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释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运用与提升研究

2017-04-14汪思敏

关键词:解释学受教育者视域

汪思敏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解释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运用与提升研究

汪思敏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从解释学角度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切的理解都必须通过语言才能发生,语言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通过分析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几种语言观,阐述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特征:书面性与口语性、社会性与私人性以及对话性。通过以“情”动人,“怀疑”书本;坚持主流,兼收并蓄;以平等对话,倡导“新谈话型对话教学”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语言观;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教育者;受教育者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不断革新,人们越来越重视以理解为研究对象的解释学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为一切的理解都必须通过语言才能发生,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它赋予了思想政治的教育意义,语言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所以研究解释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中的语言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创新和发展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哲学解释学维度下的几种主要的语言观

“教学必定包含一种解释活动——教学讲解,”[1]从解释学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既是一种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教育者、受教育、理解文本之间具有语言性的对话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语言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任何思想政治教育“行为”都需要借助于“语言”才能沟通。基于此,我们了解哲学解释学维度下的几种主要的语言观,将对探讨解释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语言问题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如果语言表达着人类的全部经验,那么,它所表达的就毫无疑问地包含着‘科学’。”[2]正因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获得它的合法性,从古至今,西方哲学界对语言问题的研究从未中断,其中主要分为两大种,即以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等为代表的传统的哲学语言观和以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的语言观。这两种语言观的分水岭是在20世纪西方哲学界兴起,被称为是一场“语言学转向”的语言哲学,使语言问题成为哲学尤其是哲学解释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而这场“语言学转向”的主导者之一就是海德格尔,传统的语言观把语言看作是一种人类用来表达或交流的工具,而海德格尔则使语言获得了本体论的地位,他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强调了语言与存在之间的关系,正如他所说:“语言不只是一种宣示真理或认知真理的工具,它有着一层更重要的意义:实际地开启着对话双方的生存论空间”。[3]他的学生伽达默尔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完善和发展。伽达默尔把语言看作是理解和解释的普遍而又唯一的媒介,他认为首先是世界能在语言中体现,而不是人通过语言去描述世界,语言中包含着人类的各种文化建构和世界观念,也就是说语言的存在使我们在世界中的存在拥有了共同性,而不是由于我们在世界中存在才具有语言性。

对于语言及其特征的研究,不同的解释学理论学派是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开展研究的。我们认为,“理解是对语言文本的意义的理解,”[4]语言不仅是理解的特征之一,也是理解的条件之一。作为理解条件之一,语言自身也具有特殊性:一方面,语言能概括理解产生的所有条件,诸如理解的对象、主体、解释学循环等条件,也就是说“理解本质上就是一种语言转换”[4];另一方面,语言的社会性和私人性、语言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等是辩证统一。

二、解释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语言,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中介,除了具有语言的一般特征,其自身还具有丰富的特征。关于语言的特征的描述,学术界有很多说法,本文基于解释学的视角进行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是,语言的口语性与书面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语言不仅包括口头语言,还包括书面语言,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口语主要是指教育者口头上对受教育者讲解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一种正在发生的并且瞬时的对话,不仅有确定的听众——受教育者,而且有明确的、生动的情境,在确定的语境中语言的真正意义才有可能被正确地理解,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但是口语的即时性、口语对象的有限性,使口语在时空上都具有局限性也即“间距”,这种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书面语言的产生。思想政治教育书面语言主要指文本和书面材料等。思想政治教育书面语言虽然在时空上具有无限性,但正因为这种无限性缺乏口语所具有的即时对话性和具体的情境,使受教育者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不够透彻,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口语性与书面性,其实从另一方面也体现着它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是不同的,但是在一定的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内涵和意义又是相对固定的。

二是,语言的社会性与私人性。“理解的语言性问题的核心是语词与意义的矛盾问题。语词与意义即能指与所指的矛盾是语言的基本矛盾。”[4]从语言的基本矛盾中派生出来的是语言的个人使用性与社会性之间的矛盾即对立与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个人使用性和社会性,我们也称之为语言的个性与共性、差别性与同一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为社会所普遍接受、认可的、占据主流地位的语言,从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一切思想政治教育语言都是社会语言;另一方面,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在时代潮流的引导下,许多新兴的语言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个人,每个个体自身又都能产生新的语言,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具有私人性。例如,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倡导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凝练为24个字,每个词能表达很多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意义,同一个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词表达。但每个民众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与“前见”,基于此,个体在实际过程中理解践行的具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虽然不同但确是单一的。

三是,对话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苏格拉底的对话法”为原型的“对话式教学”也被称为“产婆术”,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语言运用方式。苏格拉底认为,在与对方对话的过程中,逐步帮助并引导对方追求、发现真理。对话是理解的途径之一,在理解的过程中,通过对话能够使对话者双方都能做出一定的改变,同时能够借此调整各自的视域,最终逐渐接近真理。“对话具有自己的精神,并且在对话中所运用的语言也在自身中具有其自己的真理。”[5]对话从根本上说是开放的、活的语言,在对话过程中,“你”的意见是对“我”所提的问题,“我”的意见是对“你”所提意见的回答,双方在主题一致的基础上,围绕着“问题——回答”的结构进行对话。“毫无疑问,对话的整个过程是语言性质的,语言是两个人在所谈的对象上取得一致看法,并由此而相互理解的共同拥有的中间区域。”[2]语言不一定要通过话语表达,对话有时候也可以是无言的,甚至不需要手语。从解释学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既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表达、运用的过程,也是一种教育者、受教育、理解文本之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的过程。当然,这里的对话主要包括教育者和文本的对话、受教育者和文本的对话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对话。

三、解释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提升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运用思想政治语言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否得到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的运用。但是目前在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解释学视域下语言观的相关理论出发,去探讨怎样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语言的优势,这为研究如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及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以“情”动人,“怀疑”书本

这里的“情”即语境,也即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运用的情境,目前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缺乏有效性的问题愈演愈烈,“权力语言”、“政治语言”、“文件语言”代替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并且不分情境地使用,教育者没有考虑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所在场所、所在时间,随意乱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没有得到有效地实现,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世界紧密联在一起;世界以如下方式聚集在一起:熟悉的事物阐释不熟悉的事物;有意义的事物赋予无意义的事物以意义。”[1]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放入有意义的语境中,语言才有意义,受教育者才会想去、愿意接受教育。教育者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时,可以通过举列子等方式,把受教育者们不熟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放在受教育者们熟悉的语境或情境中,在综合运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基础上增强语言的“可读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光重视语言的口语性,强调情境的作用而忽视语言书面性的作用。真理在一段时间内是绝对的,但从根本上说真理是相对的,书面语言不都是真理,在时间和历史的打磨下,也有错误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具有怀疑精神去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坚持主流,兼收并蓄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语言既具有社会性,同时也具有私人性,很多教育者并不重视甚至忽视这一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有的是来源于社会交往中,并由社会所规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流的语言,但是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社会个体。一些教育者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就不理解,并未关注这些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社会性和个体性之间的差异,更不会把这些教育目标、教育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转换成语言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时候,要重视并正确区分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社会性和私人性之间的差异,在坚持主流语言的基础上吸收借鉴新生的语言,为语言注入新的血液,使语言永葆生机。针对受教育者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所具有的突出的复杂性和明显的长期性,教育者要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不仅能营造出良好的师生之间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而且能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平等对话,倡导“新谈话型对话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不断革新,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一方面,一些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教育者自我感觉教育经验丰富,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优越感,时不时地流露出居高临下的语气;另一方面,“注入式”教育理念、强制“灌输法”等教育理念和方法,仍然在我国一些很不发达的或偏远地区盛行;这些现象使得受教育者产生抵触心理,不仅与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背道而驰,而且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倡导和推进“新谈话型对话教学”。所谓的“新谈话型对话教学”是基于解释学视域下吸收借鉴批判型对话教育和谈话型对话教育而形成的。“新谈话型对话教学”要求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话过程中,教育者要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发现、追求“真理”也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同时对学生要宽容,最好做到情理交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具有批判反思性、问题优先性、互动性,“对话要求是相互的精神和心里的沟通和交流,直接感知到对方的存在和变化”[6];教育者要为受教育者营造开放、平等的教育环境,“对话本质上是平等、宽容的,它要求承认对立意见的合法性,这样才能使对话成为平等的语言交流”[2];对话教学本身就具有游戏性、循环性,教育者应充分发挥对话教育的这些优势,进而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美)肖恩·加拉格尔.解释学与教育[M].张光陆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0、98.

[2] 潘德荣.诠释学导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9、111-112、114.

[3] 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三联书店,1996:982.

[4] 陈海飞.解释学基本理论研究[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153、259、261.

[5](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489.

[6] 兰夕雨.论基于对话哲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5).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Languag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meneutics

Wang Simin
Yangzhou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arxism

From the hermeneutic point of view,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understanding of all must occur through language,language plays a“bridge”and“belt”rol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languages from the philosophy hermeneutic viewpoint,the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language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written and oral,social and personal,and interactivity.According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 can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anguage:to move with feeling and doubt books;adhere to the mainstream and eclectic;equal dialogue,to advocate“new teaching model for dialogue”.

view of languag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anguage;educators;educatee

汪思敏(1992-),女,江苏盐城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期社会公民政治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3CZZ019)的阶段性成果。

2017-06-13

G641

A

(责任编辑:武 亮)

猜你喜欢

解释学受教育者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李永刚著《历史主义与解释学》推介
“生活转向”的解释学意图
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内在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