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总目录
2017-04-14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创新观视域下的创新发展理念
张继龙,朱宗友(1·53)
“灌输”与“平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基本原则
蒋 政(1·59)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理论与历史逻辑
贾绘泽(2·1)
政治营销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策略
胡庆亮(2·5)
马克思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探析
孙 杰(6·53)
马克思中学时期三篇作文研究综述
周 泉(6·5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文化成事与道德成人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理
田夏彪(5·17)
试论儒家诚信观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现代启示
赵卫东(5·23)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优秀文化
传统基因激活
邢鹏飞(5·28)
哲学研究
略论西方哲学的两条思想之路:从本原出发与通向本原之路
宋清华,张甜甜(4·1)
威廉姆·西力神经美学研究述评
王延慧(4·9)
休闲消费视阈下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武慧俊(4·16)
“人民之家”里的“人民”和“家”
——1930年代瑞典福利国家乌托邦的理想与实践
闵冬潮(6·33)
政制·宗教·教育
——约翰·亚当斯论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李 浩(6·39)
法治反腐的一般特征
孙 楠(6·44)
网络政治的特征及其现代影响
邸晓星(6·49)
政治研究
协商民主视角下生态治理的制度框架与路径探析
刘 娟,任 亮(3·63)
基于生成进路的社会认知理论建构
武建峰(3·68)
从“四个现代化”到“四个全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其经验
王 强,李 敏(5·1)
张君劢政治哲学中的“民族国家本位”
欧阳询(5·6)
西方民主输出对政治文化现代转型的影响机理探析
王立洲(5·12)
经济研究
对山西省煤炭采空区农村人口迁移的思考
——基于制度均衡理论视角的考察
王蜀磊,王艳萍(6·23)
农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相互关系研究
——基于北京、山东、山西、陕西四省(市)的调查分析
刘 燕,吕世辰(6·27)
法学研究
比较法视野下的证人保护制度
吴杨泽(1·44)
对抗中的合作
——未成年人特别程序下的检律关系新探索
郑 蕾,施 倩(1·49)
习近平法治中国思想的三个维度
李 墨(5·43)
集中审理原则与民事庭审实质化
江 晨(5·49)
社会学研究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谱系
周丽霞,张 亮(1·35)
反窥“疏离型”幸福的形态变化
——以“获得感”为诠释语境
张方玉,杨伟荣(1·39)
从个体信任到制度信任
——医患信任的制度审视与重构
刘小龙,勾瑞波(2·9)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困境及完善路径
丁 云,顾韵婷(2·16)
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
——现代希腊国家中的马其顿人
王小平,窦红梅(2·22)
论民事检察的逻辑架构和权力边界
——兼论民事检察的几个基本问题
张学慧,安仲伟(4·21)
浅析行政协议案件民事法律规范司法适用问题
——以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为例
朱旭辉(4·25)
贪污贿赂罪从宽处罚新规的适用
刘昭陵(4·31)
重返戈夫曼的拟剧论与自我分析
——一种社会批判的路径
王晴锋(5·33)
论消费主义批判的总体性逻辑
陶小白(5·39)
平衡木上的华北父母:日常表现、实践逻辑与意外后果
——基于农民人生价值的视角
王向阳(6·62)
资本逻辑与虚无主义
张春玲(6·68)
革命节日的百年流变、纪念与再造
——以历书中的革命节日为例
张隽波(1·82)
传统社会中的村落神庙联盟与村际关系
姚春敏,刘 佳(1·89)
文化研究
学术自由权的法理分析
左崇良(1·25)
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当代意义与现实路径
曹海峰(1·30)
程颢、程颐理学思想与佛教关系阐微
耿静波(2·79)
山西垣曲地区清朝宗教寺庙文化
李 成,陈谙哲(2·83)
传统节日场域中礼物馈赠现代转型的文化解读
——以中秋节为例
李静静(4·59)
陇中地区“另类”习俗发微
梁发祥(4·63)
文学研究
《孝经》引《诗》的特点及其学术意义
毛振华(5·55)
法显《佛国记》中的苦难叙事
阳 清(5·59)
明中叶至清初歌谣时调学习散曲的条件及意义析论
冯 艳(5·65)
程千帆诗歌研究思想与方法补论
杨锦辉(5·70)
《藏海诗话》创作范畴论
——兼论宋代诗学中“以禅喻诗”风气的形成
孙 可(4·70)
骑马与骑驴
——宋代词人的审美选择与文体认知
王慧刚(4·77)
汪广洋诗歌艺术简论
张星星(4·83)
从“写心”说看黄宗羲的文学观
雷斌慧(4·89)
图文关系的审美互动形态分析
——以古今《红楼梦》图文本为例
高 雁,卢 兴(1·94)
吴融生卒年新考
艾 炬(1·98)
沉沦与澄明
——多维存在的祁同伟
梁晓萍(6·72)
融合与固化
——论新世纪“乡下人进城”小说的叙事变奏
盛翠菊(6·78)
古典诗词研究
中国传统词学的四大批评观念
胡建次,叶国云(2·43)
口号:古典诗歌的另类表达形态
刘春霞(2·49)
《全宋诗》之李之仪、周紫芝诗重出考辨
陈小辉(2·55)
中国古典诗词与史蒂文斯的诗歌创作
徐 畔,杨胜男(2·60)
从“不通”看钱钟书的“诗性”观
和庆鹏(3·28)
励志叙事与情爱描写价值坐标的错位
——评田冲长篇小说《迷局》
冯肖华(3·33)
施蛰存现代诗歌创作的准现代性特征
彭秀坤(3·39)
禁忌与替罪羊:阿尔比戏剧《山羊》的荒诞性阐释
樊晓君(3·43)
文艺理论研究
钱穆的文学史料观及其史学实践
郭士礼(2·26)
“问题化”之后的虚无
——琳达·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批判
杨文臣(2·33)
幕场在戏剧结构中的美学价值
张 华(2·38)
古典诗论研究
论元兢《古今诗人秀句》与锺嵘《诗品》之关系
孙 佩(3·48)
王船山的诗体观
朱新亮(3·53)
论归庄落花诗
姜克滨(3·58)
语言学研究
照应和平衡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几个词条释义的讨论
任林深(5·107)
妇女与性别研究
社会主义机制下的“妇女”身份再造
孙婷婷(1·1)
两孩政策、非婚生育和生育观的变革
王向贤(1·7)
乡村妇女主体性的成长:意识与实践
——兼评山西省永济市寨子村农民妇女组织
乔运鸿(1·13)
论贝恩戏剧《伪装的风尘女》中的性别冲突与妥协
郑 伟(1·19)
后女性主义的兴起与特征
曾 翔(2·89)
民国女性性解放与贞操观的吊诡及司法判解论析
——以1935年北京刘景桂案为中心
张淑娟(2·94)
底层妇女的身体呈现
——以三部当代女性小说为例
刘希(2·99)
新空巢家庭中女性角色转变的影响因素
崔金海(2·107)
中央苏区客家妇女的山歌动员
胡军华(3·73)
中共的乡村妇女社会动员策略述评
——以1946—1949年的华北解放区为中心
冯成杰(3·78)
女性/性别外文翻译出版书籍评述
——以1995—2014年出版的女性/性别翻译书籍为例
孙晓梅,卜娜娜(3·83)
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媒介形象的呈现与建构
陈红梅(3·88)
弃夫离婚:中世纪妇女的反抗
孙继静(4·38)
父系继承与冠笄之礼的性别意义
王小健(4·45)
电话通讯与民国城市女性社会角色的再塑
霍慧新(4·50)
被拐卖妇女的类型分析
温丙存(4·54)
证上有名,名下有权
——男女平等价值观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中的体现
马 焱,郭 晔(5·74)
女性形象的塑造与主体身份的建构
——《人民日报》1949年至1978年女性新闻分析
戴蓓芬(5·80)
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
——媒介与LGBT研究的路径与转向
王 雪(5·85)
从弹词《精卫石》看秋瑾的理想世界
魏玉莲(5·90)
口述史学与口述访谈的若干问题
——从“妇女口述史”说起
李小江(6·1)
口述访谈中的女性生命史
——基于对大寨村和西沟村的口述访谈
刘晓丽(6·5)
北大秦简《教女》与秦代性别关系的建构
夏增民(6·10)
弱势的叠加与突破
——从营养与受教育状况看西部农村女童的生存和发展
和建花(6·15)
历史研究
百年来晋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郭永琴(2·65)
从三晋方足布的分布情况看战国中原人口的迁徙
段颖龙(2·72)
政治视域下的汉代“灾异说”
孙 喆(3·18)
公与私之间:西汉刘向的家国观念
曹海琴,张立克(3·24)
葛洪扶南之行再考
谭清华,袁名泽(3·13)
宋代新《春秋》学的文化诠释
孙旭红,王 艺(4·93)
明清时期北京通州晋翼会馆研究
——以明清时期的翼城商人和山西布商为重点
孟 伟,杨 波(3·1)
明清时期射柳文化考述
姚 庆(3·8)
明清泾河水利工程及其背后的环境驱动因素
张鹏飞(4·98)
公共卫生与近代山西民众日常生活
——基于1930年代山西“新生活运动”的考察
夏文华(6·84)
西舞东传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张 艳(6·89)
世界史研究
论孙歌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
刘成才(1·64)
东京审判的不彻底性及其影响
郭小鹏(1·70)
从人类发展的视角看《全球通史》
孟辽阔(1·75)
教育研究
“中国文艺复兴”从“大学教育”开始
——论李长之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学教育思想
于阿丽(1·103)
教育实习对实习生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张旭如(1·109)
无意识:信仰置换和实践的进路
马利军,张积家(3·92)
身体运动与学习
——具身认知视野下的小学教育研究
崔中良,王慧莉,潘尚运(3·97)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讨
——基于山西吉县的调查
郝琦蕾,赵金凤(3·102)
中文报刊中汉英混用现象的社会语言学透视
田金平,苏 婷(3·107)
自控能力在学业倦怠与学业成绩间的调节作用
田月明(3·110)
大学的责任及其实现
刘庆昌(4·104)
中小学法治教育实施困境与对策
赵 伟,赵士谦(4·109)
当下高校工具理性盛行与教学地位的不彰
刘光顺(5·95)
基于结构方程的中学生教育满意度实证研究
李芳仪,吴宏超(5·101)
高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育
陈惠邦(6·95)
教师与课堂教学改革:内在关系、能力要求
及教师转型
岳 强(6·99)
“互联网+”背景下有效教学理论对高校
课堂改革的意义
刘 丽(6·103)
研究性课堂构建探析
——以思政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为例
赵秀芳(6·107)
书评·简介
翼城经验: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的基层实践基础
——评吕世辰教授《农村二孩生育试点三十年》一书
卫建国(4·封三)
坚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自信
——评吉志强博士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何以可能?》
张云飞(3·封三)
中国古戏台研究的典范之作
——评车文明教授《中国古戏台调查研究》一书
侯 杰,任启慧(5·111)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柯亨
——姜延博博士《柯亨的社会主义平等理论研究》一书简评
赵跃先(5·封三)
区域史研究中的文化自信
——“山西与古中国”学术研讨会简介
(1·封三)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山西师范大学研究中心简介
(2·封三)
教师教育学院简介
(6·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