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可视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7-04-14赵华华
赵华华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袁灶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300)
“知识可视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赵华华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袁灶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300)
为了实现新课标对教学的全新要求,我们有必要将“知识可视化”这种手段,运用到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素质.
知识可视化;初中化学;运用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大胆地对教学方案进行分析和探索,寻求出基于新课标精神的全新教学模式.“知识可视化”是一种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改进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实现由知识素质向能力素质的升华,在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一、“知识可视化”教学简介
“知识可视化”,指运用视觉表征手段,促进群体知识的创造和传播.知识可视化的主要途径是视觉表征,主要理论基础是双重编码理论.在初中化学中运用“知识可视化”教学,可以把抽象和枯燥的化学知识体系,以直观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更容易对知识进行吸收.这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二、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缺陷
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少学生普遍反映化学这门课太枯燥.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把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放在了怎样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上面,把原本趣味盎然的化学知识讲解地味同嚼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促使他们在中考中取得高分,教师往往采用无休止的题海战术,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苦不堪言.
2.没有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要求把学生当作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正是传统教学中所缺乏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角度:
(1)课堂上不注意启发和点拨
不少化学教师不注重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模式进行有效的启发和点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其学习积极性不能有效地调动起来.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理解力不足的学生来说,更是越来越感到“云里雾里”,难以有效地吸收和掌握化学知识,最终破罐子破摔,丧失了学习信心.
(2)不注意因材施教
不少教师的化学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学生常常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导致那些不适应教学方法的学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甚至对化学学习产生厌倦.
①不注重团队合作性的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都是以“原子化”的形式来独自完成,很少有团队合作性的环节.然而,如今的社会早已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社会,学生若不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将来是无法面对激烈的求职竞争和职场上对人才的需求的.这不得不说是教学中的一大遗憾.
②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是照本宣科,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导致他们对于教材知识没有发散和创新的空间.
③教学中不注意拓展
一直以来,常常片面地把化学教学理解为化学课堂教学,将教学场所局限在课堂,却不注意为学生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不注意引导他们去进行自主观察与探索.致使学生化学知识素养没能真正意义上得到提高,不懂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
④不注重实验教学
长期以来,常常忽视了化学实验教学,甚至连正常的实验操作课时都不能保证,突击地训练实验操作,导致学生难以弄清楚化学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来龙去脉,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没能得到很好培养.
三、“知识可视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措施
“知识可视化”由于其独具特色的优势,将其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之《质量守恒定律》来进行探讨.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精心设计预学引领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比如: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质量为什么会守恒的?在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应注意哪些? 然后,就要将本课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可视化教学制作,尤其是涉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可以借助多媒体生动、形象地模拟出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变化,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促进他们深入理解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知识的飞跃.
在正式进入教学后,首先展示波义耳、拉瓦锡分别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个环节大概2分钟.然后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分析质量不变的原因,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这个环节大概15分钟. 接下来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这个环节大概5分钟.然后演示实验“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思考天平不平衡的原因,启发他们验证实验时注意事项,这个环节大概8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和课件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示,能主动结合现象进行分析与联想,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促进他们想象力的提高.
最后的15分钟,进入悟学提升环节,要引导学生对刚才讲解的知识进行梳理,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最后额外布置任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撰写一篇200字的总结,然后第二天拿到全班面前进行评比.
在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今天,可以积极尝试将“知识可视化”运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当中,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1]钱程,马宏佳.知识可视化及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教学教与学,2015,7(10):96-99.
[2]李荣华.知识可视化及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9(1):78-80.
[责任编辑:李璟]
G632
A
1008-0333(2017)29-0090-02
2017-07-01
赵华华(1977.12-),女,江苏南通,初中化学,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研究.