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2017-04-14装甲兵学院朱思瑾周宗铂陈明龙
装甲兵学院 朱思瑾 徐 军 周宗铂 陈明龙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装甲兵学院 朱思瑾 徐 军 周宗铂 陈明龙
计算机网络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实践性强、概念理解抽象等特点,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从设计教授好这门课程出发进行思考,进一步分析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一些教学方法与运用。
《计算机网络》要求的基础起点高、需要学习过《微机原理》、《计算机编程语言》、《数据结构》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等先遣课程;同时,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应有上网的经历或接触过网络,而实际上,许多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很少。甚至只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就开始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 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所以讲授起来比较用难。另一方面,学生中很多都是操作能手,但由于缺乏理论知识,因此在上课过程中,会提出很多的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有深奥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经历。既能对计算机网络中的理论题做深入浅出的讲解,又能指出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一些东西。
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理论与实践分离较为突出
目前而言,以我院的教学为例,存在着教授过程中大多把理论放到主要地位,导致学生进行相关课程学习后,很少人员能够自主进行设计构建各类局域网,大部分人员只能是纸上谈兵做相关的理论试题。但是网络课程的突出特点是,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概念,比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它把相关的网络层次、功能、协议等抽象概念进行整合,包括了大量的理解难度较高的内容,初学者很难能够在短期内建立这些概念的思维,学习者便对相关学习内容失去了积极性,在教学中便出现了教授人员的教学与学习人员的学习分离的现象,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较强,更加重视课本的理论教学,突出灌输理论概念及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导致了对相关知识的片面理解,对教学内容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挫伤,且不容易形成知识的整体了解。以我国目前的大学计算机教学资源来看,多数院校不配备充足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且更新换代不够及时,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效果。
1.2 教学更新缓慢,学生吸收的知识有限
教师忽视了与最新网络操作知识的结合状况,更新的速度较慢,同时,在教学课程安排上,由于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吸收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有限,不能构建整体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只讲授课本理论知识。要不断地讲授新的技术,努力做到课程的内容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步.并且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此外,还可以引入任课教师本人目前在该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带领学生一起探讨研究,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技术实践水平。
2.《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建议
2.1 “自底向上”与“自顶向下”相结合教学法
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网络系统中每层的功能、使用的协议以及每层实现的关键技术的同时,对网络系统的工作过程有整体的把握,教师一方面按照传统上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方法,即按照自底向上的教学方法,即从网络的最底层(物理层)一直到最高层(应用层),依次介绍网络系统中每层的功能、使用的协议以及每层实现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采用自顶向下的教学方法即通过一些具体的网络典型应用实例(例如通过E-mail在Internet上的传送过程)来阐述网络每层协议之间的交互以及网络系统的工作过程。这种“自底向上”与“自顶向下”相结合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理解掌握网络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相关协议的同时,对网络系统的工作过程有整体上的把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检验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我们在讲到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下网线的制作,让学生了解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网线是怎么由双绞线制作出来的:还可以利用路由模拟软件进行计算机与交换机IP地址设置,局域网的基本建构等等.从而让抽象的原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加强对理论的内容的感性认识。将理论与实践正确融合,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到先进的网络技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3 自主研究式学习法
为了加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教师在讲授完计算机网络主干知识后,即指定若干自主学习专题,要求学生组成研究小组(每组3—4人),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资料,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开展某个专题的自主性学习。自主研究式学习专题包括TELNET、FTP、HTTP、MAIL、DNS、聊天系统、消息通信系统、P2P技术、网站建设等的工作原理、协议数据格式、实现方法等。最后在课堂上报告15分钟,教师就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点评,并计入总成绩。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相互协作的作用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4 虚拟实验先行教学法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增强实验的效果,可以提前将NetSim或模拟软件发给学生, 先让学生在模拟软件NetSim上熟悉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方法和过程,最后才让学生到实验室,在真实的路由器和交换机上进行配置实验。虚拟实验先行教学法节约了实验教学时间,提高了实验室使用的效率。
2.5 增加网络实用技术、新技术的专题讲解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网络在提供各种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内容之一,这就要求在讲解计算机网络原理的同时,增加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的教学,最为典型的是网络日常安全维护、网络海量信息的检索等,通过该部分教学增强学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特别是信息检索技术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获取解决各种问题的信息。
3.结语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一门学生开课前学习期望高,但课程本身内容复杂,涉及多学科知识等特点使得整个教学比较困难。通过本文针对性地教学方法设计,使得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对于网络访问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实践技能有了显著掌握。同时,考虑网络设备价格高,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室搭建投入高等实际问题,课题组通过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网络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开发创新与工程设计能力。
[1]祝义,朱晖.基于虚拟机的虚拟实验网络[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4):87-89.
[2]鲁凌云,王移芝.“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过程优化设计的一个实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59-~61.
朱思瑾(1984-),女,安徽蚌埠人,本科,讲师, 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