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退休制度的改革方向
2017-04-14曲卫春
曲卫春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物探队,山东 济南 250100)
试论中国退休制度的改革方向
曲卫春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物探队,山东 济南 2501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不断取得各项进步的同时,人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然而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变来适应社会的变化,进而引发了养老金收支不平衡、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退休待遇缺乏公平性、老年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鉴于目前状况,我国应对退休制度进行改革,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度,以便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价值,并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推动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退休制度;延长退休年龄;弹性退休
一、我国退休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退休制度的创建时期(1950-1958年)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对退休制度进行规范,颁布了《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等法规,初步确立了退休政策并且一直沿袭至今。政策中规定:男性职工60周岁为退休年龄,女性职工50周岁为退休年龄,女干部55周岁为退休年龄;确定了养老金按个人工作年限及每月一发放的发放方式。
(二)我国退休制度的调整时期(1958-1966年)
1958年我国又对退休制度进行了调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工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这一法规。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做了统一的规定,即女干部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女工人的为50周岁。另外,把社会中的很多群体,如军官等也纳入到退休制度中。
(三)我国退休制度的停滞时期(1966-1978年)
十年“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社会制度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破坏,因此退休制度一直处在停滞不前的时期,社会秩序极其混乱,导致制度缺乏良好的执行环境,进而完全摧毁了退休制度。
(四)我国退休制度的重建时期(1978年至今)
1978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这两部法规,目的是弥补“文化大革命”期间退休制度遭到的严重破坏,其中对于领导干部和普通工人的退休、退职待遇进行了调整。并且明确区分了正常退休职工的待遇水平跟非正常退休职工的待遇水平。
199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法规中初步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且规定了养老保险由国家、企业、个人等多渠道的缴纳方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金计发方法。这一政策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退休制度中存在的难题,促进了退休制度朝着良好的态势发展。
二、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法定退休年龄偏低
法定退休年龄的重要参照指标为人均寿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1990年中国人口平均寿命68.3岁,2007年提高到73岁,2017年中国人均寿命是75岁。随着医疗卫生质量的提高,人均寿命还会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白皮书》显示: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1.35岁,比2011年的81.12岁增长了0.23岁。其中,男性79.35岁,女性83.42岁,女性高于男性4.07岁。[1]男性职工60周岁为退休年龄,女性职工50周岁为退休年龄,女干部55周岁为退休年龄,相较人均寿命,退休年龄偏低。而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执行了很多年,退休年龄参照的人均寿命远远低于当前我国人均寿命。我国实行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其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参照年龄为70周岁。我国人均寿命在不断地延长,一方面会使得我国的社会保障入不敷出,另一方面,在前期的计划生育政策调控下,我国进入少子化时代,人口老龄化严重,偏低的法定退休年龄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不协调,造成宝贵的劳动力资源的浪费。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高校的教授、杰出的医学工作者,对于他们这些高级知识分子来说退休时间实在是偏早,这就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男女法定退休年龄不一致,女性偏低
城镇女职工的退休制度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明显低于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企业在退休年龄上的歧视,他们认为女性的工作年限通常会比男性的短,并且在相同条件下,女性在职场的工作能力表现没男性强,因此女职工升迁加薪的机会往往小于男职工,且退休金也比男性低。这种性别歧视就导致了女性职工资源的浪费,破坏了男女平等的原则。这样的不平等待遇带给了女性职工很多的负面影响,比如尚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并且精力旺盛的女性职工被迫退出工作岗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公平的社会原则的践行。而在今天,经济的发展使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女性的人均寿命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且平均寿命要高于男性约四岁,再加上先进技术的采用,体力劳动工作岗位大量为自动化所代替,因而女性的就业优势也日益明显,延续原来的退休政策较之男性来说更加的不合理,使得经济发展与女性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产生了矛盾,影响了女性的个人发展。
(三)提前退休现象普遍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不乏提前退休的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有很多职工身体状况良好并且工作能力很强,但他们却选择提前退休,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更早的领取养老金,然后再去寻找其他合适的工作,这样一来他们便可以获取两份收入,面对极大的诱惑,这些人选择提前退休。再者,部分职工则是由于退休工资较高,他们则更加注重生活享受,不愿意继续工作。所以他们就采取一些不合法的手段办理了退休。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再就业,缓解就业压力,让部分大龄职工提前退休以便能给更多的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企业也考虑到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的员工创造的经济效益小,而选择让他们提前退休,以便能引进高素质的人员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由于职工提前退出劳动岗位,提前领取养老金,无疑会加重我国养老金支付的负担,使我国在稳定发展的进程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四)退休制度缺乏弹性
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是从建国初期建立的一直沿用至今的制度,虽然中间经过几次修改但从本质上却并未发生改变。而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在变革方面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缺乏弹性的退休制度对于解决这些新问题、新情况确实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退休制度缺乏弹性会使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再者会产生提前下岗造成的失业问题、养老保险的收支丧失平衡等问题。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退休制度也依然不完善。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实行一刀切的标准,认为人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工作能力就会大幅下降,而没有考虑到个体上的差异,没有因人因事而定,为职工提供选择的机会。国家对于退休福利待遇的发放缺乏灵活的退休福利待遇支付机制,再加上退休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两者之间没有建立相应的联系,相对独立。现行的退休制度并不能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让劳动者一退休就能领取养老金,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就现阶段我国退休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的情况下,具有弹性的退休制度更能解决好这一问题。
三、延迟退休政策的利弊
(一)推行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的有利方面
1.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减轻养老金支付压力
延长退休年龄一方面增加了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增加了养老金的收入,可以累积更多的养老金,以方便日后退休职工可以得到更好的待遇。另一方面让延迟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发放时间延后,可以减轻国家财政支付养老保险金的压力,维持养老金的收支平衡,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健康发展。
2.延长退休年龄政策可以减轻年轻人的赡养负担
近年来,国家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坚持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并不断优化人口结构,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即一对夫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生育两个孩子。此举正是为了积极应对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但很多人转变了固有的思想观念,综合考虑二孩的社会成本便没有那么强烈的生育意愿。现在大多数80后的家庭结构模式基本上是要照顾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经济压力非常大。再说现在社会处在一个快节奏运行的状态下,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养老方面,难免出现照顾不周的情况。而年轻人正处在事业的摸索奋斗期,面对着事业上的压力,无论是时间还是资金都会比较紧张。再加上老年人因身体状况欠佳所需的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年轻人的养老压力较大。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不仅可以缓解年轻人在家庭方面的养老负担,还能积极地促进老年人的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使他们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老年人继续上班能有效缓解老年人因缺少子女的陪伴而带来的孤独感。
3.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老年人人力资源的再配置
根据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来计算职工的在岗时间大概只有30年,而一个职工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作,无论是经验还是能力都已进入得心应手的阶段,这时候却要离开工作岗位,实在是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那些从事高科技或管理工作的人才,他们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倘若坚持当前的法定退休年龄让其退休,实在是影响他们自身价值的充分发挥。延迟退休可以充分发掘老年人人力资源的价值,让老年人人力资源浪费情况得到缓解。
4.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规范与保障老年人的就业问题
老年人在退出工作岗位后,又被返聘继续回到工作岗位,这样的事情在现阶段并不少见。但是他们与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目前虽然适用合同法,却无法获得劳动法所给予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权益。特别是没有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来保障其合法权益。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在雇佣关系中,身体健康受到损害,而用人单位却否定其是工伤,拒绝支付赔偿金。再者,用人单位也无需再为他们缴纳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险,使得劳动者应有的工伤、医疗权益受到损害。老年人退休后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用人单位对他们的歧视,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就业市场并不能很好地支持他们再踏入工作岗位。因此,合理延长退休年龄,制定政策措施将老年人就业纳入合理的劳动关系管辖范围,不仅可以使我国的高素质、高水平老年人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正确处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也有利于改善和缓解社会养老负担。
(二)推行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的不利方面
1.延迟退休可能会导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目前,我国每年大概有2400万的就业人员需要安排,尽管国家也采取了相关措施促进就业,但是仍有1400万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退休是新老劳动力的变更交替过程,即部分年老的劳动力离开工作岗位,给年轻人提供工作机会来替代他们。倘若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势必会出现老年人更多的存在于就业岗位而侵占了年轻人参与工作岗位的机会,将会减缓新老劳动者替代的过程,而这样会不利于企业新鲜血液的注入,发挥年轻人的创新精神促进企业的发展。
现阶段,每年有好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群体要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他们因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而吃到了许多公司的闭门羹,再加上公司具有许多的优质的毕业生资源可供挑选,用人单位不断提高就职要求,缩减招收数量。延迟退休政策的实行则会导致这些毕业生找工作更加困难。目前就大学生择业的方向来看,尽管已经多种多样,不再拘泥于几个行业,但是国企、政府机构等稳定性较好的单位仍是众多求职者激烈竞争的对象。国家推行延迟退休政策一旦实行,原本可以为年轻人提供的可供选择的职位,却将会被老年人继续占据着。再比如说企业、政府里的一些高级管理职位,人力资源更新速度会更加缓慢,因此毕业生想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一份好工作确实比较困难。而那些长期处于流动状态的失业人员,他们会更加感到前途迷茫而失去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社会因此也会增加众多不稳定因素,并且会波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2.延迟退休政策会激化即将退休者的不满
对于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医生和教师等知识分子来说,退休后可能会丧失高工资、高福利的待遇,且原有的社会地位也会下降,因此延迟退休符合他们的利益和愿望,毕竟在职时各方面的福利待遇更具有优势。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的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身体状况欠佳的体力劳动者来说,他们希望能够按时退休甚至是早些退休以领取养老金,早一点改善身体状况、享享清福。因此,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会引发他们的不满情绪及消极对待工作,影响生产效率。另外,延迟退休会损害那些低收入者的利益,在企业经济运行效益不好的情况下,职工没有可观的收入,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不到良好的保障。提前退休则可以让他们去寻求其他的工作机会而增加收入,维持生活的稳定。
3.延迟退休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进步
目前,科学技术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老年劳动者虽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会远远落后于年轻劳动者,大部分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再加上我国的教育水平在不断进步,人们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快速提高,企业更希望引进年轻劳动力,为企业注入活力,维护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运行原则。因此,延迟退休会影响企业的创新发展,导致企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缓慢,而会使企业逐步丧失竞争优势。倘若那些文化素质低且技术水平不足的老年劳动者仍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出现人浮于事的状况,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停滞不前的局面。这样一来失业的人员就会增加,不利于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事实证明,年轻人凭借自身的优势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把他们放在关键的科研岗位,他们凭借着创新精神会为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而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会让本来可以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进行锻炼的年轻人失去一些机会。再者,延迟退休年龄可能会增加企业养老金缴纳的年限,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不利于企业的高效发展。[2]
四、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完善我国退休政策
(一)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作为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手段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现如今,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关系,认为弹性退休制度是一种更具有弹性、更为灵活、更容易让人接受的退休制度。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退休,而不会考虑学历、行业、劳动强度、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要求统统一样。倘若一直实行现行的退休制度,而不变通,这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弹性退休政策重点就是在划定退休年龄界限的基础上不再对退休年龄做明确具体的规定,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在以自愿为准则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实施不同的退休政策。例如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劳动者,因为他们的工作内容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较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退休年龄,使他们能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从事体力强度大的劳动者,他们因在工作中过度消耗体力而对身体健康影响较大,因此可以适当提前他们的退休年龄,使其身心得到放松从而改善其身体状况。另外在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连续工作满30年的职工、年龄又不满60岁的,且工作能力、身体素质处于弱势的,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申请提前退休;对工作能力强且身体素质处于优势的可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推迟三年、五年乃至十年。这种具有弹性的退休制度可以使职工和用人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职工是否需要退休或退休的时间。
目前,经过多次调查研究表明,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在一定时期会冲击我国的就业市场、导致就业压力的增加。然而实施弹性退休政策,则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推迟某些岗位、某些职工的退休年龄,这样年轻人依然有很多就业机会。调整好退休年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应正确看待并解决好实施弹性退休政策可能出现的问题,科学评估并实施好这一政策。再者,我国地域广阔,各地人均寿命差异较大,应将法定退休年龄的划定与人均寿命相挂钩。同时建立与弹性退休制度相配套的养老待遇制度,本着鼓励延迟退休的政策,将养老保险待遇与工龄相挂钩,奖勤罚懒。
(二)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人力资源
首先,要健全大龄就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的就业提供法律保障,并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使其充分了解法律知识从而保护好自己的合法利益。其次,要大力宣传老年人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作用,消除人们传统的消极观念,减小社会各界舆论的压力,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还要改变老年人自身的观念,使其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同时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新技能,提高工作积极性,能够不断地适应工作中的变化,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生产效率。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了老职工的经验传授和工作指导,他们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也有利于企业总体绩效指标的实现。国家还可以制定并实施一些更加弹性的退休政策,使之能够适应不同老年人群体的各种具体的需求,从而提高他们的满意度。鼓励老年人积极就业,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利益,使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最后,国家还要积极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技能,让他们能够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价值,使之不被社会所淘汰。[3]
(三)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制度
为了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同群体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退休方式,然后采用灵活多样的缴纳制度代替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基金缴纳方式。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所以应该把原先一味的增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缴纳数额改变为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盈利能力,让其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增值。另外,在鼓励延迟退休的同时,也可以鼓励推迟领取养老金,并给予他们更好的福利待遇来弥补。还要支持老年人再就业,让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各项技能继续在劳动力市场上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价值,提高自己的经济保障水平,使老年生活更加充实。因此政府要本着自愿的原则实行弹性退休制度,让老年人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认可并接受延迟退休或推迟领取退休金,为国家养老金的积累做出贡献,国家财政支出的压力小了,自然会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水平。总之,就是要对那些使用弄虚作假手段而提前退休的人给予一定的经济惩罚,并计入职工诚信档案,让其明白其中的利害。另外,拓宽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农民工、乡镇企业的职工等都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吸收他们加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平等原则。这样一来,向上可以减轻国家的经济压力,向下又可以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从而维持国家财政养老金收支平衡,最终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
[1] 盛帅,张亦凡.延迟退休年龄必要性分析与对策建议[J].劳动保障世界,2013(4):31-33.
[2] 蔡秀丽.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讨论[J].劳动保障世界,2013(5):26-27.
[3] 黄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2.
F249.2
A
2095-7416(2017)06-0043-05
2017-10-24
曲卫春(1963-),男,山东牟平人,大学学历,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物探队离退休办公室主任。
刘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