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儿童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接纳度及其转化
——基于皖北H市的访谈调查

2017-04-14徐丽丽赵小云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随班残疾儿童班级

徐丽丽 赵小云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普通儿童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接纳度及其转化
——基于皖北H市的访谈调查

徐丽丽 赵小云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作为一项社会系统性工程,随班就读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普通儿童家长的态度是影响随班就读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探寻普通儿童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接纳支持情况,文章通过访谈法对皖北H市的随班就读工作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许多普通儿童家长因为对融合教育缺乏正确理解,担心特殊儿童对普通儿童学业、安全不利等原因,对随班就读接纳度很低。建议从普及融合教育理念、转变人才培养观、开办家长学校等方面促使普通儿童家长转变观念,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开展。

随班就读;普通儿童家长;接纳度;转化

一、引言

融合教育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主要目标是确保社会所有成员的优质教育、认识和尊重多样性,同时考虑到每个人的能力和需求,并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随班就读是我国为了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根据我国国情实行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政策。随班就读实施近30年来,对普及特殊儿童义务教育、促进公平正义功不可没。然而,随班就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小觑的,如特殊儿童在班级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关注和重视,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等[1],很多地区随班就读质量堪忧,相当一部分学生“随班就坐”“随班混读”[2]。另外还有一些随读生遭遇普通学生家长的联名劝退,不断出现教育“回流”现象[3]。

社会、家庭、学校是影响随班就读良性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我国以往的研究大都侧重于学校、社会等方面,忽视了家长的地位和作用;或者有的研究只涉及到特殊儿童家长没有涉及普通儿童家长。事实上,普通儿童是普通学校目前主要的服务对象,而普通儿童家长作为融合教育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其对融合教育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子女对特殊同伴的态度,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子女所在学校是否愿意招收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同样,如果普通儿童家长以积极心态看待随班就读,其子女也会在学校包容尊重特殊儿童,从而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良好的环境。鉴于此,文章用访谈法对皖北H市普通儿童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接纳支持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基础上针对发现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以期消除普通儿童家长方面对随班就读的排斥阻碍因素,为随班就读的支持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二、H市特殊教育办学情况和研究设计

(一)H市特殊教育办学情况。H市提供的一份2016年特殊教育办学情况调研报告显示,该市拥有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师生202人;全市600多所中小学,具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180所,随班就读残疾儿童320名,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包括智障、听障视障、自闭症、肢体残疾、多动症等;全市具备资源教室的普通学校一所,资源教室设备价值12万元,普通学校特教专任教师12人,没有附设特教班的普通学校。该市依据国家特殊教育提升实施计划(2014—2106),在2015年出台了相关文件,全面推行没有排斥、没有歧视的融合教育,在招生政策上规定普通学校必须无条件接收特殊儿童,目前该市特殊教育形成的是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随班就都、学前康复为辅的办学格局。

(二)研究设计。本研究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用纸笔记录,对收集到的资料主要依据质的资料分析原则进行。访谈遵循受访者自愿,承诺有关个人信息保密;访谈分多次进行,方式均为个别访谈;共访谈了5所随班就读学校的50名普通儿童家长、5名班主任、2名校长,访谈地点分别为校园、各班教室、校长办公室。

三、普通儿童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接纳度及影响

(一)普通儿童家长不接纳随班就读现象严重。访谈中大部分家长表示不能接受自己孩子与特殊儿童同窗共读。对“您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吗?”这个问题,50名受访家长中有31人理所当然地表示不接纳,占受访家长总数的62%;15人表示视残疾儿童具体情况而定,占受访家长总数的30%;只有4名家长明确表示接纳。他们对不接纳理由的阐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特殊儿童攻击性强,无缘无故打人,如果老师缺乏有效应对措施,会对其他孩子安全造成威胁。二是特殊儿童需要个别辅导,牵扯老师大量精力,老师会对其他学生的照顾减少,这对其他儿童不公平。三是特殊儿童缺乏自控能力,纪律性差,会突发一些异常行为,给正常的教学活动带来一些不利变动。四是有些特殊儿童家长不可理喻,只从自身利益出发,要求别的孩子处处让着自己的孩子,从不为别人考虑。当被问及“您知道随班就读是残疾儿童应该享有的权利吗?”时,一位家长这样说到:

到普通班就读是残疾儿童的权利?没听说过,如果是的话,他们的权利会干涉到正常孩子正常受教育的权利!为什么让他们随班就读,不是有特殊教育学校吗,应该让他们集中到那里读书,安置在那里更适合他们的成长。特殊教育应该由特殊教师而不是普通教师承担,普通教师并不适合教育和训练特殊儿童,另外即便让他们到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也是徒劳,他们学不到什么东西,还拖班级后退。

在听到“如果班主任让您的孩子跟残疾儿童同位或帮扶他们,您会同意吗?”这个问题时,绝大多数家长不假思索地表示不同意,甚至坐前后位都反对,说残疾儿童不正常,离他们远一点好。在被进一步问及“您认为承认差异包容差异尊重差异是一种美德吗,如果是,这种美德与学习成绩哪一个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更重要?”时,一些家长虽然有些迟疑,最终还是做出“这谁都知道,可又有谁能做得到呢;至于哪一个更重要,谁能说得清呢!”之类的回答。

(二)普通儿童家长不接纳随班就读的影响。普通儿童家长对随班就读的负面消极认识直接影响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的关系和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而影响特殊儿童能否顺利在普通班级就读。

1.造成随班就读班级里普通儿童跟特殊儿童关系不融洽。在对一些融合班级的班主任访谈中了解到,由于普通儿童家长的不接纳,特殊儿童在普通班级处境艰难,日子不好过。很多普通儿童家长把残疾孩子看作洪水猛兽,夸大他们的缺陷和负面影响,并通过反复说教,让自己的孩子疏远残疾儿童。普通儿童受家长影响,变得自私自利,把特殊儿童的一些异常行为当作笑料,加以嘲弄,不愿意跟他们玩,不愿意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们,对他们不理想的学习成绩和课堂表现予以蔑视。在这样的班集体中,特殊儿童感受不到温暖,总是被冷眼相看,没有归属感,心理上无形中产生巨大压力,从而产生厌学甚至弃学的念头。“孩子心灵天生都是向善的,他们不接纳特殊儿童源于受家长影响太深。”一位班主任感叹说。

2.普通儿童家长的不接纳阻碍随班就读顺利开展。两位受访校长均表示,随班就读工作开展过程中遭受到来自普通儿童家长的阻力。据他们介绍,很多家长得知孩子所在的班级有残疾儿童后,联合起来上访,向学校和班主任施加压力,要求学校拒绝接收残疾儿童。学校一般会对上访家长耐心劝说、解释,甚至作出保证消除他们的担忧疑虑,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理解,学校因此也很苦恼。

从以上访谈可以看出,一些普通儿童家长因担心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级后会对班级教学、孩子安全造成不利,对随班就读接纳度很低,成为影响随班就读能否顺利开展不可忽视的因子。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以往也有一些研究与本文存在相似之处。刘泽文、牛玉柏采用自编的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量表进行调查发现,对待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方面,相当一部分普通儿童家长仍然有拒绝、隔离、排斥的消极态度倾向[4]。孙怡静、漆梦萍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湖区普通幼儿家长对学前融合相关认识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正常儿童家长(53.2%)认为学前融合对普通幼儿弊大于利,大多数普通幼儿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持保守矛盾态度[5]。朱楠等通过调查发现,94.83%的普通儿童愿意与特殊儿童“一起玩,一起聊天”,然而真正与特殊儿童“经常”一起玩的普通儿童仅占1/3,究其原因,传统观念和家长的影响是重要方面[6]。可见该现象在全国其他地区也存在,应给予足够重视。

四、普通儿童家长不接纳随班就读的原因分析

(一)普通儿童家长自身方面。首先,对普通学校开展随班就读软硬件不信任,认为学校缺乏必要特殊需要设备,老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兼顾班级里所有儿童需要,对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级后造成的矛盾和干扰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看重分数,忽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再次,对残疾人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正确理解融合教育内涵,把特殊儿童当作“假想敌”,认为融合教育是为了促进特殊儿童单方面发展,他们把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这两个随班就读中本应该是相互受益的参与者,错误地看作两个对立面,并以此去教育影响孩子,难免会引起他们关系的紧张和不和谐。

(二)特殊儿童家长方面。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自己孩子残疾的事实,忌讳别人说孩子的缺陷障碍。一来渴望孩子到普通班级就读,通过与普通孩子的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二来又对孩子过度保护,对普通儿童的一些无意中的话语过度敏感,当孩子之间发生的一点点小矛盾时,动辄向老师告状或找普通儿童家长理论,引起与普通儿童家长关系紧张。

(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方面。对随班就读重视不够,依然把发展特殊教育的重点放在特殊教育学校,国家下拨特殊教育专项资金主要用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2009年北京地区的一份调查表明:近100%的普通学校领导听说过随班就读,但超过60%的普通学校领导不愿意或视情况而定接受特殊儿童在自己学校随班就读;近86%的普通学校教师班内不愿接纳特殊儿童就学[7]。

(四)社会方面。社会还没有形成尊重与善待残疾人的氛围,很多人对残疾人的认识不够积极[8],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知晓程度不高。无论是在总体上,还是不同群体方面,社区特教资源支持不够[9]。专门的有关随班就读法律法规还很少,随班就读的政策权威性和实际法律效力较低,随意性较大[10]。

五、提高普通儿童家长对随班就读接纳度的对策建议

(一)普通儿童家长——正确理解融合教育内涵,重视孩子道德品质培养。今年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提出“推广融合教育,保障残疾人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接受教育”[11]。为此,普通儿童家长要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他们应有的权利。对于融合教育,普通儿童家长也需更新观念、澄清是非。融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所有孩子的发展,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特殊儿童和其他儿童都能从共同活动中获益。前者在融合中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沟通,后者对特殊需要人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变得更宽容,更有责任心。家教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感恩、尊重别人、协作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孩子成为什么养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12]。良好品德为孩子的终身奠基,作为家长应该端正教育观念,重视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走出应试教育误区,摒弃“唯分数论”的狭隘认识,以身作则,引导自己的孩子接纳包容残疾儿童,一旦孩子拥有了包容差异、尊重多元等这些比成绩更可贵的品质,相信他们将终身收益。并且,孩子天生会有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特质,家庭教育是不断培养激发孩子的这种美好特质而不是将其无情扼杀。

(二)特殊儿童家长——帮助孩子与同伴建立友好关系。作为随班就读最重要的参与两方,正常儿童的包容和尊重有利于他们与特殊儿童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研究表明,同伴关系是儿童生活经验中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在儿童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又独特的作用[13]。

随班就读给特殊儿童提供了很多和正常儿童互动的机会,作为特殊儿童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和同伴建立友好的关系。西方很流行雇佣“付费陪读生”(paying companion),即家长支付一定费用和提供与特殊儿童沟通的技巧,由“付费陪读生”每天陪特殊儿童上学,让特殊儿童从同“付费陪读生”的友谊开始逐步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14]。当然“付费陪读生”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但可以借鉴这种思路,如特殊儿童家长积极与普通儿童家长沟通交流,学会换位思考,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并借助老师的帮助,让彼此的孩子交朋友,经常邀请普通儿童家长带孩子到家里玩或一起室外活动,为孩子们创造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以此来提高自己孩子的归属感。

(三)教育部门——落实随班就读政策,对家长正向引导。教育主管部门在随班就读工作上的是否作为给随班就读参与各方包括普通儿童家长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暗示。随班就读的实施不应仅仅停留在官方政策文本规定的层面,而要制定出具体实施细则并真正予以落实,否则,就会变成应付上级政策,敷衍了事。事实证明,一个地区的领导重视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就能很好发展;反之,有法不依,随班就读工作也就难以开展[15]。因此要消除来自普通儿童家长的顾虑,引导家长正确认识随班就读,需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1.建立资源中心,开展师资培训。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普通学校资源中心建设,探索成熟的巡回指导模式,保证对特殊儿童的个别辅导不会减少对正常孩子的关注[16]。建议职前、职中进行相关特殊教育方面的技能培训,有研究表明,受过特殊教育相关技能培训的老师对随班就读看法更积极,在融合班级里教学更自信,对班级的管理也更科学和游刃有余。

2.加强素质教育,促进普特融合。融合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虽然兴起在特殊教育领域,但其推行的公平公正、无差别、无歧视、无障碍环境、IEP等理念和做法具有普适性,是适合所有儿童的美好教育,与当下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有很多共通之处。如果普通学校教育从管理者和教师开始,能够深刻理解并推行融合教育,可以避免现代教育沦为谋求个人成功的工具[17],而是致力于培养具有公共意识和人文情怀的公民。那么,融合教育融入普通学校教育后,广大师生有了普适价值观武装,广大家长有了正确教育观引领,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级就读后会被自然而然地接受。

3.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联谊。家长学校是密切家校联系、提高家长素养的有效渠道。家长学校不但要邀请特殊儿童家长参加,还应把普通儿童家长纳入进来。家长学校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和志愿者开办融合教育和残疾人法律法规讲座,也可以借助于现代媒介开办网上家庭学校,为家庭成员提供家庭教育主题相关服务,使其获得资源与情感等方面的支持[18]。“家长开放日”可以作为家长学校的一种特殊形式,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让他们亲自感受融合班级里孩子们的互帮互助的学习生活,感受随班就读给孩子们带来的积极变化。还可以开展特殊儿童家长和普通儿童家长联谊活动,促使他们彼此加深了解,感同身受,产生共情。

(四)社会——营造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社会舆论氛围会对普通儿童家长的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期,要保证小康路上不让残疾人掉队,有必要在全社会形成关爱残疾人、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建议在全国助残日、儿童节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宣传,提高残疾人法律的知晓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扶弱助残、乐善好施精神,鼓励爱心人士开展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对优秀志愿者大力表彰,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宣传,加强对全体公民人道主义教育、公德教育和平等权利及法制教育,加强城乡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19]。当然,态度的改变不是一日之功,要想真正提高普通儿童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接纳度,还需要教育机构、家庭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最终形成态度与行动之间的良性互动[20]。

[1]俞林亚.提升区域随班就读质量的实践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4):11-17.

[2]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3):3-7.

[3]傅王倩,肖非.随班就读儿童回流现象的质性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3):3-9.

[4]刘泽文,牛玉柏.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2):139.

[5]孙怡静,漆梦萍.西湖区普通幼儿家长学前融合教育相关认识的调查报告[J].工作研究,2011(7):182.

[6]朱楠,赵小红,刘艳虹.随班就读学校氛围案例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3):24-28.

[7]彭霞光.中国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1(11):15-20.

[8]邬平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安徽为个案[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

[9]卿素兰,刘在花.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7):69-70.

[10]杜成.家长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角色与功能分析[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3):19-23.

[11]张烁.融合教育如何“融”[N].人民日报,2017-01-13 (6).

[12]马振翼.教育改革从家长教育开始[N].人民日报,2013-10-31(18).

[13]贺荟中,左娟娟.近十年来我国特殊儿童同伴关系特点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2):8-11.

[14]李术.论全纳教育中的家长参与[J].中国特殊教育,2004(4):5-8.

[15]陈光华,张杨等.我国大陆随班就读态度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12):27-32.

[16]李拉.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进30年:历程、困境与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5(10):16-20

[17]张婷.公民、公共精神与融合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16(2):14-18

[18]张婷.网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服务研究——以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9]丁勇.关于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6(2):10-14.

[20]苏雪云,吴择效.上海市普通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儿童参与早期融合教育的态度调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3):43-47.

[责任编辑 王占峰]

Abstract:As a social systematic project,Mainstreaming need a variety of support,and the attitude of the parents of ordinary childre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instreaming.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cceptance and the support of mainstreaming on parents of ordinary children,the thesis tries tomakes a survey through the interview in city H in Northern Anhui Province.Survey results show that:Because of the lack of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inclusive education,worrying abou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special children on ordinary children’s study and safety and other reasons,many ordinary children's parents hold very low acceptance on mainstreaming.It is suggested thatwe should try tomake the parents of ordinary children change their concepts from the aspect of universal inclusive education,personnel training,the establishment of parent schools,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China healthily and orderly.

Key words:mainstreaming;parents of ordinary children;acceptance;transformation

The Acceptan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M ainstream ing on Parents of Ordinary Children——Based on an Interview in City H in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Xu Lili Zhao Xiaoyun
(School of Education,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Anhui235000)

G760

A

2095-0438(2017)10-0132-05

2017-03-29

徐丽丽(1977-),女,安徽淮北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基本理论;赵小云(1980-),男,山东莱阳人,淮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心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特殊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学前融合教育中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与策略研究”(SK2017A0361)阶段性成果;淮北师范大学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jy2016107);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16jyxm091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随班残疾儿童班级
班级“四小怪”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不称心的新班级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