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课后巩固与复习中的作用

2017-04-14

数码设计 2017年14期
关键词:囚绿记荷塘月色景物

(辽宁省抚顺市第十二中学 辽宁 抚顺 113006)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智能化课程的建设,新媒体环境也成为教学的主流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微课应运而生。因为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所以微课成为了非常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改变现有被动的学习模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管是对于高中阶段的知识积累还是对于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都要很重。基于以上思考和现状,笔者就微课在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课后巩固与复习中的应用作了尝试和探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第一单元是现代散文,分别是《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这三篇都是写景状物类型的散文,构思精巧独特,语言优美隽永。针对这三篇散文,我设计了四个微课,分别是《从荷塘月色了解散文的朗读方法》《跟荷塘月色学通感》《对故都的秋课后第二题的解读》《囚绿记对当今社会与青年的现实意义》。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中散文教学的课后巩固与提高中,微课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增强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要想感知散文的美,反复的诵读是关键。一般老师在常规的教学中,往往重视的是在分析和探讨文本之前的诵读,而这时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还流于表面,对于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感无法感同身受,同时课上的教学时间又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在师生共同研讨完文本之后,再通过诵读指导来帮助学生体会意境、理解感情就很有必要,而这个环节由于耗时较长,我觉得在课后用微课的形式展现比在课堂上指导要有更高的效率。下面以《荷塘月色》为例,在制作微课《从荷塘月色了解散文的朗读方法》的时候,首先是充分了解写作内容,从而确定朗读文章的感情基调。《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相交织,所以本文的朗读基调应该是以平缓为主,不可过于充沛,也不可过于冷淡。 讲解和示范相结合,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从而由本文开始对散文产生兴趣。

2 由点到面,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这三篇都是写景状物的散文,是散文家族里的一个分支。对于这种类型的散文,对于景和物的精确把握是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要想由点及面,由这几篇文章的景物鉴赏方法扩展到这一类散文的景物鉴赏方法,需要一个积累整合和提炼的过程,而这个步骤在课后由微课的形式呈现,供学生自主学习,反复记忆,无疑是省时高效的方法。

举例来说,《荷塘月色》这篇课文运用了有拟人、比喻、通感、虚实、动词、动静等,《故都的秋》着重运用了对比、衬托、绘声绘色绘形等手法,《囚绿记》在写常春藤时突出运用的手法是比喻、拟人和象征。

这些内容只是一个个的“点”,在课后我利用微课把它们加以归纳和整合,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认知。三篇文章整体来看,涉及了词语的斟酌(《荷塘月色》中描写月光时对于动词的把握、大量叠词的运用)、句式的选择(《荷塘月色》中用大量短句组成整句,节奏感强,增加音韵美)、描写的角度(景物色彩、形状、气味等,或者人的多种感官)、修辞的运用(比喻、拟人最为常用)、表现手法(动静、虚实、对比等)等多方面知识的运用,为学生以后应对景物描写的鉴赏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思考路径。

3 搜集社会热点,让散文的精神力量跨越时代照进现实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这三篇文章分别写于1927年、1934年、1938年,距离我们现在已经七八十年了,那个特殊的时代距离学生已经很遥远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免会有陌生感和距离感。如何化解这种距离感呢,我觉得可以在学习完文章,感受了散文的意境美之后,用微课程的形式,以大量和课文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或者话题为出发点,探讨这些文章在当下的社会功用,以及他们蕴含于文字之中的精神力量带给我们的深远影响。比如在《囚绿记》这篇文章学习之后,我找了一些相关的事件,涉及的话题有家长对孩子的溺爱问题、地方政府对某些企业的过度保护、青少年的网游成瘾问题、老师的包办式教育、高中生的早恋问题等,制作《故都的秋》课后微课时选择了环境保护问题、古建筑保存问题、文化差异问题等,用当下身边的事例现身说法,引发学生思考,把自身或者社会问题剖开来看,再借助经典文章的精神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散文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点,散文欣赏的课后反馈与延伸却常常被我们所忽视,有了微课这种生动有趣的展示形式,既可以减轻老师和学生课上的负担,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的同时有更多自由思考、反复积累的机会。所以,充分认识微课程在散文教学课后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微课”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师之间的借鉴交流和学生的自主自助学习,使微课真正成为学生鉴赏散文、提高素养的助力棒,教师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囚绿记荷塘月色景物
作品:荷塘月色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荷塘月色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囚绿记》主题探究
荷塘月色
《囚绿记》教学中的理性与感性思辨
景物描写要准确
《荷塘月色》解读的时代文艺特色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