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之思
2017-04-14任杰
任 杰
(山西传媒学院 录音系,山西 太原 030619)
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之思
任 杰
(山西传媒学院 录音系,山西 太原 030619)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研究领域内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着力解决的现实性问题。沿着校内外结合、多管齐下的思路,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学校干预机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应对能力建设,是破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这一现实性难题的有益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社会关怀;高校干预;自我调适
当前,伴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化、各种文化思潮的交融激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担负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然和实然状况、高期待和低成效之间的矛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知识经验、教学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当这种压力难以有效缓解、挑战难以有效应对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效能感”[1]必然降低,其职业倦怠相继产生。当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并非教师“一人之过”,社会大环境、学校自身管理与建设中的一些不利因素也直接或者间接地诱发了其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因而,破解这一难题,也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各司其职”,内部与外部有效配合,多管齐下。
一、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助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面发展
在“立法树人”乃“高校立身之法”的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被寄予了很高的社会期待。但是在这一高期待下,却出现了社会期待与社会支持失衡的现象,其劳动价值和劳动报酬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而,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切实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一)建立社会关怀支持系统
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文关怀[2]。社会要充分肯定、关注与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价值与作用,要通过运用新闻舆论、社会舆论等形式,呼吁社会尊重知识,更要尊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给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要关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长、发展,最大限度地理解、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其充分地感受到社会的人文关怀,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满意度,远离倦怠感。
(二)建立社会发展支持系统
各级政府与高校要积极贯彻党和政府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的政策,切实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政策的财力支持,抓好培养培训。既要依据政策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有效的培训,不断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技能、科研能力、身心素质等全面发展;还要加强财力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真正落实、提高工资福利,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切实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生活待遇”[3],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这些举措激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教师的社会期望与社会支持的平衡发展,有效预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
二、健全高校干预机制,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协同管理
(一)健全入职聘用机制,严把入口关
为了降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有必要在选用教师时,严把入口关,将那些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态度不端正、心理不认同、行为不负责的教师排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之外。因而,学校要积极完善聘用机制,使聘用条件、标准、程序、公示规范化、透明化;聘用不仅要考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更要考察其职业操守和个人德行(可采用试用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必备的专业素质,更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端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身心素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以此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
(二)健全职后管理机制,严守管理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一般是教师因工作中持久的问题无法解决、压力出现无法应对时产生的,因而为了降低倦怠现象的发生,学校需要提前预防、加强管理。首先,学校要积极完善培训机制,有效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培训的内容不仅要涉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思想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的提升,更要关注其实践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提升,使他们具备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压力和挫折的综合素质,降低职业倦怠发生的概率。其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学校要重视激励的作用,完善激励机制,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和激励作用,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的先进典型,给予充分的肯定,树立先进典型,抓好正面宣传,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进步。”[4]同时对于某些在科研领域抑或是教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在工资、住房待遇等方面予以适当的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使激励制度真正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再次,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学校要积极完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价、考核标准、奖惩手段,对考核不合格的进行批评帮助,较为严重者则给予相应的惩罚,以防止个别工作态度不端正、教学不负责的教师影响整个队伍的发展,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降低到最小化。
三、开展个体应对策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调适能力
(一)理性认知,增强职业幸福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角色认知和职业定位。在对教师的职业特性有充分了解、认知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职责、义务与权利,肯定自身在社会发展、学生成长中的巨大价值,耐得住寂寞,顶受住压力,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中找准定位,发掘激情,提升自我的职业境界和职业幸福感,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减少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
(二)管理压力,有效缓解压力
任何工作岗位都存在着压力,适当的压力可以起到动力作用,激发人的内在潜能;而过度的压力则会成为阻力,当压力超越人的“压力限域”[5]时,其生理和心理都会出现危险警报,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发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也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因此,要理性地看待压力,对压力进行分析,找出压力源,如来自工作上、人际交往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对自己可以承受的压力进行划分,哪些是必须承受的,哪些是可以调控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压力等等。根据分析,主动寻求化解的方法,对症下药。“如果自己已完全尽力,问题仍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则表示问题本身处理的难度甚高,有可能需要长期奋战,除了必须培养坚忍不拔的斗志之外,可能还需要其他的精神力量支持。”[6]如来自他人、家庭、学校、社会上的帮助与支持等,以辅助其有效化解压力,积极地开展工作。
(三)自我改变,提升综合素质
一是在生活上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饮食营养全面,劳逸结合、戒烟限酒、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精神。二是在自我能力上进行调整和提升。教师在专业能力上的提升有助于引导其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消除倦怠情绪,提升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时刻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为有效地应对工作上的问题奠定基础。三是提升自我人际交往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技巧,在此基础上与他人真诚交往、坦诚相待,实现自身与学生、同事、家长、领导等的平等对话、有效沟通和思想情感交流,使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仅能够恰当地处理好各种问题和关系,更能从中体验到交往的愉悦感、生活的温情和职业的价值,增添教育的乐趣。四是主动学习情绪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理性对待自我情绪,“转移控制情绪”[7],学会对诸多的消极情绪采取合理的方式与方法进行适当的宣泄,使自己以积极的情绪、心态等对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说,社会支持、学校干预,教师进行自我改变和管理,内部与外部有效结合,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降低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的概率。
[1] 金春寒,叶勇.价值感的矛盾与冲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溯源[J].思想教育研究,2017(1):92.
[2] 李敬.在人本理念下对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5):18.
[3] 王乐.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对策[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4):45.
[4] 李化树.现代德育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69.
[5] 金忠明,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6.
[6] 伍新春,张军.教师职业倦怠预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13.
[7] 付晓东,东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104.
ReflectionsonWaysofSolvingtheBurnoutofTeacher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
RENJie
(RecordingSystem,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Shanxi,Taiyuan030619,China)
At present, the burnout of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s no longer a problem merely in research, it is a more realistic problem. To solve this practical problem, establishing a social supporting system and school prevention mechanism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effective combination and in various ways and improving the teachers’own coping ability may provide for some inspiration.
courses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professional burnout of teachers;social care;university intervention;self-adjustment
2017-04-21
任 杰(1988-),女,山西太原人,山西传媒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10.019
G645
A
1008-6285(2017)10-00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