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订要有针对性,坚持递进性原则,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具有可操作性和较强的执行力,这样才能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5]。

3.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分层教学效果

由于不同层次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应当有所区分,这样才能确保各个层次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对于高水平层次的学生,由于学生基本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素质和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多采取集体性的教学方法,如以赛代练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实际的竞争与对抗中激发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技战术素质的提升。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多采取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和技战术等进行更加深入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能够再上一个台阶。而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多采取示范讲解法、多媒体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等,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知识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

4.完善评价机制,实施分层评价

由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素质差异,所以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评价机制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征制订差异化的评价策略,高评价标准应该适用于高水平层次的学生,低评价标准应该适用于低水平层次的学生。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体育情感、进步情况等,并对学生实施及时的鼓励和表扬。此外,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营造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学习需求,制订差异化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和魅力,在课外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步改善。

[1]刘骞、陶鑫、冯宝林、郭虎元、姜兴聪:《“中国梦”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因材施教之反思》,《四川体育科学》2016年第1期。

[2]孙洪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第8期。

[3]王光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29期。

[4]张丽莎、李萍:《将时尚健身操融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5]董国兴:《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高校为例》,《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2期。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分层体育教师目标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