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G驻留比优化提升策略分析

2017-08-30中国联通重庆市分公司向静波

电子世界 2017年15期
关键词:话单网络流量终端

中国联通重庆市分公司 向静波

4G驻留比优化提升策略分析

中国联通重庆市分公司 向静波

本文从影响4G驻留比的关键因素入手,对比常规KPI分析与话单数据,定位4G驻留比低的问题区域,通过现网实施验证了互操作策略调整优化、3G连接态重定向、基站功率优化等4G驻留比综合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LTE;4G驻留比;互操作

1.概述

当LTE网络仍处于覆盖完善期,网络负荷处于轻载状态时,暂不需要3G网络对4G网络负荷分流,让4G用户尽可能体验到4G网络的服务是当前提升4G感知的主要工作。但4G覆盖盲区、互操作策略、参数配置不完整性会造成4G用户频繁地在4G网络与3G网络之间进行互操作,严重影响用户对4G网络的感知。4G驻留比指标可以量化4G用户体验4G网络的比例,本文从影响4G驻留比的关键因素入手,总结合理的分析方法和优化策略,聚焦探索优化手段带来的4G驻留比提升。

1.1 关键指标定义

4G驻留比,分流量驻留比和业务时长留比,两者从分别从业务量和业务时长两个维度反映了4G用户业务使用比例,本文分析所提及驻留比为4G流量驻留比。

(1)4G流量驻留比 = 4G用户在4G网络上承载的流量 /(4G用户在4G网络上承载的流量+4G用户在3G网络上承载的流量+4G用户在2G网络上承载的流量)。数据源:话单数据。

(2)4G倒流比 = 4G重定向到3G的请求总次数 / 4G网络E-RAB建立的总次数。数据源:Counter数据。

(3)4G吸纳比 =4G网络流量/(2G网络流量+3G网络流量+4G网络流量)。数据源:Counter数据。

1.2 影响4G驻留比的关键因素

网络问题、终端能力、用户行为均会影响用户正常使用4G网络。

网络问题:网络问题主要有4G/3G网络互操作策略制定问题、4G网络参数配置问题、4G网络覆盖问题。

终端能力:终端在网性能如终端的灵敏度、终端与网络的适配能力会对4G驻留比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覆盖不足情况下不同终端的驻留能力。

用户行为:部分用户基于流量费用/套餐考量,会在统计周期内半锁网,即某一时间段将手机锁在3G或2G网络,此类行为会对4G驻留比统计指标产生影响。

2.4G驻留比问题分析方法

针对影响4G驻留比的关键因素,可从网络维度优化和市场维度(用户、终端)优化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确定提升4G驻留比的优化策略。

2.1 用户锁网识别

通过信令跟踪可以从无线侧获取每个IMSI使用的终端是否支持LTE。将rrcConCSC消息解析后,能够获取UE Capability的字段,确定该条消息的终端是否具备LTE能力。通过判断multiModeRAT-Capability字段内容是否为空可以将网内那些把LTE终端锁在WCDMA网络的用户找出来。此方法需要对大量的GPEH数据解析、利用运算能力强大的服务器对数据的处理。

2.2 网络4G驻留与3G倒流分析

2.2.1 基于网络性能统计分析

关联分析4G吸纳比与4G倒流次数比,通过2/3/4G网络流量栅格化,将4G吸纳比地理栅格化,寻找4G吸纳比低栅格与4G倒流次数比高小区重叠区域,从互操作策略、参数配置上检查问题,结合测试情况针对弱覆盖提出合理建设方案。

2.2.2 基于话单统计分析

利用话单分析平台,根据话单产生的时间点,IMSI和CGI的唯一性来判定LTE小区重定向/切换到某个2G/3G小区的次数,找出4G高倒流小区及其倒流向3G小区;直接统计3G小区倒流比,找出3G高倒流小区,综合4G和3G高倒流情况从互操作策略、参数配置上检查问题,结合测试情况针对弱覆盖提出合理建设方案。

2.2.3 分析方法对比

网络性能统计话单统计分析数据量小大实现难易度易难问题定位精度区域小区平台支撑否是

两者比较,基于网络性能统计运算数据量小,传统KPI统计手段即可实现,但定位问题精度只能到一定区域范围;基于话单统计运算数据量大,定位问题可精确到小区,但需专业平台工具支撑,实现成本较大。前者可用于日常性能分析,结合测试数据进行问题定位,后者建议以专项优化的方式请厂家提供服务进行网络全面诊断评估。

3.4G驻留比优化方案及效果

3.1 3/4G驻留参数优化

对驻留参数的优化,是在网络信号强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门限调整让用户尽可能驻留在4G网络,较常规策略门限进行激进调整,通过观察网络性能变化确保不因过激调整影响到用户感知。

网络模式MO参数现网值修改值4G idle EUtranCellFDD qRxLevMin -126 -128 idle EUtranCellFDD threshServingLow 10 idle UtranFreqRelation threshXLow 20 18 connect ReportConfigEUtraBadCovPrim a2ThresholdRsrpPrim -112 -118 connect ReportConfigB2Utra b2Threshold1Rsrp -116 -120 3G idle EutranFreqRelation threshHigh 16 10

通过放宽3G重选门限,确保在4G侧信号更劣化情况下能触发重选到合适3G小区。优化后4G吸纳比与驻留比均提升3%,无线接通率保持稳定,掉线率略微升高了0.03个百分点,仍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3.2 开启3G侧FACH态返回LTE功能

开启3G侧FACH态返回LTE功能,4G终端用户在3G侧进入FACH态时即重定向回4G,对非CSFB用户加快返回4G速度,但对非USIM卡用户存在3/4G间频繁重选的风险(系统无法区分用户SIM卡类型,将SIM卡4G终端同样指派回4G,但因卡不支持,终端回落3G)。

优化后4G吸纳比与驻留比均提升6%,无线接通率保持稳定,掉线率在正常范围内略有抬升。

3.3 适当增加基站功率

加大基站功率相当于从优化调整方面提升覆盖,将功率由2*20W提升至2*40W,功率增加1倍。

优化后4G吸纳比与驻留比均提升3%,无线接通率保持稳定,掉线率在正常范围内略有抬升。

4.结论

从测试效果看,驻留参数在常规优化策略的基础上进行6db以内调整基本不影响用户感知,但4G吸纳比与驻留比能够提升3%左右;开启3G侧FACH态返回LTE功能有利于用户更快回到4G,4G吸纳比与驻留比提升6%;基站功率增倍后4G边缘覆盖,特别是深度弱覆盖有所改善,4G吸纳比与驻留比提升3%。在4G网络负荷较轻的阶段,通过优化调整牺牲部分系统容量增强边缘区域接入能力,在基本不影响感知的前提下最大化4G网络驻留能力,驻留提升空间可达12%以上。通过整合以上4G驻留比的优化措施,扬长避短,针对性的进行组合优化参数调整,不失为一种灵活有效的4G驻留比优化提升策略。

[1]Erik Dahlman,Stefan Parkvall.4G移动通信技术权威指南[J].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2).

[2]陈宇恒,肖竹,等.LTE协议栈与信令分析[J].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

[3]张守国.LTE无线网络优化实践[J].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1).

[4]江林华.LTE语音业务及VoLTE技术详解[J].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1).

[5]塞西亚,陶菲克,等.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J].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1).

[6]程鸿雁,朱晨鸣,等.LTE FDD网络规划与设计[J].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

向静波(1978-),男,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通信工程师,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负责通信网络的规划和优化。

猜你喜欢

话单网络流量终端
基于多元高斯分布的网络流量异常识别方法
基于神经网络的P2P流量识别方法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河北大名话单元音韵母、单字调及双音节非轻声词连调的实验语音学初探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采用大数据技术的移动DPI关联算法探索及实现
AVB网络流量整形帧模型端到端延迟计算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ABB Elastimold 10kV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
网络流量监控对网络安全治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