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2017-04-14符秀丽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差生辅导分层

符秀丽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中学,江苏 南通 226403)

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符秀丽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中学,江苏 南通 226403)

本文尝试将分层走班教学引入初中数学课堂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改掉不良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挖掘潜能、形成个性,进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良好习惯。

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差生;自主学习

一、分层走班教学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分层走班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学生依据自身以往的知识经验及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等结合教师的相关意见来选择三个层次(A、B、C)的教学班,相同的科目可同时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可分别选择相对应的层次班级去上课,而原来的行政班仍保持不变。这种制度属于流动性的、不固定班级的一种学习模式。

初中阶段中,学生数学学习多紧跟教师步伐,行为机制及思维发展尚不健全,而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方式及兴趣等方面逐步拉大差距。为此,教师可引入分层走班教学,针对不同差生表现的行为机制及情感态度,科学制定教学方案,体现其个体的差异性及特殊性。换言之,只有迎合其学习规律及发展需求,“投其所好”,激发其情感意志及感情升华,才可真正启动差生愿意并主动参与学习的机制,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积极投身到课内外学习讨论活动中。

二、初中数学引入分层走班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可行途径

1.分层教学

不同初中生可呈现出不同思维机制、学习基础、发展需求及知识获取路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学生学情层次设计教学,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同层次学生“听得懂”并“乐于学”。以学情进行分类,可将学生大致分为A层、B层及C层。A层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好,乐于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课穿插进具一定难度的提问,指导该生调动原有知识进行推理、分析。B层学生学习能力比A层学生稍差,知识接受能力稍比A层差,学习兴趣不大。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加入生动情境,激发该生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尝试着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C层学生的基础较差,遇到难题容易泄气而放弃学习,且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情感意志十分不坚定。对于该层次学生则应多给予鼓励及指导,设计简单提问,帮助掌握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

2.分层辅导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教师具体可从心理辅导、学法指导及查漏补缺等方面强化辅导。A层学生的辅导更多注重整体知识框架、知识点关联及解答思路,帮助该生明确学习目标,改掉以往上课不良习惯。B层学生的辅导则强化心理沟通与交流,了解其对数学学习,乃至生活的看法,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C层学生的辅导则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及思想态度。鼓励多多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遇到难题或疑惑可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教,以及时解决疑惑,避免难题“堆积如山”而最终丧失学习信心。

3.分层练习

练习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注重分层管理及规划,以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练习中。课堂教学做到“投其所好”的安排,适当设计提问,让差生也能融入到课堂讨论活动中,体验数学学科学习的乐趣,并体会与其他学生共同讨论学习的欢乐,并逐步树立学习自信心。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练习中,并在其中获取学习的欢乐。而在作业布置时,同样要按照分层设计,A层学生多接触课外拔尖类提升题;B层学生多接触巩固类题目,以教材习题为主;C层学生则多接触低阶坡度题目,让其可根据其能力解答,提升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为后期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分层教学的相关体会

“分层教学,走班上课”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高效、有益的尝试,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法促使班级授课制的相关优势特点得到充分发挥,不仅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有效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兴趣及效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谭旭东.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分层递进”教学法[J].教育教学探究,2016(17):331.

[2]于晓静,郭学军.基于学生差异的初中数学分层分类指导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学研究,2016(11):84.

[责任编辑:李克柏]

G632

A

1008-0333(2017)29-0040-01

2017-07-01

符秀丽,女,中教一级,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差生辅导分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差生罗古奇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