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7-04-14张水英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同类项创设数学

张水英

(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江苏 启东 226200)

刍议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张水英

(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江苏 启东 226200)

水无常形,教无定法,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努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注重预习、创设情境、因势利导、读写结合等方面畅谈了提高学生数学阅读努力的有效途径,值得大家深思与进一步商榷.

注重预习;创设情境;因势利导;读写结合;阅读努力

提起阅读,人们就会与语文阅读、英语阅读联系起来,殊不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至关重要.阅读枯燥的数学不同于阅读趣味化的小说,需要学生必须用心去思考,用眼去识别,用创新思维意识构建语言转化机制,不管是本文中相应基本概念的阅读,还是课外练习题的阅读,不管是单元小结性阅读,还是辅助材料阅读,都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浅谈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的点滴体会,祈求抛砖引玉.

一、注重预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预习既是学生践行“五步学习法”的前奏曲,又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预习环节,要求学生紧紧围绕课堂三维教学目标仔细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逐步了解本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系统的知识点,理解文本中出现的基本概念与定义,初步感悟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并大胆尝试相应的随堂练习题, 当发现一些疑惑同时作好相应记录,以便带着相关问题参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探究,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独立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教师有精讲本节有关内容创造条件.

教学案例1:我在执教“合并同类项”一节时,就布置了课前预习题:①什么叫同类项? ②同类项具体哪些内容? ③进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是怎样的? 由于学生在预习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大部分学生圆满完成的预习任务,为学生在课堂上进一步掌握新知识扫除障碍.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合理创设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案例2:我在执教“有理数的乘方”的内容时,先让学生根据书面学案进行阅读,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乘方、幂、底数和指数的之间的关系,接着我提出问题:“-3的三次方与 3的三次方的相反数相等吗? 为什么? 你是否已经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一石激起千层浪,全体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兴致勃勃地投入阅读相关内容之中去,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三、因势利导,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效率的技巧千变万化,但不在于时间长,而在于是否掌握阅读技巧,否则,既是化大量的经历去阅读也是无济于事的.作为教师应从以下环节对学生阅读过程予以正确引导:

(一)时间适宜.每一堂只有2700秒的时间,我们应该树立分秒必争的教学理念,严格按照相应的教学要求安排学生进行阅读,为学生全方位学到新知识提供适宜的条件.众所周知:阅读时间过长,既影响教学进度,又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阅读时间太少,导致学生学到知识是一知半解,云里雾里,从而失去了阅读的意义.

(二)标准适度.如果让学生盲目阅读,那就不能有效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们要在学生阅读前明确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让他们紧紧围绕阅读要求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稳步提升自主探究质量.

(三) 和谐协调.一般的教师认为,学生的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全神贯注的“看”相关的知识,其实这是一大误区,我们应该加强协调机制,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眼、口、手、脑等器官全面参与其中,从而为提高阅读能力保驾护航.

(四)质疑问难.古人曰:“学贵 知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而质疑是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外在体现,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我们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拓宽创新视野.

(五)巧妙比较.所谓“比较”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宗旨.而“比较”的手段既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又可以新旧知识的比较,我们务必秉承“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相结合的理念,有的放矢地让学生通过比较,感知许多学过的知识可以为自己温故而知新,并且明白数学问题即使变化万千,但大部分问题有着一样的规律,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四、读写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数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定理、定义等内容,学生学好数学务必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感悟相应基础知识,一般而言,逻辑的演绎、准确的定义和严密的推理都是通过学生的仔细阅读后才能理解其本质意义.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让他们把一些重要的文字语言、几何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予以合理转化.诸如涉及几何定理的内容都是文字语言呈现于于学生眼帘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既要理解文字内容,又要能轻松画出相应的图形,并简要概括出出对应的几何语言;公式中的各种字母所表示的范围是唯一的,学生一定牢牢记住,并会正确使用;要理解熟记直接影响着公式的正确运用;针对用言语形式表述的概念可以让学生思考分析后,采取转化成直观的图形的办法来表示.在学生学习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关于“边角边公理”描述,并紧扣“夹角”、“对应”等关键词逐步掌握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给学生所需,导学生所求,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人以渔的过程中稳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素质.

[1]薛金星.中学教材全解.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10).

[2]林爱升.新课标下学生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12).

[责任编辑:李克柏]

G632

A

1008-0333(2017)29-0035-02

2017-07-01

张水英(1968.1-),女,江苏省启东市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同类项创设数学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试锋芒
学习同类项 口诀来帮忙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